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汴河旅游码头工程设计论文_佘然,邵永青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11

摘要:根据新汴河风景区的需求和自然条件,分析旅游码头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旅游码头的特点,确定采用钢浮箱结构,根据风景区的客流量确定码头的规模和尺度。本设计旅游码头能够满足新汴河风景区游客的上下船及船舶的待泊、加水、供电需求。

关键词:旅游码头;必要性和可行性;钢浮箱

一 概况

新汴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城区北部,是依托新汴河而建,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全长15公里,总面积840公顷。为丰富景区旅游资源,宿州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为景区引进新汴河景区旅游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游船、游艇、陆地健身自行车等,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拟建一座旅游码头,主要功能是为游船、游艇提供避风、充电、游客上下等功能,经综合考虑,选址定在新汴河北岸206国道西侧。

二 自然条件

1 地理位置

拟建工程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内,新汴河右岸,上距人民路桥约1000m,下距206国道桥52m。

2 气象

新汴河位于淮北平原上,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大、无霜期长,降雨年际、年内变化大,季风气候明显。

3 水文

新汴河排涝标准采用五年一遇,防洪按二十年一遇标准。流域内由于天然降雨不均衡,年内、年际变差较大,降雨径流多年集中在每年的汛期,约占总径流量的70%左右。

4 风况

全年以东北风为主,秋冬季为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3~3.0米/秒。

5 工程地质

场区内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情况如下:

①素填土层:在拟建场地普遍分布,为近期筑堤填土,松散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②粉质粘土层:在拟建场地普遍分布,可塑状,中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埋深较大。

③粉砂层:在拟建场地普遍分布,密实状,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④粉质粘土、全场分布均匀,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三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对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意义。

随着宿州新城建设的发展,未来新汴河拂晓大道至京沪铁路段将是汴北扩展型发展区和老城提升型发展区的纽带。营造一个高品质的频水环境,对推动汴北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宿州市的产业布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将埇桥码头周围地区划为城市景观带。拟建码头对新汴河频水城市景观带建设具有促进意义。

(2)是宿州市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丰富旅游资源的需要。

新汴河风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水利风景区”。本项目实施,为游客提供上下行游船、游艇的平台,是完善宿州市旅游产业模式、丰富旅游资源的需要。

(3)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观光旅游成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松休闲的重要方式。城市居民由观光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休闲型、度假型、健康型旅游;并且旅游逐渐向个性化、家庭化和亲情化方向发展,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内容的多样性和参与性,因此,亲近自然、畅游河川是他们理想的选择。本项目实施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因此,建设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工程河段河势稳定

拟建码头所在河段顺直,岸坡稳定,自然条件良好且采用切滩后退形成港池,采用浮码头平台,对河势的变化影响较小,对行洪影响甚微。码头建成后对泄洪断面影响也较小,基本不会引起流速的变化。该段河道丰、枯水季节的来水、来沙量,以及过洪流量都不会因码头的建设发生明显变化,河道总体流态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2)通航条件分析

新汴河为人工开挖运河,具有较好的通航潜力。水利部分已完成对新汴河进行整治,航道的通航能力大幅提高。

(3)外部协作条件良好

拟建码头场地交通运输较方便,陆路紧临G206国道,能满足游客的来往要求。拟建码头采用成熟的结构型式,安徽省及邻近省市有多家从事港口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可供本工程选择。

(4)符合相关规划、规范的要求

拟建码头场地位于新汴河大堤外滩地,为旅游景区用地,码头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程所处位置为规划旅游岸线,所在河段水域宽阔,水深条件良好,适宜建设码头工程。

综合分析,宿州新汴河旅游码头建设条件良好,适宜工程建设。

四 设计方案

1 总平面布置

206国道桥位于工程下游78m处,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桥梁位于下游时,码头与桥梁间的安全距离应大于4倍船长,按小型船舶靠泊区最大船舶快艇舶船长17m计算,安全间距为4×17=68m。本工程距桥位安全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人民路桥位于工程上游约1km处,大于《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中2倍船长=2×17=34m的安全间距要求,相互影响较小。

本工程采用挖入式港池,港池内设置两个固定式码头和两个浮码头平台。固定式码头尺寸分别为9.4×5.4m、4×5.4m,间距6m。浮码头平台间距30m,每个平台分前平台与后平台,前平台顺河道方向布置,尺寸为25×6m,;后平台垂直河道方向布置,尺寸为19×6m。后平台通过4×4m人行引桥连接休息平台,前方与前平台相连接。护坡坡度1:2,护坡上设置7个4m宽踏步。

码头后沿设置一条宽5m、长82m休息平台,平台高程为26.7m。在休息平台上布置一条汉式长廊。

五、结语

本旅游码头工程功能完善、适应发展,码头水工结构耐久性良好,造型美观、使用方便。作为新汴河风景区的配套共用设施,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宿州港总体规划(修订)》;

[2]《游艇码头设计规范》(JTS165-7-2014);

[3]《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

[4]《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14)

作者简介:

佘然(1988-),男,学士,主要从事港口码头水工建筑物的科研、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佘然,邵永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宿州新汴河旅游码头工程设计论文_佘然,邵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