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铁路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程建设论文,铁路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面临世纪之交,世界各国、各行业都在构筑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铁路作为服务于全社会的国家基础设施,现有的信息手段不能适应运营管理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没有铁路信息的现代化,就没有铁路的现代化。
1 实现铁路信息现代化是铁路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铁路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体系中的商品市场、物资市场、金融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不断成熟,市场主体的经济运作和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依据是不断运动着的市场信息。铁路作为一部大联动机和一个庞大产业,能否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向社会输出信息,不仅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效率,关系到铁路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大动脉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铁路信息现代化是提高铁路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路的市场占有份额明显减少,这既有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营销手段落后的原因。现在铁路运输组织和管理信息不灵,铁路与市场之间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客货营销手段落后,传统的客运售票和货运计划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与现代社会旅客、货主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已经到了非加快不可的时候。提高铁路竞争能力,迫切要求我们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计算机售票系统和货运计划系统建设,将铁路的客票发售和预订、货物实时追踪、货运计划、“五定班列”等信息以各种形式与旅客、货主相联,以电子信息手段使旅客、货主得到便捷的多种服务。这在铁路走向市场、拓展经营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97年以来,一些较大客运站实行电子计算机地区联网售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兰州局货运“五定班列”之所以开得比较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把100 多个货主和车站用“货运计划系统”连接起来,货主可以就地申请车皮,车站可以随时通知货主装卸车计划,不仅方便了货主,而且能够使货主对“五定班列”运输放心,提高了货运“五定班列”兑现率。各单位已经日益感受到了信息现代化对铁路市场经营的巨大作用。
铁路信息现代化是推进铁路集约经营的重大举措。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铁路已经拥有了数量十分可观的资源,但由于信息现代化程度不高,信息不畅,运输组织、生产经营效率低,不能很好地发挥机车、车辆、人力等资源的作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走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的轨道。铁路要从根本上转变粗放经营方式,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类资源实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在不增加资源数量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利用质的飞跃。可以说,信息现代化在提高铁路经济效益方面的潜力极大,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 实现铁路信息现代化的关键是铁路通信的现代化
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OIS )的建设,包括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铁路车辆管理信息系统(CMIS)、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PMIS),以及计划、财务、机务、工务、电务等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全路机车、货车、列车、集装箱,及所承运货物的实时动态追踪管理,为有关企业提供物资流通信息。这些系统的运行,无不依靠强大的通信网的支持。铁路长途传输网、电话交换网和数据通信网构成了铁路通信的基础网络,是铁路信息现代化的基础。
过去铁路通信网的发展是以满足话音传输为目标,10万km通信线路中明线、电缆占90%,近100万门电话交换机有1/3为机电制,传输质量、运用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八五”以来,铁路加大了对通信的投入,制定了适应铁路通信发展的技术政策,在铁路主要干线敷设光缆1.7万km,开通程控电话交换机70万线,建成了覆盖铁路分局和部分站段的铁路分组交换网。电视会议网、智能电报网、传真电报网、列车调度电话网、无线列车调度电话网等应用网,为铁路运输生产指挥提供了基本的通信条件和信息传输媒介,铁路通信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但我们必须看到,现有的铁路通信网远远满足不了信息现代化的要求。近几年来全路建设的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所覆盖的信息源点,分布在部、局、分局所在地及铁路沿线2200个站段和1800个快车售票站,网络规模、网络质量和网络正常运行等都急需铁路数据网和互联网的支持。通信网上流动的既有铁路运营管理的基础信息流,又有铁路营销的“电子货币”,通信网的质量和安全,是各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从已经开通的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看,由于数字化传输电路不足,模拟电路传输质量差,机电制电话交换机不能与数据网互联等问题,铁路通信网在质量、容量和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各信息系统联网的需要。因此,改变铁路通信落后面貌,建设一个数字化、大容量、多迂回、全天候的通信网,是铁路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条件。没有铁路通信的现代化,就没有铁路信息的现代化。
正因为如此,铁道部作出了铁路通信三年攻坚的重大决策。铁路通信建设攻坚战的基本目标是使铁路通信网的整体水平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在技术装备、运营管理、运用效益等领域与先进水平持平,满足中国铁路信息化的迫切要求,促进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铁道部将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奋战3年,彻底改变铁路通信的落后面貌。到1999年,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为辅,覆盖全路约4万km 的数字传输网络,基本建成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统一机型的长途自动交换网,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0万线,基本建成满足铁路计算机信息系统容量和速度需要的数据通信网。除此之外,同步网、7 号信令网、电信管理网、电视会议网、移动通信网、应急通信网、电信增值服务网也将初具规模。
建设铁路通信网,不仅为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撑,而且还可以建立铁路信息资源的互联网平台,为铁路运输和工业、工程、文教卫生、科研事业的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与社会互联互通的条件和实现其价值的市场。变传统的通信传输网为信息网、资源网、经营网、效益网的统一体。当前,一些铁路局已经开始建设促进营销的客货运输信息网,将铁路运输信息向社会公布,为旅客、货主提供了购票和要车申请的便利条件,在运输增收创效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再接再厉打胜铁路通信建设的攻坚战
通信三年攻坚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大量工作。铁道部成立了铁路通信建设领导小组后,组织、指挥、协调了全路通信三年攻坚战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的铁路通信建设会战办公室,负责通信会战的日常事务及工程管理。各铁路局和工程、建筑、通号总公司相继成立的通信建设领导小组和会战办公室,对全路1997年通信网建设规划进行了分解和细化,主要领导亲自解决关键性问题,组织各部门通力协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展开。全路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截至1997年7月底, 包括四大干线在内的传输光缆工程正式开工达4400km,已完成铺设1800km,1997年10月底完成全部室外线路工程,路局配套的房建、电力等项目,也将同期完成;成都、南京、太原、齐齐哈尔等近40个枢纽,30多万线的程控交换机改造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些项目的完成,将基本实现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主要枢纽的数字程控化;数据通信网二期工程前期条件已经具备,1997年四季度在全路近500个工点上正式启动, 对现有的分组交换网的容量、功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同时,在增值业务服务系统中,将为铁路各计算机信息系统构造互联的平台,实现与邮电公用数据网互联互通。此外,会议电视网二期工程、通信支撑网、运输调度指挥网、无线通信网等项目都已展开前期的各项工作,全路的会战形势正向深入发展。
1997年下半年,全路通信会战主要工程比较集中,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特别需要强调对整个会战的统一规划,对所有工程项目的集中管理。在全部工程中,必须坚持技术先进的原则,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长远发展的原则,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充分考虑信息基础工程和未来铁路信息现代化的要求。因此,铁道部要求在通信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基建、大修、更改,还是利用内资、外资的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都要在部通信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部的计划要求,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提出可行的推进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部要求年内配合三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四大干线、44个大站的传输网建设工程必须全面完成,分局以上全路长途交换网要基本建成,会议电视二期工程等应用网建设项目要按原定计划完成。为如期完成这些任务,要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时间、全力突破难点,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技术标准管理、严格验收测试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通信网建设过程中,要边建边用,积极推进电子营销网络的试点和经营,通过畅通发达的营销网络及其终端,把旅客、货主与铁路客货运输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信息服务,大力宣传和组织铁路各系统、企业事业单位信息的上网,充分运用铁路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尽快形成铁路信息产业,为铁路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 1997—11)
标签:工程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