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出版社“互联网+”转型
肖 敏
摘 要 专业出版社应准确分析客户的主要需求点,将产品定位由传统的提供具体产品转型为提供知识服务,多维度运用作者资源、编辑力量、储备资料及读者需求,打造出“容易”又“专业”的产品,并逐步建设封闭型平台和有固定模块的开放型平台,既按需提供服务、精准推送产品,又在互动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多终端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专业出版社;“互联网+”;知识服务;内容制造;传播平台
专业出版社作为承担某项专业出版任务的出版社,在其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及读者资源,更要抓紧机遇、活用资源、创新模式、服务行业。具体措施上,专业出版社可在目标客户、产品定位、产品要点及产品制造四方面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探索。
掌握城市的交通现状、经济现状以及文教卫生等基础资源信息,进而在制定厦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统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现状是否能与旅游的开发度相匹配,用详实的资料增加旅游开发策略的可行性。
1 分析目标客户主要需求点
专业出版社的目标客户主要为本专业内人员,人群相对固定、品牌忠诚度高,购买产品的主要目的相对统一——获取专业知识。相较于产品的价格,该类客户更在意内容的适配性。根据购买身份,可将客户分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两者对产品的主要需求点不同。个人客户的主要需求点是更容易的知识获取;企业客户的主要需求点是更高端、更有针对性、更准确的知识获取。
2 产品定位转型为知识服务
产品定位以需求为前提,只有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实现客户价值。部分传统出版企业的生存方式是生产图书然后卖出去,这只是将载有知识的原材料卖给客户,由客户自己完成知识的筛选、提取和吸收。这是一种立足于自我的、单向性的内容生产,没有体现服务的意识和价值。出版融合的时代,是从单向传播升级为“交互”主导的时代。专业出版社想要获取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及长久的利润空间,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由单一的产品服务,上升至基于内容的多元化服务,从有形服务延伸至无形服务。产品的定位应由“我为你提供资料”升级为“我帮你获得知识”,由传统的提供具体产品转型为提供知识服务。
知识的载体不仅仅是纸质的图书,凡是能表达知识的形式皆可考虑。可为客户提供集音频、视频、线上服务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资源与服务,是一种内容呈现的无限延伸,是多种载体的无限发布。服务则是要将“用户被动接受信息”升级至“为用户赋能”,每一项产品功能的设置,都应该从终端市场考虑,倒推至前期策划。服务是大有可为的,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变得要求更多更娇气,越匹配他们需求的产品越能得到认可,而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可操作空间广阔。
3 结合自身优势,狠抓产品要点
1)由作者提供内容。由作者提供全部知识内容,编辑进行把关后,以知识分享或作者自媒体等形式,将部分内容初步推向市场。由读者市场化选择后,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再结合市场反馈信息,调整优化为正式出版物并大力推广。该制造方式好处如下:一是帮助编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转变传统的出书之后听天由命的出版方式,提前寻找目标读者群,提高营销针对性,同时对后期宣传造势起到预热作用;二是前置读者反馈,及时帮助编辑指导作者调整产品结构、形式及内容,准确匹配读者需求。
2)在封闭型平台上,除了最基础的电子书库,还要整合出版社已有知识内容,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知识咨询、科研决策参考等高层次的知识服务,以及按不同层次、内容、形式等进行的各类知识汇编。封闭型平台要求具备完备、多维的知识库,以及从此知识库中按需整合内容的技术功能。
4 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及传播内容
1)在开放型平台上,用户注册认证后经编辑把关都可以提供合法合规内容,开放尺度可按情况动态调整。内容好不好,读者用脚投票,类似于知乎App、榕树下网站、某某文学网等。开放型平台对选题框架的设置、流量的导入、编辑的把关和引导要求较高。对于不合格的产品,编辑要准确审查,不予通过上架;对于好的产品,编辑要加以扶持和分析;对于重点产品,编辑要善于铺垫和造势。
4.1 内容制造
“互联网+”转型的要点是更容易的表达形式(如音频、视频、小游戏等),更容易的知识内容(如知识点解析、微课培训、在线问答、案例解析等),更容易的获取媒介(如移动App、小程序、电子阅读器、微信公众号等)。专业出版社的优势是具备更准确、更全面、更权威的编辑团队、出版物储备及专家力量。所以,互联网+专业出版社的产品要点就是“容易+专业”。专业出版社应充分关注这个要点,用“容易”让客户贴心,用“专业”让客户放心。
2)由作者加编辑合作提供内容。编辑进行市场预判后,广泛邀请作者提供知识素材或搜索已有知识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后,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整合,针对读者需求创造出各样的知识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各种维度、各种形式的案例汇编、问答汇编、规范汇编、词典、百科大全等。该制造方式好处如下:一是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能满足各种维度和层次的读者的知识获取需求;二是按需定制,实现完全销售及预销售,并可根据订单量和项目难度灵活设置定价,充分占有市场;三是及时性高,能即时响应读者需求,提高读者获取效率,有助于培养读者消费习惯及依赖性。
建设公共数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精品特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内容既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课程的选择,又有分类、分级的选择.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描述、分类分级课程标准、分类分级考试大纲及样题、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辅导、网络课程、课程教学队伍及主讲教师简介、在线交流、授课录像、通知公告、校校协同的教学资源、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此共享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具有网络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
以上两种制造方式可融合变换,对于价值较高的知识内容,可拆分与重构,进行多维度开发,最终做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投入多次产出。
4.2 传播平台
专业出版社基于其深耕专业领域及读者群相对固定的特性,可运用“云、大、物、移”互联网技术组建传播平台,实现上述两类内容的传播推广。对专业出版社而言,平台是高价值的知识服务产品,品牌标识强,回报期长且广;对专业编辑而言,固定的平台操作有效引导了编辑们互联网出版技术的学习,避免了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无效学习;对专业客户群而言,平台是稳定的、全面的、针对性强的产品,易培养其使用习惯。平台可以是电子阅读器类硬件设备,也可以是移动App、小程序类软件程序。平台有开放型平台和封闭型平台两类。
出版社所推出的产品应始终坚持贴近需求、质量第一,严格把关、深耕细作,将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出版。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既做到按需提供服务、精准推送产品,又做到在互动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不断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关注度和满意度,生产出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
就在他们要用担架把我抬向某个地方的时候,我奋力地从那担架上滚落下来。此时此刻,我的第一愿望是快快快!我要尽量地快些到那个黑乎乎的矿井底下。我放心不下。我要找到小六子啊。
目前,已经有不少专业出版社在平台传播上做出了有效探索。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为例,该社建立了一个开放型书网互动平台,为每年报考注册建造师的230万人群体提供在线知识服务。该项目在2018年上半年获得2 000万元的营收,累积用户150万人次。也推出了住房城乡建设智库等“知识+”立体化服务。还将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资源库升级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知识服务网,由封闭型产品转化为开放型产品,实现优质内容向在线知识服务的转化。另外,人民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一批知名出版单位借助平台力量,采用二维码技术,打造集在线教育、读者圈、音视频互动等资源与服务为一体的融合型“现代纸书”,并依托第三方大数据技术分析扫码读者喜好,进行用户侧写,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增强读者黏性,创造额外利润。
平台的建设需要前瞻眼光、全局部署、分步实施。平台不开放,难以获得充足的、现行的知识素材;平台没有门槛,又不足以保障知识产品的水平。结合专业出版社实际情况,可以考虑由封闭型平台逐渐过渡到有固定模块的开放型平台(针对个人客户)与封闭型平台(针对企业客户)并行提供知识服务。在有固定模块的开放型平台上,既有出版社推出的“精品”内容,又有市场筛选出来的“优品”内容;有学习型知识,如图书、网课、科技咨询等,也有消遣型内容,如专业小游戏、专业人养生知识等,最终做到全面提供专业人员所需的精神食粮。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造就了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专业出版社而言,更应该从自身特点入手。应该是出版业依托强大内生力嫁接“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长线发展。出版行业中,内容为本、技术为用、内容为体、技术为翼。专业出版社“互联网+”转型之路应立足行业,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
具体安排如下:后天(4月22日)早晨5点整,你一个人穿制服,带1.5万到北山烈士塔下。如一切正常,在塔基东侧台阶旁的泥土中会有交钱地点(瓶装)。
参考文献
[1]孙立.出版转型升级,这四大致命因素一定要知道[N].出版商务周报,2018-10-17.
[2]韩寒.传统出版如何更好数字化转型[N].光明日报,2018-08-10.
[3]白立华.出版融合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OL].第一中国出版传媒网,2018-03-1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136-02
作者简介: 肖敏,中级职称,电力专业图书编辑,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标签:专业出版社论文; “互联网+”论文; 知识服务论文; 内容制造论文; 传播平台论文; 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