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谈越南的经济革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越南论文,法国论文,学者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刊《比较经济学》杂志第42卷第4期(2000年冬季号)刊载了法国学者拉维涅的有关越南经济革新的综述性文章,表达了西方主流学者对越南经济革新的看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和越南都是转型国家,但是与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不同,两国虽然都在快速地向市场经济转轨,但仍然保持着共产主义制度。同东欧和俄罗斯的转型道路相反,越南和中国成功地保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而未曾经历“转型衰退”,而且直到最近一直保持着很高而稳定的增长率。
越南和中国有一些共同特点:两国都是以农业部门作为增长和革新的驱动力;两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都是如何处理棘手的国有工业和金融部门。中国和越南有时被作为渐进主义(中国)和休克疗法(越南)的例子而对立起来。但是大多数分析家还是赞同把越南归于“渐进主义”一类,尤其是就结构革新而言更是如此。
1995年7月越南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同东盟其他国家相比,越南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对外贸易自由化日益增长的紧张压力,越南也不得不作出革新的姿态。由于越南对贸易和资本流动长期加以控制,因而千方百计通过加强对进口的限制抑制亚洲危机的冲击。而且,一再拖延的国有部门革新使得越南国有企业通过国有银行信贷得以保全。以此可以解释为什么亚洲危机时越南和其他南亚国家相比下降趋势较缓而持续时间较长。
越南的经济增长同1992-1997年活跃的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1997年之后,外国直接投资年流量开始收缩。造成这一结果不仅是由于投资者对东南亚危机的防范,更主要的是由于越南国内革新缺乏力度,由于腐败、办事拖拉和越南当局坚持有利于北方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的不利投资环境。1999年,越南已经发起了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攻势,诸如取消电话税、在水电等服务项目上取消本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价格歧视。2000年5月修改了外商投资法,简化了一些手续,但办事拖拉和官僚主义依旧存在。
90年代中期,有关越南革新进度问题倍受关注。但是,最近几个月,出现了有关越南经济可能复苏的谨慎言论。这种关注与希望转化为一种对越南的感情上的偏爱,最明显的表现是援助机构和国家的态度。无论是从援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还是从分配给亚洲的官方发展援助的总额来说,越南从1993年起都一直是官方发展援助的主要受援国。如何解释这种偏爱?是对勤奋努力、饱经战乱的国家的同情?是某种内疚感?还是因为越南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环节这一重要战略意义?
美国满怀希望地引导越南步入全球化的进程,这也许会成为推动越南经济结构革新的强大动力。
对越南的发展前景有的西方学者相当悲观,有的持适度乐观态度。但他们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越南的革新方针必须变化。他们认为,越南政治体制腐化造成人们利用公共部门进行寻租活动,获取个人利益。如果政治革新能够结束旨在维护统治阶级特权的保护主义趋势,那么它就可以强有力地推动私人部门,加快结构革新,进一步促进开放。这样越南才会更加接近“东盟模式”,有希望保持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