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登国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龙泉中心卫生院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被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接诊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中被感染病例,对其构成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普外科手术切口被感染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因素、手术类型、以及抗生素使用因素,上述患者院内被感染率为7.14%,由于加强了临床抗感染处理,上述被感染病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普外科术后切开被感染高危部位,通过临床积极处理和预防,有利于患者就诊安全的提高。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处理
由于普外手术的入侵性较容易导致临床常见术后切口被感染,降低了手术成功率却提升了患者治疗成本[1]。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加强对预防和处理感染的重视度,我院普外科对被感染病例进行了综合性统计分析,以便为后续的临床手术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接诊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42例为男性,另28例为女性;年龄范围15~69岁,均龄为(43.1±11.2)岁,排除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患者。
1.2临床评价标准
以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为评判标准[2],其中手术切口分类:I 型清洁切口,Ⅱ型清洁污染切口,以及Ⅲ型污染切口[3]。
1.3方法
统计术后切口被感染病例,详细记录其年龄、做何种手术、切口类型如何,抗生素使用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切口被感染受年龄影响
本次调查中15~30岁患者、30~40患者未见被感染,56岁以上患者有2例被感染,感染率2.86%;
2.2手术切口被感染与手术类型有关
临床较易被感染手术主要有:阑尾切除术、胆囊手术等,本次调查中,有1例被感染病例为阑尾切除术,被感染率为1.43%,并且Ⅲ型切口被感染率也较高;
2.3切口被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有关
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了抗生素药物消炎镇痛,其中三联用药被感染病例有2例,被感染率为2.86%。详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被感染状况
3 讨论
3.1普外科切口被感染危险因素
由统计分析可知,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接受手术治疗被感染几率增加,文中2例老年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已消除了被感染症状;从手术类型来看,阑尾切除术被感染几率也较高,其次是胆囊术和胃肠道手术等,手术患者中Ⅲ型切口被感染率也颇高;另外手术患者均给予了抗生素药物消炎镇痛,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三联用药被感染几率更高,本次调查中2例抗生素感染均为三联用药患者。
3.2临床处理措施
3.2.1克服医疗条件的局限
由于医疗条件的局限,给我院防感染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院内防感染的护理,严格按照无菌化操作贯彻到各个操作细节当中。在空气检测设备,以及消毒设备相对简陋情况下,应尽量控制手术室和住院部人员进出数量,减少患者家属的与患者接触,从而避免发生被感染病例。
3.2.2引进先进医疗设施与技术人才
由于手术的入侵性很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被感染,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应将无菌化操作流程贯彻到手术各个环节,以确保患者就医时的安全性。但由于我院地处民族欠发达地区,医疗条件不足情况下,除了上文提高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好普外科抗感染工作,还应引进先进医疗设施,以便于对医护人员手术前进行全身消毒,这样手术全过程便可使用器械操作,能极大的减少患者被感染几率,同时还能提高院内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度。另外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器材,也能缩短手术所需时间并减少入侵性操作,同时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3.2.3做好民族地区普外科探索实践
由于切口被感染病例中是以内源性因素为主,因此做好民族地区普外科探索实践,控制好术中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监控,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这需要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书应认真研究,从药理学及微生物学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对被感染伤口分泌物做培养,以及监测其药敏试验率,严格把关各项监测,加强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在有限条件下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普外科成功的经验,
3.2.4加强民族地区普外科情志护理及基本家庭护理
由于我院所处东乡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考虑到患者受宗教信仰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尊重其信仰自由,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让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不应对手术有过多的忌讳。在指导患者家庭护理、和饮食护理中,应注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在不违背宗教禁忌同时,合理补充能量和营养,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还指导患者术前主要应摄入低脂肪、高蛋白食物,而术后可根据病情康复情况尽早正常饮食。同时还指导因经济原因,手术后只做了简单抗感染处理便出院的患者,应做好基本家庭抗感染护理,对切口缝合所使用的敷料,应对其是否发生渗血情况给予密切关注,尽量保证敷料卫生、干燥,护理人员为了预防患者或家属自行处理敷料渗血,还教会患者和家属消炎止血、以及抗感染的简单方法,并叮嘱患者及家属一旦发现敷料渗血异常,还是应及时回到卫生院来处理。
综上,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切口被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并且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临床处理,以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积极做好防范管理应对措施,提高了患者就诊时的安全率,同时也促进了我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小莲,章卫根.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17-719.
[2]张晓勇.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41-1042.
[3]李杰,吴剑文,钟丽群.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78-3181.
论文作者:史登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普外科论文; 抗生素论文; 因素论文; 病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