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非奥运项目发展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路径论文,奥运论文,理论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4)01-0024-05
非奥运项目是由现在未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的项目组成的一个庞杂的运动项目集合,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体育战略长期以奥运项目为重点,而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有所忽视,制约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体育价值的重新定位,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体育本身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满足人在自身价值实践上的需求,才是体育最重要的价值所在”[1],体育价值取向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由此带来体育功能的多元化。由于非奥运项目的特点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结合紧密,对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意义重大,因此研究探讨新时期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对策与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他组织与自组织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组织指的是一组事物或变量从无联系的状态进化到某些特定状态的过程。若这种过程在一组事物和变量之间自动地发生,不需要这组事物或变量以外的力量进行干预,如此形成的系统就是自组织系统[2]。如果一个系统依靠外部指令而形成,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内的单元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一般的自组织系统内的单元都具有某种互相反馈的机制),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他组织是从整体的外部输入指令建立的秩序个体,所以他组织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自组织是内部成员(细胞、水分子或个人)通过反馈互动,自发建立的整个组织体系,所以自组织没有这样的统一指挥。他组织无自我进化或修正的功能。自组织随时进行自我调节,有自适应的进化机制。他组织无演化的过程,是机械的过程。他组织的变化来源于外部的指令改变,自组织会进行有机的演化过程。自组织理论突破了以往科学以机械运动为基础的他组织系统的局限,关注的中心转向自然、自发的生成演化,从而转向具有内在进化动力和机制的自组织系统。这种自组织理论不但适用于其他学科,同样可以指导体育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应用此理论来研究非奥项目未来发展问题。
2 非奥项目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判断
2.1 计划经济时代非奥项目发展
非奥项目发展不是孤立的运动,而是受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在上世纪50-70年代,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与此相对应的,在政府管理层面上体现为极度发达的政府和相对弱化的社会,即“大政府,小社会”模式,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对体育事业而言,存在一个过分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非奥项目的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依托国家行政力量在体制内开展的项目,如蹼泳、划水、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跳伞等。这一类项目发展依靠国家资金投入,人员由国家提供编制,纳入国家体育竞赛计划,具有典型他组织的特征。除此以外,大量的非奥项目以一种自发、自为的方式在民间开展,如龙舟、舞狮、信鸽、气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在国家和社会二者之间没有形成适宜于此类非奥项目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体育利益结构单一、体育社会资源匮乏以及集体主义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此类非奥项目的发展呈现原子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没有可能上升到制度化、组织化的发展高度。
2.2 市场经济时代非奥项目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社会自主性的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非奥项目的发展也相应获得了制度上的空间。首先,伴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开始由一元的共同体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变,公民社会初具其形。这样的背景下,必然要求体育的价值取向从国家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体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体育的功能呈现多元化。由于非奥运动项目与社会生活、与经济、与文化结合紧密,对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意义较大,在体育价值观转变的背景下非奥项目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契机。其次,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的成长,使非奥项目的发展有了除国家以外的另一种依靠力量。再次,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方向的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小政府、大市场”、打破垄断、放开准入、统筹规划、整体协调成为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涌现,一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也焕发出新意,非奥项目的发展呈现出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过度的特征。目前非奥运动项目的发展模式表现为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三类形式,其中以半封闭型、开放型更具有活力。封闭型非奥运动项目是指内部体育资源全部或接近全部掌握在体育总局系统内,如蹼泳。半封闭类型非奥项目是指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职业联赛,体育社会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内部体育资源由体育总局系统和社会共同掌握的非奥项目,如围棋。开放型非奥项目是指内部体育资源全部或接近全部由社会掌握,如龙舟、高尔夫球、台球等。封闭型非奥运动项目的发展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行政命令的推动,具有典型他组织的特征,受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政策的影响较大。1995年国家颁布了奥运争光计划,实施了“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奥运战略。七运会后,全运会进行了项目调整,除武术外其他封闭性非奥项目退出了全运会,这对我国封闭性非奥项目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各省市在实施全运会战略的背景下,减少了对非奥项目的投入与扶持,封闭型非奥项目的发展陷入低谷。表现为各省市砍掉了大多数非奥项目,只保留了一些技术难度高,但国际赛事成绩好的项目。以辽宁为例只保留了蹼泳和棋牌两个项目,蹼泳十几个运动员编制、棋牌五个编制。保留下来的非奥运动项目与奥运项目相比在享有国家资金投入、新闻媒体宣传、比赛奖励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类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目前此类非奥项目普遍存在运动员收入低、运动员队伍不稳定、运动员流失严重、高水平比赛少、运动员后备力量滑坡等问题,总体上讲,封闭性非奥项目发展动力不足,前景不乐观。半封闭类型非奥项目是由封闭性项目转制而来,实质是原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下非奥运动项目被从举国体制剥离后,面对发展困境,被迫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形成的。这类运动项目走向市场,面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的项目成功了,如围棋。开放型非奥运动项目大都是体制外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人喜欢是这一类项目存在的条件,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受众的大小可能差距较大。这类项目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结合紧密,对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意义较大。近年来数量众多的非奥项目依靠社会与市场力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国轮滑运动从1982年起步,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全国普及的体育项目,目前全国有近百个标准轮滑场地、成千个轮滑团体、几千万轮滑爱好者。
2.3 非奥项目发展的路径选择
从非奥项目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因素对非奥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自组织应是非奥项目发展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据在于:第一,我国体育事业属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来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保持一致。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的发展主要依赖国家投入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改变体育社会资源的配备方式,以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已经成为体育体制改革的共识。第二,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公民意识得到发展,市民社会初步形成,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长,为非奥项目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社会管理的放松和市场化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产生了政府控制之外的资源,使非奥运项目有可能不依赖政府而独立地生存。第三,体育需求的多元化,体育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公民个体主体意识的兴起为非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动力。自我体育利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寻求能够代表、汇集和表达他们体育利益的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单项协会等组织,希望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力量来实现自我保护、利益追求以及价值实现。第四,近年来我国民间与其他国家非奥运组织、国际非奥运组织间的交流、合作、互动越来越频繁,国际间非奥运项目联系和合作日益紧密,对我国非奥运组织的社会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体育利益分化和体育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有多种形式对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进行有效整合,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并满足他们在体育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社会体育需要的组织化。非奥项目自组织就是在这种客观要求中应运而生的,群众的非奥项目体育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化及组织化就是必然之路,各种、各级体育社团组织的就会应运而生。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体育社团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至2009年,省级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已有5.3万个,单位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3],其中大部分属于自组织性的群众体育社团,这些体育社团成为非奥项目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由此可见非奥项目的发展应当选择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但以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建设为切入点的路径。社会与市场是非奥项目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只要非奥运项目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受众,就可以依靠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进行自我发展。
3 非奥项目发展的路径建设
非奥项目的发展路径建设,既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即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面加以规划,又要有微观的具体措施,即有切实可行的机制加以执行。可见,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受众是非奥项目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非奥项目的发展必须走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发挥非奥项目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与功效,才能真正推动非奥项目在中国的普及和深入。在中国当今的政治、经济、社会及体育体制改革的大的宏观背景下,非奥项目的发展要选择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建设为切入点的发展路径,社会与市场是非奥项目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宏观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非奥项目的自组织制度建设。同时依靠市场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非奥项目体育产业的发展,以体育产业发展来带动体育事业发展。非奥项目的发展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奥项目发展。
3.1 非奥项目发展与自组织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路径
非奥项目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协会组织建设基础和组织发展动力。对通过非奥项目自组织制度建设,提升非奥运动开展的效益这条路径,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目前非奥项目组织发展呈现多层次的特征。国家层面以中华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为组织结构。目前非奥运项目单项体育协会共有汽车、武术、象棋、围棋、桥牌、轮滑、门球、信鸽、龙狮、台球、龙舟、登山、拔河、飞镖、毽球、掷球、健美、滑水、潜水、保龄球、高尔夫、健美操、风筝、国际象棋、摩托、体育舞蹈、极限运动、壁球、健身气功、软式网球、电竞、钓鱼、摩托艇共33家协会。中层以省、直辖市体育总会为龙头,以省单项体育协会为组织结构。下层以地、县、区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各类体育项目协会、人群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为组织结构。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省级及省级以下非奥体育组织基本以自组织形式存在。近年来各省如江苏、广东、辽宁、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在转变体育社团发展方式,加强各级体育社团能力建设方面进展较快,在此背景下绝大部分非奥项目协会由体育部门办转变为社会办,由依附体育行政部门发展转变为独立运作发展,实现了非奥项目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在人、财、物方面的脱钩,基本上完成了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而国家层面上非奥项目单项体育协会仍然具有“政社合一”的双重属性,“职能的发挥是遵从体育市场化的要求,但编制、权限又要服从于行政化的规定,国家体育总局直接管理的体育社团组织基本处于既承担着重要的联结功能,又是依附于政府体制中的中介行政机构;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维护社会整合的重要媒介,又是政府向体育领域的职能延伸[4]”,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他组织的特征。国家层面上非奥协会的他组织特征、省级及以下非奥协会的自组织特征,使非奥体育组织实际存在着制度化的两极:一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社合一的国家级体育社团;二是大量分散和封闭于同级省、市、县体育总会之下的一个个地方级体育社团组织,造成非奥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各层次非奥组织纵向联系、同层次非奥组织横向联系不通畅。另一方面尽管近十几年非奥项目基层自组织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非奥项目基层自组织发展不平衡,除了部分发展较好的项目外,大部分存在资金短缺,人力资源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甚至少部分非奥项目组织出现营利化趋势,丧失了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基本特征,加强自组织制度建设是目前的迫切任务。第一,要理顺非奥组织的结构框架,打破不同层级间的封闭性。行之有效的方式还是要依靠基层,自下而上的构建非奥项目的协会化发展。由县、区级地方级非奥体育社团组织选举产生基层协会,再由基层协会选举产生省级协会,由省级协会选举产生全国体育协会。视非奥项目自组织发展情况,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第二,拓宽渠道,为非奥项目自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首先,政府职能向非奥项目协会转移,运动员、教练员培训、运动员等级认证、举办竞赛等权利转移给协会,允许协会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目前辽宁、江苏、浙江、深圳等省市都把举办非奥单项竞赛的权利交给了协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辽宁省信鸽协会通过认证与竞赛年收入达到四十万元左右,很好解决了经费问题。其次,扩大政府向非奥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范围,通过分配或者竞标方式给予非奥自组织一定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具体项目向非奥自组织提供资金、场地、设施。目前各省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很大,以辽宁为例年投入近三亿元,因此扶持非奥自组织进入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渠道。再次要鼓励非奥自组织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赠,使非奥自组织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化,特别是非奥自组织要积极争取社会精英进入。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非奥项目自组织中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对非奥项目自组织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受众较少的非奥项目。第三,加强非奥项目自组织的人才培育。首先要加强对非奥自组织现有员工的培训工作,重点提高非奥自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道德素质、服务意识、政策法律观念、经营管理能力及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逐步推行非奥项目自组织负责人、秘书长、财务人员等人员的职业化管理。其次是探索建立非奥项目自组织工作专业资质评定制度和资格等级制度,提高其创业人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再次应积极推动在体育院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训专业工作人才。第四,加强非奥项目自组织的制度建设。促进非奥项目自组织建立健全的内部人事管理、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实行内部民主监督。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自组织运作透明度。加强非奥项目自组织诚信建设,促进自律机制的形成。将非奥项目自组织纳入社会诚信建设体系,建立非奥项目自组织的信誉档案,对非奥项目自组织纳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管理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完善非奥项目自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允许和鼓励会员对非奥项目自组织的活动情况和财务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查询。
3.2 非奥项目的发展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路径
非奥项目与全民健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非奥项目数量众多,大多数项目健身效果明显,文化内涵丰富,能够满足群众的多种体育需要,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全民健身又能为非奥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非奥项目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具体措施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非奥项目的舆论宣传,让非奥项目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为群众所知。第二,加强非奥项目运动方法、手段创新,突出在全民健身中的功效。第三,突出非奥项目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公益性质的基层非奥项目体育社团,吸纳热心非奥体育运动、具有公共服务精神与志愿精神的基层群众充实非奥体育社团领导机构,将非奥项目的组织结构向基层扩展,特别是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扩展,形成网络化的非奥项目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第四,政府采取活动申报、评审、资助等方式,激励、扶持非奥体育组织举办有影响力的品牌全民健身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非奥运动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第五,促进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向非奥项目自组织转移,给予非奥自组织资金资助,将不同类型的健身站、指导站、推广站、体育场地设施等体育资源,划归非奥运动单项协会直接负责、直接管理,增进非奥项目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服务能力。
3.3 非奥项目发展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路径
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活动的组织专业化、参与消费化、运作盈利化所孕育的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体育产业的内核是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体育活动[5]。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和运动的重要性。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计划,到2015全国将会有40%的人口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6]。体育产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非奥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健身效果明显,文化内涵丰富,与休闲娱乐结合紧密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非奥运动项目产业化实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核心产业,主要包括健身娱乐产业和竞赛表演产业。另一个是为核心产业配套的提供物质基础与服务保障的产业,如制造业、传媒业、保险业等。非奥项目发展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路径实质也就包涵了两个方面:一方面非奥项目本身的产业化,即非奥项目实现在健身、休闲娱乐、竞赛表演上的产业化;另一方面非奥项目本身的产业要与其他产业如制造业、传媒业、文化产业实现联动发展。在这个大的方向指引下,非奥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第一,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大力推广非奥项目,努力增加非奥项目的体育人口。非奥项目的体育人口基数是该项目产业化的前提条件,只有非奥项目的体育人口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吸引资本进入健身服务市场、休闲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第二,有条件的非奥项目要大力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举办职业联赛、引入世界顶级赛事等手段,积极推进竞赛表演市场发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发展对培育非奥项目的体育人口基数,推动了非奥项目的进一步普及,提高非奥项目竞技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非奥项目产业化要以健身服务市场、休闲娱乐市场为依托,竞赛表演产业为龙头,结合自身项目特点不断扩展体育产业新领域,与其他产业交叉、联动,拉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与活力。第四,构建与传媒业的战略合作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和传媒业已形成了一种高度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持、互相渗透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传媒的参与对非奥项目的推广具有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精彩纷呈的非奥体育活动使传媒的内容更为丰富,大大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并推动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非奥项目要整合媒体资源,拓宽多种渠道对其产品进行宣传。一方面要开发多媒介手段,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媒体联盟,采取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宣传的战略步伐,实现多种传播渠道的产品营销体系;另一方面要重点开拓央视电视直播的媒体宣传途径,在提高产品曝光率上电视直播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4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非奥项目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这样的条件不是困境,而是机遇。近年来非奥运项目依靠社会与市场的力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以自组织为主要模式,自组织模式突破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旧有形态,体现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但非奥项目自组织发展尚不完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奥项目自组织发展的内在进化动力和机制。加强自组织制度建设、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大力发展非奥项目体育产业是未来非奥项目发展的三条主要路径。
收稿日期:2013-09-08;修回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