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以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总部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为例,介绍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引言
在目前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施工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差以及责任意识薄弱等原因而导致出现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漏洞,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因地制宜的进行改进,以及没有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使得建筑工程中的诸多漏洞无法被填补,这就需要加深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
2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首先表现出良好的承载力和适应性,不仅有利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而且确保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稳定性。其次就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此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材料和资源消耗的大大降低,而且具有较快的施工速度,对于确保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工程概况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总部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五里村,总建筑面积38266㎡,地下1层,地上23层,建筑高度88.8m,标准层层高3.6m,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2本工程高大模板特点与施工关键点
本工程A栋塔楼6-9/B-E轴高支模区域主梁最大截面尺寸为400mm*1350mm,次梁截面尺寸为250mm*1250mm,主梁部位架体搭设及加固为本工程高支模的关键工序。针对梁截面及模板支架搭设高度等特点,高支模区域支撑体系按照梁跨度方向立杆最大间距8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900mm,步距1600mm,板立杆最大间距800mm,梁底增加立杆2根搭设。
3.3工艺流程
3.3.1总体施工流程
轴线测放→支撑架搭设→架体中间验收→梁模板支设→架体中间验收→板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架体验收→支撑架监测→混凝土浇筑→支撑架拆除
3.3.2满堂架支撑体系搭设工艺流程
首先是进行纵向扫地杆的设置,然后进行立杆的设置。之后按照纵向水平杆-横向扫地-横向水平杆的顺序进行第一步以及第二步的设置,最后随着搭设高度的不断提高,也搭设剪刀撑以及水平加强层。
3.3.3梁模板支设工艺流程
在对梁轴线进行检查之后进行模架的搭设以及托梁的调整,然后进行主梁的摆设以及梁底模的安放和固定。在对梁底进行起拱以及进行梁钢筋的绑扎之后进行侧模的安装以及侧模拉线支撑的设置。最后对梁模尺寸、标高以及位置进行检查和确认,并且将其与相邻的模板进行牢固的连接。
3.3.4板模板支设工艺流程
在进行板模板支设时,首先进行支架的搭设,然后在测量水平数值之后进行主梁的摆设,之后对楼板模标高和起拱进行调整之后进行模板的铺装以及清理和刷油,最后还要对模板的标高、平整度以及支撑的牢固性等进行检查。
3.4剪刀撑
根据本工程高支模区域尺寸及现场实际情况,A栋高支模区域(9.4m)在架体外侧四周每5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架体内部竖向剪刀撑在F轴框架柱位置大交叉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架体外侧四周每4.5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45°~60°之间,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本工程高支模区域架体搭设高度在8m以上,A栋高支模区域(9.4m)应在架体底部、顶部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在四根框架柱中间大交叉设置,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
3.5周边拉结
此施工步骤就是拉结支撑架体连墙杆以及相应的楼层,按水平间距6~9m(具体尺寸根据现场框架柱柱距8.4m、7.7m),竖向间距3m(与立杆主节点距离≤300mm)与结构形成固结点。如果在上述过程中出现拉结构件与框架柱之间的空隙时,可以使用木楔来进行填充。而且可以使用水平杆将高支模区域支撑体与相邻框架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连接来实现此区域整体性的提升。
3.6柱模安装
柱模安装工艺流程:首先是在进行弹线找平和定位环节,需要首先对柱的轴线以及四周边线进行弹线作业,而且在进行找平和定位时需要在通过抹水泥砂浆进行找平的方法来对柱底标高进行测量和调整,而且在调整之后作为进行定位的基准。在对排柱模板进行安装时,需要首先对柱脚进行搭节牢固并且固定之后并对两端柱模板进行找平和吊直、固定,之后才能利用拉通先来对中间各柱的模板进行校正。在对各个柱模进行单独固定之后还要采用架设剪刀撑的方式来确保相互之间拉结的牢固性。此外针对柱脚还需要进行清扫口的预留,但是预留高度需要控制在低于柱脚2m的位置。在对柱模进行柱箍以及对拉螺栓的加设时需要按照柱断面尺寸以及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来确定。在对柱偶们班进行安装之前需要对施工所需要的钢筋进行检查并验收,还要进行封模处理,在封模之前还要将模内的垃圾和杂物等进行处理并进行梁口位置的预留。
3.7梁模安装
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40mm×90mm×4000mm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40mm×90mm方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约30mm宽,15mm厚模板做压脚压紧侧模底部(或者使用铁制侧模卡勾步步紧代替侧模压脚)。之后吊直侧模,根据梁截面积不同,在梁高的中间加M14穿墙螺杆。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梁底模中间加一排立杆与高支模排架相连接。
3.8拆除方法
在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拆除之前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混凝土同条件下的试块强度进行核查和报告,确保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拆模强度要求时才能实施此过程。在对此支撑系统进行拆除时需要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来拆除,而且在采取分段拆除施工的方法时也应控制拆除高度在两层及以内。在对支撑架体按照每层进行拆除时也需要通过对架体拉结点进行拆除,但是不允许先对架体拉结点进行拆除。在对梁侧模板进行拆除时,需要按照支撑相连的斜顶杆以及钢管外楞的拆除顺序进行施工,而且在将螺杆拉出之后才能将模板进行拆除。此外,在对梁底模进行拆除时也要按照立柱连接的纵横向水平拉杆进行拆除之后采能对梁底立柱支撑进行降下以及对拆模部位进行清理的操作。最后才是对底模进行拆除,在上述模板拆除之后才能开展此过程,但是不允许对梁底、梁底受力杆件和构造杆件进行提前拆除或松动。
3.9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高支模区域梁板柱混凝土同时浇筑。在对柱和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按照柱-梁板的浇筑顺序来进行施工,而且还要在浇筑施工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保证支撑系统受力均匀且满足设计要求,防止出现高达模板支撑系统由于失稳而倾斜等问题。此外,还要在施工方案中简要说明相应的浇筑方法、振捣要求以及分层厚度等要求,对确保支撑系统稳定性的方法进行明确提出。
4结语
正是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又具有高危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对其进行设计和应用时要满足一定的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要求,针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施工流程优化和质量控制,实现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兴.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0):00011-00011.
[2]海涛.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
论文作者:孙丰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在对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剪刀论文; 建筑论文; 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