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论文_毛晓丽

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论文_毛晓丽

毛晓丽 山东省阳信县劳店中学 251800

自2001年起,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学的必修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改革传统教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涉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仅限于基本及常用的软件知识,如word、excel、frontpage、visual basic等工具的掌握与应用,可见该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应分三个层次:在认识层次,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信息处理的技能,培养其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相关的素质;在情感层次,通过使学生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和网络在信息处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在更高的层次中,学生应该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领会到如何学习的方法,并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进来,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并使学生产生一种变化的观念,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如今这一瞬息万变的社会。 我们把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明确教学目的,该怎样实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实践中摸索,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这节,前面几个章节已经学过文字、图片的处理,如何将文字和图片混合编排使版式更美观、规范呢?在这节课的开始,我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张自制的校园报,看似简单的校园报,里面包括很多知识点,如怎样引入图片?怎样调整图片的大小?如何选择合适的版式?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目标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比较迅速地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它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化的认识过程的特点。长时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固化的思维方式和风气的影响,该模式陷入了一种“注入式”、“满堂灌”的僵化状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很大程度上,所接收到的信息仅仅是信息。学生既不能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与应用,也不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学生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学的开放度,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剪贴画的操作时,采取自学加指导的方法,先讲解如何获得帮助,指导学生利用帮助菜单,边学边练,先学会剪贴画的导入与编辑等一些操作,再让学生掌握一些使用技巧,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剪贴画的操作步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掌握操作步骤以及出现错误时如何纠正。

三、以任务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做中学

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讲授的内容琐碎繁杂,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讲授内容之前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每人写一封信,书信的格式要在讲完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告诉大家。我用15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知识讲完,剩下的30分钟就是同学们自由创作的时间,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懂得就问,问同学、问老师,同学们积极地进入到学习创作的氛围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自动手上机实践,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好习惯。

四、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

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地闭门造车,不是没有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带有能动性的同时又能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课堂上同样是完成一个小任务,有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可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同学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怎样才能让接受知识慢的同学掌握好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呢?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接受能力强的同学作为小组的骨干,担当指导老师,在又快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后,负责帮扶本组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方法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在教学中需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我想对提高教学效果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2]高晓蓉《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3]《中国电化教育》。

论文作者:毛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论文_毛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