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措施论文_伍兆恒

浅谈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措施论文_伍兆恒

(广州兆和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23)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数字化和网络化通信平台为主,具备自动完成采集、测量、控制等功能,可实现高级功能以支撑电网的智能化运行,但同时对运行维护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角度出发,探讨智能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设备故障处理

1 智能变电站的现状以及潜在问题

1.1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

当前推行的智能变电站,比常规变电站有更高的集成度,布局更加科学,更加经济环保,装备的适用性高,有着一体调控的优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兼容性,符合电力行业发展趋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截至“十二五”末期,国家电网约投用2800座智能变电站,且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加大力度投资智能变电站,继续打造8000多座智能变电站,以推进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建设。虽然我国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上走在国际前列,但在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制订的工作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 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问题

智能变电站运用大量的新型设备,使全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运行维护上的问题。现阶段变电站处于更新换代的重要阶段,这种变化虽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但同时也受到时间上的考验,新型设备及生产运行还需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不是很全面,新型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提高。例如工程交接期间,供应商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传统的电气、继保专业人员缺乏网络基础;全站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是否足够等,都会影响智能变电站运维工作的质量。

2智能变电站新型设备运维

2.1合并单元

合并单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数据合并在一起,共同接受并且解决掉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之间的信号问题,然后按照国际的相关要求来传输信号。另一点则是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性,让确保电压和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独立性,根据需要来完成单元合并。合并单元之间的相互交流模件,一般是通过互感器来采集和模拟量的信号,对一次互感器所传送的电气量也可以进行同步的处理。母线在进行单元合并的时候,可以将其称为是一级合并单元,而间隔所合并的单元是可以称为二级合并的。同步处理的关键点,在于可以采集和消除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关系。此外,在进行组网的时候,为了同步合并单元中的抽样数据,还要加强同步信号衔接。

2.2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是为智能变电站测量、保护提供电流、电压采样监测的重要设备,是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之一,一般由传输系统、一次/二次转换器以及供电电源构成。一般分为有源及无源电子式互感器。其中有源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模块因长期处于室外高温高压环境下,温度变化及电磁干扰明显,对元器件的寿命和工作稳定性有较大考验;无源电子式互感器则需要考量光学传感材料的稳定性、温度对采样精度的影响,以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等问题。

2.3智能终端

与同一次设备所采取的电缆接线的方式相比,在二次设备光纤衔接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它的维护和测控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的测控性能。使用GOOSE的数字化衔接口,与间隙层设备实行相应的通信,有时候也可以采取常规性的电缆或者是一次设备来实行相应的线接口工作。智能终端一般是通过采集模块的开关量对信号量进行相应的控制,利用模拟量对采集模块和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做一个综合性模拟。智能终端还能合理化的接收间隔层并且传输GOOSE指令,这个指令中包含了维护跳合闸,遥控开关等。在设置成功之后,接收到指令的时候再进行相应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维人员有极强的操作能力,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变电站运维设备的故障处理措施

3.1做好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

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可以顺利运行,最好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构建严格的工作人员职责规范,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设备检查的过程中,必须要定期的检查变电站内的每一个设备,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则是在智能变电站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全方位的监控设备,如果设备遇到了故障,就要及时的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影响人们的安全健康。例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注重电压和电流遥测值和开关遥信量的数字化之外,更应该将重点放置在信息共享,调控标准值上面。通过互联网+操作程序的方式,注重对间隔层和过程层等方面的优化运行和有效维护,逐渐成为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变电站的运行模式。

3.2构建一个完善的变电站建设和网络交换环境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重点在于新一代的智能和高效率的控制,可以自动化的完成信息的测量和采集等工作,通过预置式光缆电缆的混合模式,进而打造成一个高度集合,结构紧凑的智能变电站。实现全站数字化和信息共享机制。从现阶段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构架,一般是采用GIS室内的SF6集成式的隔离断路器。通过110kV双母线接线、SF6气体绝缘母线,实现了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一体化,而且这种模式下,更为注重的是运行和管理,也要将传统的被动选择,转换成为主动化的引导设备。从目前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的使用时间还不是很长,进而导致各个方面的使用经验都有所欠缺。要想更好的改善这一情况,则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运维管理机制,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管理体制。例如,在二次压板的操作中,相关人员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而是应该在压板退出之后再使用,也要对其数值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压板投入的状态下,也需要相关的操作人员适当的控制压板,并且将数值调整到一个固定的区域中。

3.3强化集成化的智能设备,加强一体化的业务流程

集成化的智能设备则是指传统变电站中一系列半自动器件所转变成为完整且全自动的智能化设备。这种设备更为的先进,而且也拥有一个良好的集成化特点。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业务讲究的是生产过程中更为低碳,运行过程中更为的环保,可以实现一键式的控制。最好是在原有的变电站标准控制中,按照设置好的系统来规定顺序,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大部分的既定操作。例如,在某市的110kV东郊变和高新变采用的就是这种系统,通过预制舱设计,将所有的二次装置都由智能设备和辅助设置所控制,进而真正的实现一体化的设计,极大的降低了变电站运行中的协调问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智能终端的检修过程中,一定要确定终端检修硬压板中的断路器是否处在一个正常的位置上。如果是在一次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智能终端的检修工作,必须要确定跳合闸是否已经退出,在没有电气联系之后,才可以投入智能终端硬压板。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继电二次保护、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等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中关键的运维技术,针对其中的故障,也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任艳琼.基于状态检修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策略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4):206+208.

[2]李鹏,卫星,郭利军,张巧霞,陈哲,李永照.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9):123-129.

[3]梁海超,许晓峰,贾弘德,蔡成,孙凤亮.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9):148.

[4]明朗.智能变电站运维调试技术实用性分析[J].通讯世界,2017(16):155.

[5]严孝顺,陆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运维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2):122+124.

论文作者:伍兆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浅谈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措施论文_伍兆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