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生物参数及身高体重变化在5~8岁儿童近视预测中的作用论文_刘小翠,王旭丽,丁赛赛,姜翠竹

(潍坊眼科医院视光中心 山东 潍坊 261041)

【摘要】目的:根据5~8岁儿童眼生物参数及身高、体重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近视预测。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评价视觉发育状态。收集2016年6月~12月5~8岁儿童112例,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和特殊类型屈光不正患者,建立视觉发育档案,进行睫状肌麻痹测得静态屈光度,并用眼光学生物测量仪SW-900测量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同时记录身高、体重,追踪随访24个月后复测各项参数。结果:5~6岁组静态屈光度高于7~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低于7~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值较7~8岁组无显著差异(P>0.05)。5~6岁组静态屈光度改变量(ΔD)、眼轴长度变化量(ΔAL)均低于7~8岁组。两组前房深度变化量及角膜厚度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指数(BMI)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期,眼轴是屈光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晶状体的屈光度、前房深度对屈光度的影响不能忽视。体质指数(BMI)与屈光度的变化呈正相关,需合理均衡饮食。

【关键词】近视;儿童;预测;眼生物参数;BMI

【中图分类号】R7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240-02

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的近视人数居世界第一。为降低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提升视力健康整体水平,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指出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最有效的近视预警方法。本文以5~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观察了解儿童眼生物参数和身高、体重在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相关性,以期对早期近视进行预测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6-12月5~8岁儿童112例(224眼),其中男52例(104眼),女60例(120眼),平均年龄(6.51±1.21)。所有患者由专业人员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包括眼前节、眼底检查、暗室下瞳孔大小和眼睑位置的测定,排除眼部及全身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为4.9~5.0,眼压10~21mmHg。

1.2 建立视觉发育的档案

1.2.1屈光度测定:先表麻,每隔5min用赛飞杰连续滴眼3次,闭眼等待30min检影测得静态屈光度。等效球镜屈光度DE=DS+DC/2(DS为球镜屈光度,DC为柱镜屈光度)。

1.2.2眼科生物参数:采用索维眼光学生物测量仪SW-900测得,包括眼轴(AL)、角膜曲率(K)、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各项参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1.2.3身高体重:身高(H)以cm为单位,体重(W)以Kg为单位,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2.4误差控制:所有操作由专业人员经熟练训练后完成,严格遵守操作标准。所有仪器测量前均先进行自检,并在儿童良好配合下完成各项检查。

1.3 随访观察

建档后每半年复诊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将研究前后各屈光要素值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结果均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屈光因素和身高体重的情况

5~6岁组屈光度高于7~8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低于7~8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较7~8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5~6岁组屈光度改变量(ΔD)、眼轴长度变化量(ΔAL)均低于7~8岁组。两组前房深度变化量及角膜厚度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人眼的屈光状态与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相关。各生物学参数和他们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眼最终屈光状态[1]。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通过纵向观察有助于了解近视发生发展的规律。

本研究通过对5~8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眼部屈光情况进行研究发现:5~6岁组静态屈光度高于7~8岁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低于7~8岁组。这与国内大量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增长,近用眼压力增多,屈光度向近视化转变,其中眼轴是主要影响因素[2]。通过观察晶状体厚度较5~6岁组有变薄倾向,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及未进行屈光状态分组有关。晶状体的屈光度与晶状体厚度、前后表面曲率、晶状体折射率等因素相关,目前只能通过不精确的计算推导,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经过2a跟踪随访,5~6岁组静态屈光度改变量、眼轴长度变化量均低于7~8岁组。两组前房深度变化量及角膜厚度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在正视化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屈光力减弱有关。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晶状体的代偿能力强,导致眼轴改变1mm,屈光度仅改变0.45D[3]。而在学龄儿童及成人中,晶状体的代偿能力减弱,1mm眼轴改变有1.4D~2.2D左右的屈光度发展[4]。也可能与7~8岁组为学龄期儿童,近距离用眼显著增加有关。张铭志等[5]认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更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

身高、体重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发现BMI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即BMI越大,屈光度越向近视化方向偏移。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促使体重过重有关。多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和零食及外出就餐频率增加摄入较多油脂等各种不良饮食行为均可促进儿童体重增加、过度发育[6],同时会造成多种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缺失,从而使眼球各生物学参数之间失衡,进而导致近视发生。有研究发现体重越重眼轴越长,但与身高无关[7]。也有研究显示眼轴与身高相关与体重无关[8]。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研究人群有关,如种族、年龄段、地域差异、光照环境等。同时身高体重也是多因素影响,如遗传、运动等。

综上所述,在儿童生长发育期,眼轴是屈光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晶状体的屈光度、前房深度对屈光度的影响不能忽视。BMI与屈光度的变化呈正相关,需合理均衡饮食。建立完善眼屈光发育档案是近视防控基础,定期进行身高体重和眼生物参数测量,做好动态监测,达到降低近视发病率、延缓近视进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莉,杨扬,刘文兰,闫瑾,李鹏.眼部分屈光要素对大学生近视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40-2042.

[2]赵春宁,张晓宇,周占宇.不同屈光不正类型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7,25(03):18-21.

[3] Xiong S,Zhang B,Hong Y,et al.The associations of lens power with age and axial length in healthy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6 to 18 years.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7,58(13):5849-5855.

[4]张铭志,傅智伏,洪荣照,潘美华,曾惠阳,叶梅,杨晖,赵虹.厦门地区城市与农村儿童近距离用眼与近视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2(02):99-102.

[5] Hashemi H,Khabazkhoob M,Emamian M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refractive errors and ocular biometry in Iranian adults.J Ophthalmic Vis Res,2015,10(3):214-220.

[6]胡小琪,刘爱玲,张倩,等.小学生午餐在外就餐与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 6):641-643.

[7]许艳,李仕明,李偲圆,等.青少年身高体重等参数对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3,15(2):88-91,97.

[8]Saw SM,Chua WH,Hong CY,et al.Heigh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raction and biometry parameters in Singaporel Chinese children.Invest Ophth Vis Sci,2002,43:1408-1413.

论文作者:刘小翠,王旭丽,丁赛赛,姜翠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4

标签:;  ;  ;  ;  ;  ;  ;  ;  

眼生物参数及身高体重变化在5~8岁儿童近视预测中的作用论文_刘小翠,王旭丽,丁赛赛,姜翠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