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铭伦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 创伤骨科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接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复位效果比较上,实验组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3.3%,实验组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比较上,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复位效果,极大的改善患者的机体机能,且安全性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大力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骨科损伤控制;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多发骨折;应用分析

在临床上,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损伤,主要因高能外伤作用所致,患者大多合并四肢骨折,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临床上需要尽早给予治疗,防止病情加重[1]。骨科创伤外科治疗中,骨科损伤是新型的治疗模式,其主要结合患者的生理极限对临床疗效进行确定,确保患者生理功能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院对收治的5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旨在总结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接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24例,女患者26例。年龄范围为21岁到62岁,平均年龄为(38.2±2.3)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4例,高空坠落20例,重物砸伤12例,4例为其他。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为半小时到1小时,平均时间为(44.3±1.3)分钟。其中股骨、髌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有23例,踝关节以及足部骨折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有15例,肱骨、尺桡骨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有13例,股骨上端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有9例。骨盆骨折Tile类型包括C3型患者14例,C2型患者15例,C1型患者14例,B3型患者12例,B2型患者5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治疗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详细内容如下:

(1)患者及时送至手术室,并对大出血患者给予出血控制,并及时进行输血、输液治疗,防止患者出现休克。伤口清创处理后,利用支架患者患者进行外固定,并对动脉受损严重且存在内脏受损的患者,给予开腹治疗,对存在多发性骨折的患者需要实施固定处理。

(2)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并给予复苏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复温处理,维持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使患者的血容量得到改善。患者如果存在酸中毒,需要及时实施纠正,恢复患者的血凝机制,同时给予患者呼吸辅助治疗,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

(3)患者送回手术室,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在确保机体相关生理机能稳定后,结合患者四肢骨折给予内固定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且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后,给予患者骨盆骨折复位,并实施内固定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复位情况,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优:术后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移位距离在4毫米以下;

(2)良:术后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移位距离为4毫米到10毫米;

(3)可:术后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移位距离为10毫米到20毫米;

(4)差:术后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移位距离在20毫米以上。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同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软组织感染、静脉血栓、坐骨神经牵拉伤、尿道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X2检验,P<0.05则提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复位效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复位效果比较

可见,在手术复位效果比较上,实验组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3.3%,实验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可见,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上,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外伤疾病,多因直接暴力作用导致骨盆受挤压所致,具有较高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而言,多数存在四肢多发骨折,骨断面出血、内脏受损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还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等,常规的直接修复以及复位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生理紊乱,对患者的机体机能造成影响[3]。

骨科损伤控制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其主张分阶段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早期阶段对患者给予抢救治疗,中期实施复苏处理,后期在患者体征得到控制且耐受性理想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手术治疗[4]。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实施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且辅助综合性治疗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早期阶段,要求合理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对创伤给予清理,实施骨折临时固定[5]。另外,骨盆骨折患者容易存在失血性休克,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实施输液,确保患者机体血容量的恢复,预防器官衰竭。清创处理后,通过外固定支架对患者骨折实施临时固定复位治疗,稳定患者骨盆,控制骨断面的出血,预防出现继发性血管受损。复苏治疗过程中,纠正患者的机体血容量以及体温,控制患者的凝血功能[6]。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后,需要实施系统性管理,给予患者复温,并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确保患者血容量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酸中毒,从而使患者凝血机制得以恢复,呼吸辅助治疗的引入,也使得患者的通气得到改善。医护人员同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对并发症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7]。在患者机体情况稳定的基础上,消除风险因素,即可实施内固定治疗,之后确保病情恢复稳定时,可实施复位治疗、固定治疗[8]。

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5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结果显示,在手术复位效果比较上,实验组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比较上,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尹虎[9]等人以及马勇[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骨科损伤控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给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茂明.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3):118-119.

[2]张开欣,董凌岱,郭兴杰.损伤控制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2(22):1137-1139.

[3]张平州.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6):1134-1136.

[4]冯延冰.观察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1):122-124.

[5]陈文明,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30):318-319.

[6]张平.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3):230-231.

[7]张明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62-163.

[8]徐爱飞,陈华燕.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10):151-152.

[9]尹虎,何举仁,宁瑞霞.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8):2777-2778.

[10]马勇.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123-124.

论文作者:王铭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铭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