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环境看图书馆博客的误区_图书馆论文

从心理环境看图书馆博客的误区_图书馆论文

境由心生:图书馆博客认识误区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生论文,误区论文,图书馆论文,博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博客的冰火两重天

博客是Web2.0兴起的重要标志,人们利用博客软件就能轻易创建内容丰富、动态更新的网站,被誉为Web2.0重大在线创新应用之一[1]。图书馆利用博客软件,构建与提供新型的信息交互服务,就成为了图书馆2.0的典型应用之一[2]。“博客不仅可以在图书馆应用,而且和图书馆有着天生的共通性。[3]”

国外图书馆界,约从21世纪初开始尝试利用博客提供信息服务,至2004年后掀起一轮博客建设热潮[4]。特别是2007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建立了名为“光明与自由同行(Light and liberty go together)”的图书馆博客(http://www.loc.gov/blog),并在国会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建立了比较显著的链接,更是引起了美国和国际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类目下,以“博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09年4月12日,我们发现在国内图书馆专业领域,自2003年发表第一篇以“博客”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以来[5],2003-2008年5年内,在图书馆界专业期刊上发表的与“博客”相关的文章已有265篇。其中,2003年1篇,2004年3篇,2005年12篇,2006年47篇,2007年101篇,2008年101篇;其数量年年攀高。而以“闲来无空”为代表的国内第一批图书馆员专业博客[6],自2003年创建以来,吸引了包括馆长在内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学专业师生,纷纷开设博客,用于传递专业信息、讨论专业问题,“实践着一种新的学科文化的生存方式与成长方式,新的理论探讨方式、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7],形成了“一支不可能被任何本学科学者所忽视的学术力量”[8]。仅从数量上来看,“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http://wiki.xmulib.org/rss/index.php)就精选了209个国内以中文为主的图林博客;聚集在新浪网“图林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library)中的博客数量,也已达到920个(截止2009年5月31日)。博客在图书馆专业领域内,已经形成了潮流。

然而令人感到迷惑的是,虽然在图书馆领域,博客已经有了6年左右的理论和技术上的普及推广,但是在图书馆服务的实践领域,建立起面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博客,始终未能形成潮流。根据对国内图书馆博客的在线调查,发现在省级公共图书馆、“985”高校图书馆中,只有少数几家图书馆建立起了图书馆博客;而能够与读者形成良好交互的、持续不断更新的图书馆博客,则更是寥若晨星。

那么,为什么博客在国内图书馆界,会形成专业领域“热”、服务领域“冷”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呢?笔者利用学术会议、专业培训、参观访问等各种机会,借助图书馆员网络社区等多种途径,与来自不同图书馆的馆长、馆员们进行交流,收集到大量的信息。通过系统的梳理发现,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个人博客建立经验可共享,但是博客在图书馆服务领域中未能获得广泛认同的主因,本质上还是理念上的问题。人们对图书馆博客还是存在认识上的诸多差异,从而直到导致博客在图书馆服务领域的踯躅不前。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图书馆博客的定位,澄清错误的认识,并提出应对之策,藉此推动图书馆博客的广泛建立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增强读者的满意度。

2 认识误区辨析

2.1 误区之一:“图书馆员博客与图书馆博客是一回事”、“图书馆员博客就是图书馆博客。”

在日常谈论中,人们常常会把图书馆博客与图书馆员博客两者混淆起来;在诸多的研究性文献中,也有不少未加明确区分的情形。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一是代表的主体不同。图书馆博客(Library's Blog),是由图书馆官方建立起来的组织博客,提供的主要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平台,代表着图书馆的官方形象。而图书馆员博客(Librarian's Blog),指的是由图书馆员(或相关专业人员)建立起来的个人或群体的专业性博客,代表的是图书馆员自身的专业形象。

二是受众对象和内容不同。图书馆博客是直接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如图书馆新闻公告、新书通报、图书评论、数据库试用、网络资源推介、读者培训、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等。而图书馆员博客往往是面向图书馆界同行,提供图书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信息,用于同行间业务切磋和学术交流的,一般并不直接面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也有少量的图书馆,在学科导航、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中嵌入博客,由专门的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相应信息服务,有时也被称作“图书馆员博客”。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中建立的教育和金融专业的学科馆员博客(http://202.121.63.18:8001/blog.asp)。不过,本文认为,这一类“图书馆员博客”提供的信息服务,已经属于图书馆业务范畴,代表着图书馆与读者进行信息交互,所以应该归入本文所说的“图书馆博客”。

三是约束力不同。图书馆博客,是由图书馆官方建立的,虽然不一定全面承担图书馆的责任,有很多国外图书馆博客甚至干脆公开声明不承诺或承担正规信息的及时传递等相关责任。但是代表着图书馆与读者进行信息交互的图书馆博客,还是有一些“刚性”要求:如经常更新博客,以保持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持续性;密切关注博客上的评论和反馈信息,对读者的质疑或问题,及时加以适当回应,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等。而图书馆员博客,则是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代表的是个人学识和鉴赏能力,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言论,而不必过分关注受众的感受;也可以随时停止更新、甚至关闭博客。

虽然有些开明的图书馆馆长,鼓励自己的员工写个人博客,借以宣传和推广图书馆服务形象,而且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图书馆因为拥有著名的图书馆员博客而在同行中声名远扬,甚至在图书馆的读者中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图书馆员博客毕竟只是个性化的博客,其本身并不承担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形象的义务,更不能简单替代图书馆博客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误区之二:“现有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已经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没有必要再另外搞一个博客。”

不少图书馆对博客的信息服务持观望态度,并不是不愿意为读者提供,而是认为已经拥有读者论坛(BBS)、即时通讯(IM)、在线聊天室等信息交流渠道了;有的还提供图书馆公告新闻的RSS订阅、数据库信息资源RSS推送等服务。信息交流渠道已经足够多,比较通畅,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通过博客进行信息交流了。

事实上,正如传统图书馆虽然已经拥有咨询台、热线电话等信息交互渠道,但是当Web服务兴起之时,图书馆也快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为读者提供新型的信息交互服务,以满足读者的新需要,从而大大提高读者满意度。同样道理,在Web2.0兴起之时,虽然图书馆已经拥有BBS,甚至RSS等各种信息交流方式时,也还可以再增加博客服务,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多元化。

更为重要是,在Web2.0时代,读者的信息利用行为正在转型。OCLC的研究表明,在加拿大、英国、美国中,很多因特网使用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0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新开发的通信媒介——博客的使用,在18个月内已经从16%上升到2007年的46%;而图书馆网站的使用却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30%下降到2007年的20%[9]。在中国,自2002年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就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博客得到规模性增长;2006年,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3300万个;2007年,中国的博客数量约有4698.2万,其中活跃博客数约1691.3万[10]。到了2008年,博客读者规模持续快速发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读者规模为1.62亿人;在读者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博客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的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11.7%,特别是在大学生读者中,博客半年更新率达到了80.3%。由于博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读者聚集的规模效应。博客频道在各类型网站中成为标准配置,其中SNS元素的加入对博客读者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博客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11]。

图书馆作为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机构,如果不能主动改变自身的服务方式以适应读者的信息行为变化,就有可能被社会逐渐疏远,甚至抛弃,最终被边缘化,从而丧失了立足的依据。

其实,图书馆建立博客的好处多多。一是博客在及时提供信息、回答读者问题的过程中,将图书馆这一“机构”赋予了“人”的独特魅力,富有亲和力,可以借此吸引读者。二是博客应用于图书馆,可以作为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或帮助,树立起良好的专业形象。三是博客可以用作各类信息源的记录或评价的平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12]。四是博客也可以引导网民,前来利用图书馆。

虽然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用户在利用搜索引擎在线查询数百万主题的信息,但是受网络信息获取工具的功能限制,在检索结果中来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却少之又少。图书馆在用户的网上信息查询过程中形成了缺位现象。图书馆界早已认识到在搜索引擎中实现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如2008年5月19日,OCLC宣布与Google的合作[13],将Google的图书搜索项目(GBS,Google Books Search)和OCLC的WoddCat相链接,从而便于读者在Google中查找感兴趣的图书时,就可以通过WorldCat的链接,轻松地定位到拥有该图书的图书馆的位置。目前国内图书馆几乎没有与大型搜索引擎建立起合作关系,但是如果在图书馆博客中,提供新书通报、图书评论等信息,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题名及相关描述信息显性化,也同样有利于搜索引擎抓取到相关图书信息,成为用户网上信息搜索结果中的一部分,从而有可能促使他们前来利用图书馆。如果用上了诸如WPopac软件(现改名为Scriblio[14]),以博客的形式发布图书馆OPAC在线目录,则如虎添翼,将更为简单、更为容易[15]。

2.3 误区之三:“图书馆建立了博客提供服务,但访问量很低,留言者很少,表明读者对图书馆博客服务并不感兴趣。”

有些图书馆建立博客提供信息服务,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博客的访问量很低,留言或评论很少,于是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这里存在着几个方面的误解。

首先博客的访问量高低,是如何测量与判定的?我们知道,在浏览博客内容时,既可以通过输入网址打开页面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在线的或离线的RSS阅读器方式进行。如果预先没有对博客的Feeds做好充分的设定等等,那么,就很难测量出博客的实际访问量。

其次,博客访问量的高低判定,需要有一个相应的参照系加以比较才有意义,如与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量相比较。只有在积累了较长时期的相关数据后,进行科学统计比较,才能正确判断博客的访问量高低,而不只是依靠博客页面上附带的自动统计的访问量功能来加以简单判定。

再次,即便博客的访问量真的很低,博客的留言或评论很少,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不能简单认为读者不认同图书馆的博客服务。

博客访问量低,从博客自身来讲,可能是博客中提供的信息不够丰富,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可能是博客不经常更新,读者多次前来访问都是陈旧信息,不再有吸引力;可能是博客对读者所提的问题未加理睬,或未能及时回应等,让读者觉得图书馆博客交互性不强,形如鸡肋,久而久之,也就不来使用了。

博客访问量低,也可能是博客所用字词比较沉闷、信息类型单一所造成的。图书馆博客可以考虑通过文字结合漫画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吸引读者,也可以像Paul L.Boley Law Library建立的“Lewis & Clark Law School Podcasts”(http://lawlib.lclark.edu/podcast/)那样,在博客上提供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从内容到形式对读者均有吸引力,聚集了大量人气。

博客访问量低,更可能与图书馆博客宣传不到位有关。图书馆博客的宣传推广,不只是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建一个链接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途径地加以综合系统推广。例如,在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中,嵌入博客的建立与使用的教学模块,让读者掌握使用博客的技能,顺势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博客;在读者常去的社区论坛、校园网BBS站点上做一些适当的导引,发布高质量的帖子,吸引读者的目光,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图书馆博客的网址结合进图书馆的形象标识之中,让读者一接触到与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或服务时,都能很容易获取图书馆博客的网址,从而吸引读者前来访问。

图书馆博客并不是一建立起来读者就会蜂拥而至的;甚至即使读者知道有图书馆博客,也不是马上都会使用的。一个访问量很大、读者参与热烈的图书馆博客,不仅需要及时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还要注意博客的信息展示方式,更要重视博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持久的宣传推广的幕后工作。

2.4 误区之四:“建立图书馆博客,需要技术、经济实力才行,我们基层图书馆连购书经费都不能保障,根本搞不了。”

功能齐全、至善至美图书馆博客的建立,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经济等支持。但是建立一个功能基本完善、服务有所保证的图书馆博客,却是可以跨越这些障碍,在没有技术、没有经济实力的背景下也能快速建立并提供服务。如果图书馆用心经营,也可以做得风生水起,取得良好的效果。

图书馆博客,是博客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从技术上来讲,正如Michael P.Sauers所说的那样,建立图书馆博客是便宜、快速、简单的,不需要任何预算,五分钟不到就能建立起一个博客,而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就是会打字而已[16]。

方兴东曾将博客归纳为“四零”条件[17],也就是说,对于博客的技术基础,只要会发电子邮件就行(零技术);对于经济实力,只要能够联上互联网就行(零成本);对于博客的更新,只要想写就行(零编辑);对于博客网站的外观形式,只要在现有的多种模板中,打钩选择一个就行(零形式)。

一般而言,图书馆博客的构建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18]:

一是利用现成的博客服务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提供的服务,租一个博客空间,通常是免费的。这些博客的使用入门很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要求,也不需要考虑服务器等诸多因素,是真正的“零进入壁垒”。

二是利用现成的自由的或商业的软件,搭建一个比较有自主特色的博客平台。如果图书馆拥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也有一定的博客经验积累,不妨可以选择自由或商业软件如Wordpress、LifeType或Movable Type等,在图书馆网站上搭建自主性较强的博客平台,也可以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扩展留有余地。

三是可以自主开发或外包给网站开发商,架构一个随心所欲的、功能强大的博客平台。类似AADL(http://www.aadl.org/)那样,图书馆整个网站都是以博客的方式搭建起来的。功能强大,但代价不菲。

对于经费拮据的基层图书馆来讲,可以采用上述的第一种途径,迅速构建起图书馆博客,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随着近几年“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不断推进,即使在中西部条件比较艰苦的基层图书馆,也大都能够联上互联网,享受技术文明发展的成果,这也就解决了提供博客服务所需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问题——有电脑、能上网。因此,只要“有心”去做,没有“无力”做不起来的图书馆博客。

2.5 误区之五:“图书馆提供博客服务,需要让读者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空间中建立自己的博客,实现信息交互。”

有些比较有实力的图书馆馆长认为,图书馆建立博客服务,就要像明尼苏达州大学图书馆建立的“UThink blogs”(http://blog.lib.umn.edu/)那样,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博客空间,用于教与学、学术交流以及个人表达,逐步形成班级博客、科研团队博客等等。如果一个图书馆拥有足够强的实力,包括技术、人才和经费等,不妨可以照搬这样的做法。

但是国内图书馆普遍无法效仿。一是因为像明尼苏达州大学那样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与图书馆的在大学中的地位,是国内图书馆所普遍缺乏的。二是因为提供博客托管服务,需要大量的空间资源和持续的24小时技术支持,这对国内绝大多数的图书馆来讲,是比较困难、无法胜任的。再加上国内对网络信息发布的现行管理体制,使得人力、财力有限的图书馆,即使有能力提供博客空间,也难以实现对所有读者的博客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

事实上,为读者提供免费的信息空间,并不是图书馆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现有博客服务商提供的博客空间,功能丰富,性能基本完善,使用起来基本没有什么技术障碍,而且常常是免费的。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是无法与商业公司相比肩的,如果图书馆勉为其难提供博客空间服务,反而会削弱图书馆应有的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

在Web2.0时代,“以读者为中心”新型理念,强调的是把图书馆嵌入到读者的使用环境中,让“图书馆跟着读者走”,实现“读者在哪儿,图书馆在哪儿”的目标,而不是反过来强行把读者拉入到图书馆环境之中。博客通常都提供RSS订阅服务,读者可以通过订阅图书馆博客,免除博客服务商等提供的各种广告骚扰,从而以读者的信息使用习惯来阅读图书馆博客,把博客嵌入到了读者的信息环境中。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通过Gregarius、SXNA等聚合器工具,把感兴趣的分散在各个博客服务商上的博客,聚合在一起,形成“班级博客”或“科研团队博客”。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调查,为读者提供博客空间服务的图书馆,在国内外都是极个别的,数量极少,远非主流。

2.6 误区之六:“博客维护比较简单,让技术部兼管一下吧”、“博客,就让年轻人去做吧。”

博客一旦建立起来后,博客维护的任务可分两个层面:一是技术支持,让博客能够保持运行;二是管理能力,让博客能够保持更新。

在维护阶段,由于博客软件本身所具有的良好功能,信息发布不再是个问题,从而使得技术不再占主导地位。这时博客维护的重心就落在了博客的管理上,即内容的更新,主要是信息的采编与撰写问题,诸如图书馆新闻快递、阅读指导、新书通报、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等图书馆的具体信息服务内容。这就需要对图书馆有全面的了解,对图书馆的各类信息服务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图书馆的发展战略要有整体的把握,对图书馆的形象要有通盘的考虑。这些对图书馆管理能力的全面要求,如果就让技术部门来承担,显然管理错位,无法人尽其才的,博客质量定会大打折扣。

同样的,这些对管理能力的高要求,交给图书馆业务不甚熟悉、在同事中尚无权威的年轻人来完成,激情有余经验不足,勉为其难。

更何况,一个精彩的图书馆博客运作,还需要公关能力、写作才能和创新方式来吸引读者,与读者开展真正的互动。例如,Clymer Library建立的“Book Blog”阅读指导类的博客(http://clymerbookblog.blogspot.com/),不是直接提供图书评论或推荐意见的,而是根据图书内容,精心设计出几个相关问题,向读者发问,引导读者阅读与讨论的。Central Piedmont Community CollegeLibraries建立的“BookMarks:Beyond the Page”(http://cpccbookmarks.blogspot.com/)图书评论博客,为读者提供好书交流推荐的空间,读者可以通过专门的网页提供自己的推荐信息,再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张贴到博客上。也就是说,博客内容是可以由读者直接贡献的。Auraria Library建立的“Research behind the News”(http://aurariaresearchnews.blogspot.com)博客,通过每天摘录一则科学报道的新闻,然后推荐与这则新闻相关的研究内容,从而揭示馆藏资源,吸引读者前来使用图书馆的。等等。

图书馆博客,即便是某个业务部门的博客,代表的也是整个图书馆的形象。因此,博客的维护工作,最需要的是对图书馆业务内容熟悉、有一定威望和权力能够协调各部门间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公关经验和写作才能的人来担任,是比较合适的。

3 博客:让图书馆信息流动起来

图书馆2.0最富有成效的实践,应该首推图书馆博客。因为博客,既可以单独使用,从零做起,没有什么技术或经济上的壁垒,却能实现与读者的充分互动,也能融入到读者的环境之中;同时也可以与图书馆2.0的整体框架相结合,成为图书馆2.0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全面的信息互动服务。

博客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博客给读者和图书馆员所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正在有效地改善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与形象,也能让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信息充分流动起来。国外有的图书馆因应新技术新形势的发展,开始设立专门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的新型工作岗位,甚至把图书馆博客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或服务标准。

因此,让我们在厘清图书馆博客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面向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博客,让图书馆信息真正流动起来,吸引读者、开展更好的图书馆服务,从而能够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收稿日期:2009-04-16

标签:;  ;  ;  

从心理环境看图书馆博客的误区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