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纹枯病的防治方法_大豆论文

大豆纹枯病的防治方法_大豆论文

大豆纹枯病防治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病防治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豆纹枯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一般在大豆结荚期至鼓粒期用药防治,药剂可用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

大豆纹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危害大豆。7~8月田间往往一条垄上一株或几株接连发病,病株常上下大部分叶片均被侵染。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有利于大豆纹枯病发生。与水稻轮作的大豆和在水稻田埂上种植的大豆易发病。

防治该病,应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实行3年以上轮作;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散落于地表的菌核及病株残体深埋到土里,可减少菌源,减轻下年发病;必要时喷药防治。

大豆纹枯病主要危害大豆茎部和叶片。病株生长发育不良,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茎上病斑呈不规则形云纹状,褐色,边缘不明显,表面缠绕白色菌丝,后渐变褐色,上生褐色米粒大的菌核。叶上初生水渍状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叶似烫伤状枯死。天晴时病斑呈褐色,逐渐枯死脱落,并蔓延至叶柄和分枝处,严重时全株枯死。荚上形成灰褐色、水渍状病斑,上生白色菌丝,后形成褐色菌核。种子受害后腐败。

(联系电话:025-84390278)

标签:;  ;  ;  

大豆纹枯病的防治方法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