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伤科 332000
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法与单纯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法治疗组20例和单纯针灸治疗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法和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温针灸法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单纯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80.0%,温针灸法治疗组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对比差异,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法治疗面神经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利于缓解患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法;单纯针灸治疗;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又称“Bell麻痹”、“面瘫”等,临床表现为闭眼困难、口角歪斜、流泪、流口水等症状,目前对该病症还不清楚其发病机制,若处理不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工作、生活、心理带来不良影响[1]。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求治面神经炎患者40例,温针灸法和单纯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5年1月至20l7年12月的面神经炎病例4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面神经炎的诊断。患侧额纹变浅,眼裂扩大,闭目受限,鼻唇沟变浅,蹙额、合眼及露齿等困难,讲话漏气,口角歪向健侧,自觉患侧肌肉麻木、板滞或瘫痪,喝水即从患侧口角外流,患侧面部夹食[2]。排除中枢性面瘫;颅内占位面瘫,腮腺肿瘤、腮腺炎、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引起的面瘫;合并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法治疗组20例和单纯针灸治疗组20例,二组一般情况见下表。
表1 二组一般情况(ˉx±S)
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药物:泼尼松30mg/次,晨起顿服,5天后在7-10天内逐步减量至停药;甲钴胺500μg/次,3次/天;维生素B1 20mg/次,3次/天;维生素B6 20mg/次,3次/天;地巴唑10mg/次,3次/天。
针刺:印堂、鱼腰、太阳、听会、迎香、地仓、颊车为一组穴位;攒竹、丝竹空、耳门、四白、巨髎、承浆、大迎为一组穴位。二组穴位每天轮换,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1次/天。
温针灸法治疗,选取听会、颊车、大迎、耳门在针柄的位置进行艾烛温灸,艾烛燃尽后留针留针10到15分钟。进针处皮肤以医用纱布保护皮肤,口鼻处用纸张遮盖。
训练:对镜练习抬额、皱眉、闭眼、耸鼻、鼓腮、微笑。3次/天,每次约15分钟。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评定治疗效果,该分级法分为Ⅰ一Ⅵ六个级别,I代表功能正常,Ⅱ为轻度功能障碍,Ⅲ为中度功能障碍,Ⅳ为中重度功能障碍,V为功能严重障碍,Ⅵ代表完全麻痹。对各级别有明确的定义,包括了对静态、动态功能以及继发性损害的全面评估,并且设定了相应的量化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功能恢复正常,分级达Ⅰ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面部功能有所改善,分级Ⅱ-Ⅲ级。无效: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分级大于Ⅳ级[3]。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X)均数±(S)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x±s,分)
P<0.05
温针灸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灸组。
3讨论
面神经炎中医属“面瘫”范畴,多因机体正气不足、外卫不固,风邪袭面导致面部经脉受损导致口眼歪斜。面瘫的针灸治疗有悠久的历史,疗效确定,美国医学会有《通用医疗程序编码》将针灸疗法纳入治疗面瘫的正式有效方法,针刺刺激肌肉皮肤内的感觉神经,作用于交感神经产生兴奋,通过相应的脊髓神经节段刺激肾上腺和垂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进而调节自主神经的节律,解除血管痉挛,针灸能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调和阴阳平衡、促进生理机能、恢复面神经营养、激发面神经再生等从而在治疗面瘫中取得良好疗效[4]。
温针是传统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一种中医疗法,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共同形成了中医药疗法的独特优势,针刺时加入艾灸法增强了针刺的作用,疗效上具有互补性,艾灸法具有药物刺激、特定腧穴刺激和热疗于一体的治疗作用,《名医别录》有记载,艾叶苦,无毒,微温,灸治百病。温针的作用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综合了针和艾灸的双重作用,因温热的作用提高了刺激量,有利于正常组织的恢复再生,可消除水肿,缩短疗程[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温针灸组有效率为90.0%,单纯针灸组有效率为80.0%,温针灸组治疗效果高于单纯针灸组。温针灸法的治疗效果显著,采用温针灸法治疗面神经炎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利于缓解患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丹,梁薇,杨艳.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文献中医证、治特色数据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4,21(2):33-36.
[2] 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 House J W Facial never grading system[J].Laryngoscope,1983,93(8):1056-1069.
[4] 陈华勇.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及评价[J].医学信息,2009,22(2):224—226.
[5] 洪昆达 万甜 李俐 等.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镇痛及改善症状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l0 l4<4l>:7748 -7752.
论文作者:陆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针灸论文; 神经炎论文; 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艾灸论文; 法治论文; 针刺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