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分析风景园林发展的当代性特征,能够为切实推进现代建筑良好融合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奠定重要的基础。主要从风景园林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介绍了风景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并介绍了风景园林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当代性特征,为全面有效开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发展;当代性特征
引言
风景园林由来已久,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优秀的风景园林作品给社会大众提供了身心庇护所,而一些流传下来的风景园林,比如拙政园、狮子林、凡尔赛宫等风景园林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过程中,风景园林已经逐渐突破了自身的限制,超脱了造园艺术本身,更多地联系到了生态主义、人本主义思潮。
1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发展观
1.1全球化视野下的世界园林发展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大量的优秀陈跃中/CHENYue-zhong设计师和先进设计思想引入国内,“科学”和“生态”等理念开始频频出现在中国园林的实践和研究中,这对于中国园林的发展无疑是积极的。但如何辩证地学习西方学者及从业人员提出的城市雨洪管理、生态安全格局等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策略则是中国当代风景园林亟须解决的问题。
1.2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的传统园林发展观
西方现代园林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园林应该具有诗情画意,入诗入画,如诗如画。传统的山水美学和造园手法是风景园林的至高境界。园林设计中各景点的空间划分和循序而进的空间组合里,皆有其起、承、转、合的章法序列,比如网师园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建筑精巧、空间比例尺度协调,深含文化内涵和典雅气息。
2风景园林发展的当代性特征
2.1明显的大景观特征
美国的一些风景园林设计师提出了现代景观都市主义,为当前的风景园林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当前城市的建设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风格,以往城市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由众多高密度、中心化的建筑以及道路、人口组成的,其中开放性空间元素较少。
2.2生态性
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城市的通行车辆逐渐增加,城市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需要积极开展科学化、生态化系统规划和建设工作。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将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建设对于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发挥风景园林现代化的生态观念,切实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全面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将节约能源资源作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发展目标,全面客观评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元素和特征,并选择适宜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发展方式,发挥风景园林的建设优势,将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城市的总体发展建设水平。
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广泛应用的元素较多,比如地质环境、地形特征、土地资源、水文状况、动植物优势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将这些内容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元素因子,开展综合性的适宜性评价工作,保证城市各类项目的选址工作科学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风景园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当代特征进行细致研究,明确其中的生态观念,意味着其更为重视城市园林、动植物生态资源方面的建设工作,力求给人们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并注重从现有建设场地和城市环境出发,引进西方当代科学的分析方法,整体性的评价城市环境,并考虑到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合理因素,重点分析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各项风险因素和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并采用合理性的策略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效果。
2.3公共性和开放性
风景园林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其设计对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相应的其在城市服务功能方面也出现了良好的转变,更多的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功能。当代的风景园林具有更为明显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充分注重给人们提供优质高效的城市服务,不仅给人们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还注重改善周围的环境风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文传承和防灾避险作用。风景园林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主要是体现在其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城市居民的发展方面。
3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特征和途径
3.1大景观:风景园林协调各相关专业,主导大尺度区域总体规划及城乡片区规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设计事务所SASAKI、EDSA等就从尺度上拓展了景观规划设计的范畴,开始承担大尺度的规划项目,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詹姆斯•科纳(JamesCorner)为代表,风景园林师们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提倡风景园林的整体性,当代城市已经不再是中心化、高密度和由建筑主导的,绿地系统等开放空间成为组织城市经济和生活的主导性要素。在中国,笔者在15年前即首次提出“大景观”的整体性设计思维,并总结出大景观理念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开始倡导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特征,在设计范畴上推动了中国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不同领域中起到有机联系的作用,在构建城市生态风景系统、片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开敞空间与组团景观系统上起到主导性作用。因此,当代风景园林不能与“造园”以及“环境小品设计”“种草种树”等同起来。当代风景园林应该是区域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制定者,城市规划和综合规划决策的参与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应仅注重物质环境,而应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目标、强调生态观念、强调文化多元等。因此,风景园林作为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体,风景园林师应该发挥在解决场地综合问题中的桥梁作用,与多方合作,探讨场地生态、环境、水利、地理和地址等综合问题,发挥其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运用价值,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
3.2生态观:生态保护理念与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热岛效应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出现,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园林的围墙,理论和实践中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等综合问题。麦克哈格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生态规划,他倡导保护环境资源和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他模拟建立华盛顿地区的生态开发模型,预测出在不加控制的无序开发模式下数十年后的城市发展状态。他认为这是一种忽视固有的生态平衡且不适合城市发展的模式。主张在城市发展中要以确切的基础资料为依据进行评价,将城市土地分为适合使用的地区和具备保留价值的城市区域。
结语
风景园林的发展,对当前社会、城市以及地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全面重视到风景园林的建设工作,发挥其当代性的各项特征,切实有效地推进开展城市园林建设活动。现阶段风景园林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当代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大景观性、生态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等方面。全面有效发挥风景园林的特征,将其和城市建设发展保持着紧密联系,顺利推进开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城市发展各项要求出发,提升城市的生态性和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宁.当代风景园林发展中的“土人”景观思想与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李玉廷,胡晓媛.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71.
论文作者:于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风景园林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过程中论文; 当代论文; 特征论文; 景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