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作业自我纠错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既可以减少学生错误几率,更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教
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作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
关键词 培养 纠错 自主 发展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导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错应该算是常事,学生时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算错、抄错、遗漏等差错。很多同学都喜欢将这种错误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这不仅仅是粗心或笔误的问题,而是学生做完习题后很少进行反思,做错时只就题改题,没有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怎样纠
正这些错误,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呢?我认为: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从表面上看,往往学生是懂了,像是理解了,实际却远非如此。当时的“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老师“讲”会的。学生只是依着葫芦画瓢,知识仅仅走到了短时记忆领域,是一种浅层次的识记,而没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学过的知识还没有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学而不思则罔”。“感觉懂”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曾经懂得和会做的某些题,能否被自己真正掌握,还取决于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而“会做”的。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只能获得肤浅的表面印象,而想当然的东西是很难做到记忆持久的,也不可能形成能力。要培养学生反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现实的事例。学生运用知识所能认识的事实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掌握就越牢固。经过这样的方式掌握的知识,即使中间有些东西会出现遗忘,但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会记起。
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由“不知“到”知”的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来引
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审题是否正确,防止看错、读错、抄错;反思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点的正确性如何;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合理,不断说出解题思路;反思数学问题本身有何特点,特别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谨防考虑不周出错;反思结果是否合理,运用估算的方法判断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等等。
二、培养学生检验的好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检查、自觉验算的习惯。有的学生较草率,写完作业即交,从不检查,我就及时找他们谈话,先从思想上对他进行教育,然后再教给他们检验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对于应用题的检验,可以用读一读题目、画一画图形等途径来审清题意;有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解法,看看结论是否相同,想想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如何;想想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用方程或比冽解题时,是否写上解、设,计算结果是否带单位名称,答句是否完整等。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进行检验,互相检查、互相促进,从而使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错误资源,提高纠错能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
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收集错题,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主要由原题、错误原因分析和正确的解题方法三个部分组成。通过错题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通过错题本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
(二)坚持要求,培养习惯
每个学生的作业、测验等,每错必录。开始这样摘录集中错题,无疑给有错题的学生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错题多,困难本来就多,怕做作业,偏偏错题多,对他们来说思想上有抵触,时间上难安排。虽然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把它看成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好习惯的好时机,要求学生必须坚持,养成摘录错题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提高效率
1.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
2.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每天做当日作业前,把昨天的错题解决后再开始新的作业。错题订正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a.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b.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c.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想解题基本思路。d.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此归纳,思维求异。e.能否把题目变通一下?变成另一类题目?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4.经常翻阅错题本。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做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另外,,就教师自己而言,时间长了还可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便于抓住重点,发现规律,克服了过去复习时盲目乱抓的现象,提高了复习补救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生的错题处,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同时提高教师自己课前预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改进教学行为。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只要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必定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
事认真的态度,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错误”美丽起来。
论文作者:黄金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学生论文; 错误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业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