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不要让“教育使命”变成“教学任务”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不要让“教育使命”变成“教学任务”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莫让“教育使命”沦为“教学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管理论文,使命论文,莫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9-718X(2008)05-0033-03

人是喜欢自主而讨厌强制的,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如此。因为强制给予人的是压力,自主给予人的是动力。在“外在压力”之下,努力程度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与个人潜力发挥无关;在“内在动力”之下,努力程度是以“个人使命”为导向,以个人价值实现为目的。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道理,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但如果将其运用到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之中,似乎成了一件极其艰难之事。在学校管理中,我们都预设教师是懒惰的,因此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外在压力,他们才可能将教学工作做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预设学生是懒惰的,因此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外在压力,他们才可能将课程学习做好。那么,是不是靠越来越多的“外在压力”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外在压力,是有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还是阻碍了教育目的的达成呢?

一、教育教学是“任务”还是“使命”?

在诸项工作中,有些岗位是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呈现的,由于“工作任务”的实现程度可以被外在监控,所以只需要“外在压力”就可以了;有些岗位是以“个人使命”的形式呈现的,由于“个人使命”的实现程度难以被外在监控,所以需要“内在动力”。当然,如果能够让个体用“内在动力”去完成“工作任务”,虽然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毕竟可以将“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问题在于,让个体用“外在压力”去完成“个人使命”则是难以成功的,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将“个人使命”降格为“工作任务”,导致岗位责任被误读。

教育教学工作是工作任务还是个人使命呢?工作任务与个人使命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被外在的标准评价与监控。如,在工厂生产工作中,工人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都可以由产品标准进行检验与评价;工人生产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也可以由工作流程进行监控,所以我们说生产工作就是一种典型的工作任务。更典型的工作任务,就是传统的码头搬运工作了,一个工人搬了多重的货物,这是很容易被计算出来的。可是,还有很多工作无法进行外在的评价与监控,教育教学工作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但在考试成绩之外,对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太多的期望。

如,新课程评价标准中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其中。知识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技能可以通过外在的观察来评价,可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上的有效程度、在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变化上,只能靠学生的生活实践去检验它,但这需要时间,在短短几年的学习期之内是无法评价与监控的。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标准去评价,因为用任何单一的标准去度量,都会错失更为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我们也没有科学的标准去规范,因为用任何单一的标准去度量,都将为学生将来的缺失带来遗憾。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将教育教学工作归依为教师的个人使命之外,我们无从去规范与督促教师的工作;除了将学习过程归依为学生的个人使命之外,我们无从去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如果放弃了“自由”与“主动”,他们就会因此而丢失自我的内在动机,教育教学作为个人使命的角色就将消失,就只好沦落为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了。

二、教学自主缺位:从“使命”沦陷为“任务”

有些人的工作,就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有些人的工作,则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对他们的管理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前者需要的是督促与监控,后者需要的是信任与自主。如果用信任与自主去管理前者,很容易导致工作进程的减缓与工作数量的减少;更为可怕的是,如果用督促与监控去管理后者,就会使他们将自己的使命沦陷为工作任务,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又降低了员工的幸福程度。今天的教育教学管理就有这种过错的嫌疑。

下面我们以学校考勤制度为例来审视当前的学校管理。记得在21世纪之前,很多学校都沿用自在的管理风格,教师的工作时间自由安排,考勤制度似乎是远离学校的。可是,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到来,学校的考勤制度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而且考勤技术比工矿企业更为先进,从打卡到指纹,从指纹到面部识别;从定时考核到不定时抽查。我们实在是佩服人类的智慧,能够将考勤制度与考勤技术发展到如此完美的境界;可我们又实在是担忧,学校管理者是否思考过,哪些工作是适合考勤制度的,哪些工作是不适合考勤制度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适合考勤制度?在笔者看来,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是需要考勤制度的;对于个人使命的达成,是不需要考勤制度的,换句话说,教育教学工作是不适合考勤制度的。

可是,考勤制度在学校中的蔓延又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在学校管理者眼中,教育教学工作正逐步远离教师的个人使命,而逐渐沦陷为教育教学任务。原本无法用外在标准评价与监控的教育教学过程,现在通过考试成绩和学校一系列的考评指标,如,出勤率、课时量、作业批改率、班级学生平均分、班级学生优生率等指标,就可以测评出教学工作的效率与效果。问题在于,如果遵守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就能够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了吗?用一个简单的推理,是不是只用在学校上班的时间,就可以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完成了呢?如果学校认为教师必须用足八小时上班时间,那么教师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还需要为教学工作着想吗?学校还有权管理教师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事吗?比如从事家教。姑且不去谈论考勤制度会对教师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就只是教育教学工作来说,考勤制度是否又给了教师减少工作时间的借口呢?

学校管理中,除了考勤制度之外,还有大量的事例,都在将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师的个人使命沦陷为工作任务,因为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的自主性越来越少,从学校管理中获得的信任越来越少。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教师有自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但随着备课组的推行,教育教学工作“四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评价)成为一种趋势,教师的自主性随之丧失。笔者曾经听一位校长介绍办学经验,他说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在学校推广使用“推门听课”制度。出于好奇,笔者追问他什么是“推门听课”制,他说,就是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可以随时推开教室的门,并进去听教师的课,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我相信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有所提高,但如果再想有进一步的提高,那就肯定不可能了。因为教师们再也无法将课堂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舞台,而是当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战场了。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任务,自然在形式上显得更加乐观,但却在乐观中丧失了课堂教学内在的乐趣与品质。

三、回归教学自主:从“任务”升华为“使命”

记得《读者》曾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位瑞士的钟表匠参观完金字塔后,说金字塔肯定不是奴隶所建,而应该是平民的功绩。随后,考古学者的考察居然验证了这位钟表匠的推论。好奇的考古学者去问这位钟表匠,怎么会通过简单的观察就认定金字塔是平民所建呢?钟表匠的回答将这个故事推向了顶峰。原来他曾经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手工钟表匠,他制作的钟表误差可以达到每天百分之一秒。可有一次因为特殊的原因,他进了监狱,并继续从事他的制表工作,只是这不是为他自己工作,而是为监狱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多么努力,他制作的钟表误差怎么也低不到每天十分之一秒之下。于是他得出结论,只有自己在自由的情况下才可能将这项事业做到极致。他参观金字塔时,发现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窄得连刀片都插不进去,一项工作能够精细到如此程度,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所无法实现的。

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是一项任务,那就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与考核;如果要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品质,不但在考试成绩上要有所提高,还要在教育教学品质上有所超越,那就必须将教育教学工作升华为教师的个人使命,但这必须以恢复教师的自主性为前提,也就是说,将教师从“奴隶”升格为“平民”。要将教育教学工作去除任务的负担,恢复合作的自主,就必须将教育教学工作转化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让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寻找到已经实现的“自我价值”。可是,现在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满足什么需要呢?有了相对评价,那么学校中就只有一位成功的教师,其他都是比他差的教师;有了听课制度,教学中多了监督少了信任,教师就缺少了他人的尊重;有了考勤制度,教师就成了学校的“奴隶”。教师还有可能从“奴隶”升格为“平民”吗?

要让教师把教学当作使命,就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而不是增强教师的教学任务意义。第一,学校管理制度要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而不是用任务去削弱教师的成就感。人只有有了荣誉感,才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声誉与荣耀负责。如果学校管理制度将教师当作一个生产者来对待,教师不但体会不到教学工作中的荣誉,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第二,学校管理制度要强化教师的内在责任感,而不是外在任务感。既然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很难用外在标准去衡量,那就只能让教师用内在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即让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第三,学校管理制度要为教师教学艺术的发挥预留空间,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考核与索取教师的教学成绩。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漫长的工作,如果学校要在短期内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也就只好急功近利地向学生索要学习成绩,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了功利性,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学习与教师,让教师越来越讨厌学校管理者与学校,使课堂教学远离了教育。

标签:;  ;  ;  ;  ;  ;  

学校管理:不要让“教育使命”变成“教学任务”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