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 437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日臻完善,人们的寿命也不断地延长。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值得全社会关注,所以护理工作者要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和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进行疏导,用启发、说教、安慰等方法及时解除患者心理障碍。
关健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医疗保健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比重高的峰值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此可见,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在医学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护理简介如下:
1.了解老年病人生理病理学特点
老年病人疾病多,用药和种类也增多,可能遭致较多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1]。因为老年人抵抗力下降,脏器功能减退,机体内环境稳定失调,而发病快,病程短,易快速恶化。只有了解老年人生理特点,有目的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让病人满意,才会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表现
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但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长寿。而生病是对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会使老年人产生较强的心理反应,导致疾病加重[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表现。
2.1紧张焦虑、恐惧、悲观
老年人离休后失去工作机会,儿女们也不能陪伴在身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从而感到无限悲伤。对生活失去自信。
2.2孤独感
由于老年人丧偶,独居或各种原因所致交往不便心理上产生隔绝感。
2.3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3],消极等待,不愿接受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疑病
有些老人稍有不适,就要去医院找专家,经诊断并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病人生活中固执,吝啬,小心谨慎。
2.5暴躁
稍不如意都要发泄,很多人以为是性格的问题,其实是心理疾病的外在表现。
2.6过分依赖
老年人在住院期间适应了在别人照料下的生活,形成了依赖性,放弃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工作,对康复不得。
3.心理护理要点
3.1关心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除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尊重老年病人,应对各种变化,适应社会。掌握老年人的特点,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
3.3调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平衡,要使病人配合治疗。对他们要给予理解和尊重,对孤独和猜疑者,在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与他们交心谈心,及时解除他们的心理顾虑。
3.4护理人员要注意修养和语言艺术,减少对老年人的语言伤害。要创造一个良好优美的语言环境。多询问老人,多关照老人,多理解老人,密切护患关系。
3.5加强做好基础护理及特殊护理,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老年病人的康复。
3.6做好出院保健指导,对老年人带回的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详细交待清楚,以免发生错误。要认真、虚心征求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必要时做电话访谈用一片爱心,一腔热情送去一声问候,让老人在心理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总之,要做心理护理工作,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为前提,帮助老人改变不良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帮助老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等.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6.
[2]林玲.浅谈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其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8(2):96.
[3]颜延健.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03:5.
论文作者:曾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老年人论文; 病人论文; 心理论文; 老年论文; 老人论文; 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