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文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文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姚红 赵坚

摘 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规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人民立场,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与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基础,是在实践中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消除两极分化以及系统有效地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关键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声明了我国人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已得到解决,人民对更高层次(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需求逐步上升。一个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也能进一步地反映出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因此,执政党如果不能准确、及时、正确地作出判断,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证明,党和国家能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准确做好定位、规划和制定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其能否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及时、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息息相关。执政党是否能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实际出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正确分析、准确判断出主要矛盾变化,并围绕主要矛盾变化规划未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领和经验总结。从本质上讲,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特点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和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需要和社会供给的关系,体现了整个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社会生产方面看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但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状态是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的不平衡、不充分;从我国社会需求方面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较,已经大不一样了。过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匮乏,人们生活质量不高;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告别了短缺经济,人民的需求不再是温饱型了,而是追求小康生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现在人民需求的内涵扩大了,不再是局限于物质方面的,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了,人民需要已进一步扩展到了物质、精神、社会、制度、生态文明等多层次和更广范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重申的核心价值理念,随后逐步成熟、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升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该思想集中反映了人民立场,也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基础,更是在实践中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进入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有了多方面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各方面的社会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那么,化解这个社会矛盾的方法就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鼎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需要,逐步处理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1.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尊重人民权力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当代表现,彰显出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和立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其具体体现在:一是宪法确立了国体、政体来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在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权力。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然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来发展。二是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规定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人民选择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际作用就是要保障好人民的利益。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落实人民权力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社会生产力,也需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缩短收入差距,防止两级分化,让改革成果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呈现出执政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还展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目的、发展动能都是为了全体人民共享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管社会主要矛盾如何变化,生产和发展的目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生产力科学快速健康发展,避免两极分化,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发展成果。

2.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尊重人民价值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尊重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的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保证的就是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的就是人民全面小康。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和赋予人民的权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区别。尊重人民价值主体地位,发展以民生需求为价值引导,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这些都是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的体现。既然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足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此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问题,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励出社会各方面的创造力、创新力。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明确了解决矛盾的根本立场,有利于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

首先必须建立责任人制度。重视校本教研,首先要从责任制出发,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只有责任明晰,才能支撑校本教研,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党员进入社区生活,他们普遍年老体弱,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照顾,原单位与主管部门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而社区在为离退休党员就近提供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依托社区资源深化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形成单位、社区、基层党委的合力,成为了做好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亟待开拓的新领域。可以利用社区老年活动室等场地设施,为离退休党员学习、活动和娱乐提供便利;依托各类涉老协会和群众文化团体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搭建服务平台,鼓励离退休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做贡献。

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尊重人民实践主体地位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

二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以税收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完善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以各种合理合法手段缩小收入差距。使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的收入同步增长,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人民的劳动报酬提升同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系统地解决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问题之一。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根本和关键。目前,我国在不同行业、区域之间仍然存在悬殊的收入差距现象,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而要化解这些矛盾,只有通过发展。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实体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保护力度,提升人民对生态环境优美的需要。当前,我国影响小康在社会民生领域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和保障性公共服务的需求问题比较突出。小康社会建设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而为了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中央实施了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战略突出国家政策支持,采取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还有就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保障性公共服务的需求问题。目前,我国贫困人口需要更多良好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生态环境、就业等公共产品领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保障性需求方面呈现出的问题还很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求国家从宏观上在社会领域调整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四大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即逐步减少市场的作用。实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领域的去市场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各环节、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不是参差不齐的发展,而是要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如面积的扩大、品种的增加、周年生产等,也使常发病虫害逐年累积,新发病虫不断出现,防治难度加大,化学农药次数、用量逐年增加,这将严重影响全县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既不利于菜农的增收,也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为此,2017年植保站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展了熊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集成示范推广工作。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有助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成

总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是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作为改革成果的实践者、享有者,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主线。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提升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行为,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从体制上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能调动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与社会活力。其目的就是更加重视底层民众和多元主体的参与、协商作用,让社会治理的重心倾向基层民众,建立与基层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需要从以下问题入手: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人民以平等身份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活动,促进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及人的各种能力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际就是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权益包括了劳动者权益、受教育权益、经济机会平等权益、社会保障及其自由权等。在实践中如果保障了这些权益,就实现人民的价值,进而保证了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像一根主线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比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指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核心思想是指向人民;又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核心思想也是为了人民;再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旨还是为了人民,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是为了惠泽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为了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保持执政党永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每一个“全面”都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一个“全面”都是以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根本方法。

三是推动政府治理手段的法治化建设,在法治体制下形成合理的分配结构与分配秩序。形成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依法规范隐性收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依法调节过高收入,依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依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四是激励发展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保障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高质量的科学发展。

众多的银坑,高额的产出,高额的税收等搅动起闽东左近地区乃至更为广大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聚集白银矿区,为银欢喜为银忧,银事牵动闽东千家万户,涉及之广之深,前所未有。

以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贯穿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观,充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积极有效地化解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参考文献

[1]李欣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各类矛盾的相互关系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8(3):15-19+48.

[2]韩庆祥.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J].政策瞭望,2017(10):21-23.

[3]刘润忠.深入领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加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求知,2018(06):8-10.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2.001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项目编号:18SKSJ089);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6JDSZK036);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研究阐释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xjpjyybxm09)]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标签:;  ;  ;  ;  ;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