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芳

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芳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固安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廊坊 0655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力系统的发展中融合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指导电力系统优化发展,电力资源传输的稳定性提高,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信息技术;发展分析

前言

近年来,我国电力通讯系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针对集成化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要从根本上对网络运行形式进行分析,以数据采集为例,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监控,按照系统要求落实。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能反映出系统自身运行状态,因此,在具体落实阶段,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调度。

1.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必要性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可以为电力自动化的进一步探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扩大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系统兼容性提高,信息存储与运算的管理的速率得到提高;其二,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实现了传统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更新,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增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运输完整性和严密性;其三,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可以实现现代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的延伸性增强,电力自动化的故障检验能力提高,是现代电力产业逐步科学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选择。

2.电力调度信息化发展实现方式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调度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正确的自动化信息是电网指挥决策的关键。针对已有电力调度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落实的阶段,需要充分了解这项技术的具体要求,从不同级别入手做好调度管理工作。

2.1基于调度业务的划分及流程分析

要实现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必须对调度业务及流程进行细分。根据对调度业务范围的划分,一般可以将调度业务分为5项:1)计划管理:以发、供电平衡为原则。2)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主要以电网安全为主,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性运行。3)电网运行控制: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4)电网基础设备管理:主要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5)调度职能管理。针对以上五大主体业务,要认真梳理并画出其业务流程图。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分析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考虑将来可能开展的业务。同时根据省、市、县级调度及电站端不同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

2.2数据架构分析及建模

数据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调度业务及流程的分析以及对应用功能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架构进行整体设计,一般来说,数据架构主要包括3个层面的问题:数据业务架构、数据逻辑架构、数据物理架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建模。

2.3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行

根据现有调度管理系统(OM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系统平台应做好与其他业务系统(如电力GIS系统、SG186、PMIS系统)的对接,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数据,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系统平台的建设应具有前瞻性,在云平台、大数据环境下,应重视数据标准的建设,为将来电力行业的信息系统整合打下基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功能设计,并为其他系统预留接口。

3.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系统分析工作,按照已有调度管理机制要求进行合理化应用。以下将对如何实现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合理应用数据库连接技术

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定指标的具体要求,在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按照连接要求和要点进行分析。针对标准网络接口设定形式变化,需要以广域网为基础,对基站构成进行分析。网络数据的交换不仅具有高效率,其准确性也得到了保证。在对数据网络进行连接的过程中,数据库系统能满足用户的具体要求,由于数据是实时变化的,因此,如何进行动态化管理是关键所在,在数据分析阶段要对程序信息进行对比,在数据读写阶段省去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有效设定。通过常规参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查询和操作,能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2实现数据远程操作

根据系统远程工作设定形式的具体要求,在连接阶段需要对自身配备的设备进行分析。如果建筑系统比较分散,则会影响传输性能和本身抗干扰能力的提升,需要提升信息传输的准确性,按照管理要点落实。在数据核对阶段,为了提升数据准确性,可以引入RUT接口,对数据输出形式进行分析,实现对电网信息的直接利用。如果系统为异地状态,则要对语言类型、信息传输和信息查看等进行维护,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操作得以实现。

4.电力调度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4.1目前电力调度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1)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尽管近些年电力调度建设了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等,但系统的很多功能没有充分使用,有些功能不好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信息化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究其原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信息系统本身的问题。

2)相关信息技术力量不足。电力调度从业人员大多是供、变电及相关专业的人员,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信息化意识不足。

3)对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电力系统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需要已经建设了大量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整体考虑及有效沟通,大部分数据不能为调度系统所用。

4.2应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电力系统各级领导必须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电力调度信息化工作,把电力调度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规划,成立专门机构,同时要加大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

2)电力调度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从实施策略上应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策略。从技术层面,要紧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最新技术,统一数据标准,加强系统整合,真正把电力调度管理系统建成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能力的现代化、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事情能不能办好,人是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注重人才培训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努力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信息化素养高的电力调度工作队伍。

结论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电力供应系统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发展,打破传统电力信息管理的单一限制,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卿玮.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系统[J].电子制作,2016,Z1:91-92.

[2]迟骋.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7:264.

[3]方怀宇.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10:160-161.

[4]马冬雪.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二平面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6.

[5]刘广军.内蒙古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网的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6.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