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化学整体教学看初中化学教学_化合价论文

从中学化学的整体教学来把握初中化学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化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的改革,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中学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各种看法。例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的处理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指挥有偏差;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习惯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

对于究竟应当如何从初中教学的角度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教学工作经验,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认真研究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从中学化学教学的总体把握初中化学教学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初中化学教育是基础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当前初中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仍然任重道远,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一方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休息、睡眠时间不足,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学习生活枯燥,使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因为教学效率不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考试成绩,又不得不延长教学时间,增加练习、作业训练,加重学生负担。要扼制这种恶性循环,必须努力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课程标准制定和教科书编写完成之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应当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初、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实验教科书,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分析,最大限度的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知识、技能点与要求脱节的问题。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

不仅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差别,初、高中教材知识上的要求也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同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之间也存在继承和衔接的关系。

有些知识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这就要求初中教学中不能省略这些知识点。

有些知识初中学习的较为简单,需要高中阶段进行加深、完善,初中阶段就没有必要过多拓展加深。如(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是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有些知识限于知识的阶段性,初中教学中不要过多地使用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应用发展性的语言来描述。如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的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为+5,最低为-3,氮元素所有的介于+5与-3之间的化合价都是合理的,它有-3、0、+1、+2、+3、+4、+5价,不常见的有中氮为-2价等;再如硫最高价为+6,最低价为-2,而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超过了常见化合价。如果学习化合价知识时,不能注意到这一点,势必造成部分同学不相信自己的计算,受思维定势影响,对于计算出常见元素化合价之外的化合价不敢肯定。如中铁元素呈+6价,而化合价表中铁只有+2、+3价,所以不相信计算结果。实际上,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只要其他元素化合价确定,根据各元素化合价代数之和恒等于零,就可以求该元素化合价。

三、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和完成初中化学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使人终身受用而无穷。教育发展了人的素质,素质又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无限潜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同样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教师的成绩考核。要真正认识到,要应付考试必须学习,可学习并不单纯是为应付考试,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为学习者的发展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中考的改革,为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对物理、化学学科实行等级评价或降低考试难度、降低理化在招生录取上的权重,而语、数、外仍然以实际分数评定成绩计入录取总分,如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不能正确理解改革的意图,就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初中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要提高教师对初中教育目标的认识,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要强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没有学习兴趣、不努力,只期望用考试压学生,就会回到为应付考试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如果一味强调减轻负担,要求所有各学科都降低学习要求以达到人人合格、多数优秀的“办学指标”,必将造成各个学科教学质量下降、初高中教学衔接更为困难的局面。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不仅要充分利用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还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刻苦的态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体角度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初中化学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好基础,为将来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从中学化学整体教学看初中化学教学_化合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