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获胜的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摩尔多瓦论文,共产党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06)01-0050-09
在2005年3月6日举行的摩尔多瓦议会选举中,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以下简称“摩共”)得票率为45.98%,以较大优势保住了第一大党地位,再次获得组阁权。同年4月4日,摩共主席沃罗宁成功蝉联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摩尔多瓦由此成为2001年2月以来欧洲大陆上唯一共产党连续掌权的国家。本文拟以再次问鼎政权的摩共为主题,对其再度获胜的原因和意义给予客观的评介和分析,对其执政前景进行前瞻性分析。
一、摩共再度获胜的原因分析
在2001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摩共获得决定性胜利而成为执政党,摩共领导人沃罗宁当选为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四年后的今天,摩共以自己出色的执政业绩向摩尔多瓦人民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再次赢得了摩尔多瓦人民的信任。摩共在2005年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中再度获胜绝非偶然,而是摩共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执政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首先,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的骄人业绩是摩共再度获胜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1991年8月摩尔多瓦共和国独立以后,执政当局不顾本国实际,“全盘西化”,盲目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结果不仅未给国家带来许诺已久的繁荣,反而使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摩尔多瓦国内生产总值降至1989年的30.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由独立前的5791美元降至1999年的1745美元。到摩共执政前夕,全国约有4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摩尔多瓦沦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1] (p87)。
摩共执政后,为了复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使国家摆脱危机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确立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首先,政府尽量保留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国营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一方面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也是借此发挥国家在经济领域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私有经济,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其次,摩政府采取免征多种税费等优惠措施鼓励农业生产,对该国的龙头产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酿酒业放宽政策限制,鼓励出口。第三,增加对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预算投入,“政府对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预算投入增加了1.5倍,并补偿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私有化时居民的储蓄贬值损失部分”[2]。第四,拨付大量资金用于帮助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摩共执政四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都在6%以上,国家财政预算翻了一番,工业生产增加1倍,农业增加50%,新增工作岗位10万个,在职职工平均月工资增加1倍(达到了90美元),职工退休金翻了一番多。可以说,摩共在复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完全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取得了自摩尔多瓦独立以来往届政府都未能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点是摩共获胜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稳定本国秩序,加强治安管理方面成效显著,这是摩共再度获胜的重要原因。1991年8月,摩尔多瓦共和国独立后上台执政的中右翼政党内部争权夺利,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官僚贪污腐化,种族敌视和冲突严重,社会刑事犯罪活动猖獗,加之1990年9月爆发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冲突悬而未决,使摩尔多瓦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摩共上台后逐渐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整顿社会秩序,巩固社会团结,否则就难以实现发展经济、振兴国家的目标。为此,沃罗宁呼吁反对派为了国家利益,放弃党派私利,停止政治倾轧,进而开展建设性合作。同时,他还呼吁消除由来已久的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对抗,代之以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机制。总统、议会、政府和司法机构应立即并永远地摆脱集团、部族或者狭隘党派利益的困扰,结束相互间的对抗,以摩尔多瓦宪法为基础精诚合作,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打击贪污腐败,共同为推进改革和建立文明的市场经济关系而齐心协力地工作[1] (p87)。虽然有权单独组阁,但为了表达诚意,缓和与在野党的矛盾和保持政府的稳定,摩共在组阁过程中,尽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新政府中只增加了三名摩共成员。总理及其他部门的领导人均由无党派或其他党派人士担任。摩共此举颇得人心,进而在国内营造了较宽松的政治环境[3] (p60)。在社会治安方面,政府组织专项行动,着力打击社会上的黑恶势力和团伙犯罪。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摩国内大型犯罪集团已基本被消灭,社会治安明显改善。此外,摩共出台一系列廉政措施,加大反腐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反对党经常攻击摩共的内外政策,但在腐败问题上摩共被抓到的把柄不多。
再次,摩共的竞选纲领振奋人心,再次使摩尔多瓦人民对美好未来充满了憧憬,这是摩共再度获胜的心理因素。2004年12月11日,摩共举行了第五次代表大会,本次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为2005年摩尔多瓦全国大选作准备。这次大会提出了参加大选的竞选纲领。竞选纲领提出,如果摩共获胜,则党在2005-2009年任期内的奋斗目标是:把摩尔多瓦建成一个国家富足、人民安康的新社会。具体内容如下:
在社会生活方面:新增30万个工作岗位,职工平均月工资增加2倍,达到300美元以上;国家预算内工作人员工资、退休人员退休金均增加2倍,高等院校国家预算内助学金增加1倍,奖学金提高2倍;将医疗服务覆盖面扩大1倍,并用新技术改造各级保健机构,以提高服务质量;实施振兴农村国家计划,安装天然气到户(乡村教师、医生免收接入费),电话可按需安装,因特网到学校。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全国投资和国家预算均增加1倍;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战略,减少贫困;刺激中小商业的发展,使私有经济成分增长30%,所得税率降至15%;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努力实现50%的增长;继续扶植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商品部门,无条件承认农民对所有土地的支配权,促进农村的技术现代化。
在社会团结方面:在互尊互谅和民主的基础上把国家和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充分保障各种所有制和个人创新发展的权利;继续与贪赃受贿、官僚主义作斗争;自由发展和创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尊重教徒的感情;建立一个富足、繁荣的社会,充分保障个人自由及其选择的权利[2]。
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把摩尔多瓦变成一个能够吸引外资、产品能够打入西方市场的国家;摩尔多瓦公民可以免签证自由出入欧洲国家,有效维护国外同胞的权利;发展有效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开放式的欧洲教育和文化模式;加强与邻邦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独联体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由此可见,摩共的竞选纲领向摩尔多瓦人民展示了一幅美好的的前景,再次激起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由于摩共四年前对选民所作的振兴经济和振作民族精神的承诺全部变成了现实,所以大部分民众对摩共再次兑现承诺的能力充满信心,摩共能够再次赢得他们的信任自然在情理之中。
最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摩共再度获胜的组织保证。摩共一直非常注重自身思想和组织建设,既坚持马列主义又不教条化,既注意发扬党内民主又禁止搞派别化活动,既努力坚持原有的工农和知识分子这一社会基础又注意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党的队伍,同时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4] (p17)。
2001年摩共上台执政后,更加重视自身建设问题。沃罗宁在摩共四大报告中指出,摩共正处于一个由在野党到执政党的崭新发展阶段,摩共须为重建摩尔多瓦做大量艰苦的工作,所以,当前特别要加强党的建设,成为执政党决不意味着党的建设降到第二位。摩共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型的政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沃罗宁认为,摩共必须“在与政敌的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坚定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立场;培养党员做忘我地忠于我们共同事业的真正的政治斗士;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团结党的队伍;运用经过实践检验的以及新的即现代的政党手段、社会手段和选举手段,不断增强党在社会中的威望和影响;通过在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议会中进行的现实而又十分具体的管理国家的活动积蓄力量,积累经验”等。在党的思想建设领域,沃罗宁认为,摩共不能因为成为执政党而在某种程度上放弃意识形态斗争,去适应当前的资本主义现实或“改良”资本主义。相反,摩共必须为得到人们的思想共鸣和精神支持而积极斗争,向社会提出内含社会公正,使个性获得全面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等内容的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如此,摩共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立场,只有在这个方法论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摩尔多瓦的一切问题,才能真正理解苏维埃国家的危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暂时失利,理解地缘政治方面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以及现代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当前,创造性地运用列宁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组织建设领域,沃罗宁认为,首先,必须加强党对工会运动的影响,坚决摒弃所谓目前摩尔多瓦工人运动正处于无组织状态的错误认识;其次,要更加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扩大党在农村的工作,集中力量为那些在社会自决和政治自决方面需要帮助的劳动农民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再次,党要改进对青年群众的政治工作,在积极吸收青年加入摩共的同时,通过年轻党员、共青团组织以及正在恢复的少先队组织,最大限度地扩大对青年人的影响;第四,要调整和制定新的干部政策,使新的干部政策有思想方针和政治凝聚力,目标明确且行之有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此外,在挑选和接收新党员时要严格把关。由于摩共已成为执政党,今后入党的人会多起来,要警惕形形色色的动摇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善于钻营者混进党内,不能重犯苏联共产党的可悲错误[5] (p8—9)。
由于特别重视自身建设问题,摩共队伍迅速壮大。据统计,从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摩共新增党员1.1万人,数量上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党的队伍年轻化建设成效显著:在新增党员中,2400人年龄在30-40岁之间,3000多人年龄在50岁以下;三分之一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其余的则受过中等或中等专业教育。此外,摩共在重视壮大队伍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严肃党的纪律。在上述新增党员中,目前已经有800多人被开除出党,占新增党员数的7.5%,在个别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40%。这些人被开除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功利色彩浓厚,把党证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是主要原因[6]。由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摩共的战斗力日渐增强,从而为摩共再度获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摩共再度获胜的影响和意义
摩尔多瓦虽然是一个欧洲小国,但是作为欧洲大陆上唯一由共产党掌权的国家,其世界影响是巨大的。摩共再次上台执政,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首先,摩共的再次获胜标志着摩共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又前进了一步。从摩共的组织渊源与现实主张看,它是苏联解体后原苏共一个地方组织的后继者,尽管它在1994年4月禁共令废除由地下转为公开后,重新改组并取名为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但党的宗旨、纲领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摩共仍然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的理想,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和复兴共产主义运动,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马列主义同摩尔多瓦实际相结合,反对私有化,反对西方腐朽文化对摩的渗透,主张恢复苏联和苏共,使摩尔多瓦重新融入前苏地区[7] (p83—84)。关于摩尔多瓦的发展道路问题,摩共四大提出了“共和政体、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口号。沃罗宁在摩共四大报告中指出:“对于摩尔多瓦来说,选择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是最切实可行、最符合其利益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学说、一场群众运动和一种社会制度正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有这条战略途径才能使摩尔多瓦真正走向恢复经济、巩固国家主权和国家地位、建立社会公正和公民团结的社会的未来。”“摩尔多瓦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于:要向世人证明,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运动有着极其美好的历史前景”。[5] (p6-9)
但是也应看到,摩共执政并不意味着摩尔多瓦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摩共的信仰、目标和发展道路是“革新”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是该党的指导思想,但目前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1994年7月,摩议会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摩尔多瓦坚持在政治多元化条件下的民主,实行三权分立;议会实行一院制;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摩共执政后,沃罗宁在四大政治报告中也明确表示:“一个现代的党要想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不是靠它说得如何,甚至也不是靠把它写入宪法,只能靠为人民的利益办实事。对我们来说,人权、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多元化以及民主的其他基本原则是不可改变的”。这表明,摩共还不会取消宪法所确立的西方式民主原则和民主体制,广大的摩尔多瓦选民也不会同意摩共修宪,这也是摩共在2001年竞选期间所作出的承诺[7] (p84)。但是摩共的再次获胜毕竟使摩共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又前进了一步,如果摩共能够长期执政,不排除在将来通过修宪等途径改变国家性质的可能性。
其次,摩共的再度获胜为那些正在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共产党,尤其是前苏东地区的共产党作出了榜样。摩共是通过合法、和平的议会道路取得政权的,这为前苏东地区共产党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摩共上台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欢呼“今天是摩尔多瓦,明天就是独联体”。摩共所取得的成就表明,共产党不仅能够赢得选举的胜利,而且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好国家。在苏东地区各国纷纷抛弃社会主义思想,争相“西化”的背景下,摩共的成功是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重大事件。正如俄共中央书记奥·库利科夫所说:“摩共在选举中令人信服的胜利非常重要,不仅对摩尔多瓦,而且对后苏联空间的所有国家,特别是对俄罗斯来说意义重大”[8]。
第三,摩共的再次获胜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平夺权理论的重大贡献。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虽然不排除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但暴力革命始终是共产党夺权的首要途径,也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二战结束后,东欧个别国家的共产党曾通过选举上台,但最终仍靠苏联的“军事支援”来镇压了反对派,因而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过渡”。20世纪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共产主义兴起,其中以意共与法共为代表,意共更长期处于该国第二大党的地位,但始终未获得上台执政的机会。纵观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共产党试图以民主选举方式上台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苏东巨变后,国际共运暂时陷入低潮。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开始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始尝试着以和平的方式,通过议会选举来夺取政权,1995年名不见经传的尼泊尔共产党赢得大选的胜利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摩共的胜利及其所取得的斐然政绩,更是开创了共产党通过民主选举连续执政的新篇章,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平夺权理论增添了新素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摩共会继续赢得人民的信任,摩共将以自己的行动和理论创新为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摩共再次执政的前景
摩共再次上台执政,将摩尔多瓦国家和人民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四年,摩共的执政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摩共能否再次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并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能够经受各种困难与风险考验,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和得到绝大多数人民支持和信赖的现代化政党,决定着其未来执政的前景。在这方面摩共既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有利条件包括:首先,有前期的经验可资借鉴,为再次践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摩尔多瓦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1999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23%。在前苏联时期,摩尔多瓦的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仰赖前苏联中央政府的支持与援助。在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的内陆国家,要想有一个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绝不是件容易的事。独立后上台的中右翼政权不但未能把经济搞上去,反而使经济状况不断恶化。2001年上台的摩共,对当时的国内形势和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早日使国家摆脱危机形势,兑现复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团结的承诺,摩共不仅及时完成了从反对党到执政党角色的转换,而且提出了一套以振兴国家为核心目标的治国方略。
摩共在振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振作民族精神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第一个执政期内,在国内形势严峻并且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摩共仍然兑现了四年前对选民所作的全部承诺,完成了在反对党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就为第二任期再次践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斗争经验的不断丰富有利于摩共再次执政获得成功。摩尔多瓦宪法规定,摩尔多瓦为议会制共和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候选人必须获得议会101个议席的五分之三,即61席以上才能当选总统。如果议会经反复投票无法选出新总统,在任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选举[9] (p92)。在2001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摩共得票率为50.07%,占据了101个议席中的71个。在没有得到其他政党一票支持的情况下,摩共领导人沃罗宁轻松当选为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
在2005年3月6日举行的摩尔多瓦议会选举中,摩共得票率为45.98%,在由101名议员组成的议会中控制了56个席位,以较大优势保住了第一大党的地位,再次获得了组阁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摩共候选人将自动蝉联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因为这离上面所提到的61席还差5席。而进入议会的反对党——民主党和社会自由党都声称,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决不会投摩共候选人的票,也就是说,如果不能顺利选出新总统,摩共主导的议会仍然有被解散的危险[10]。面对不利形势,摩共成功分化了反对派,获得了民主党和社会自由党部分议员的支持。4月4日,在由101名议员组成的摩尔多瓦议会中,共有78名议员参加了当天的总统选举投票,摩共主席沃罗宁共获得75张选票,超过宪法规定的五分之三的多数,由此沃罗宁再次顺利当选为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在这75张选票中,除了摩共全部56名议员所投的赞成票外,摩民主党8名议员及其他政党的一些议员也对沃罗宁投了赞成票。通过此类选举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斗争经验有助于摩共再次执政获得成功。
虽然摩共再次执政具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这些挑战很大程度上与摩共在对俄政策上的两难境地有关。
首先,摩共再次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国家统一问题。尽管摩尔多瓦是个欧洲小国,但民族问题却十分复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股民族极端主义浪潮随着苏东巨变席卷东欧各国,摩尔多瓦也未能幸免。1990年9月,德涅斯特河左岸的俄罗斯族人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摩尔多瓦独立后,虽几经努力,但由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及德河左岸当局的强硬立场,德涅斯特河左岸的独立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摩共上台执政后,把解决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冲突、完成国家统一作为自己工作的优先方面。摩共认为,和平的政治途径是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问题的唯一可行的方案。
2003年11月中旬,俄罗斯提出了一个解决摩境内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案的具体内容是:摩尔多瓦将成为一个由基希讷乌中央政府和两个联邦主体“加告兹”(摩南部土耳其族自治区)和“德河左岸”组成的联邦国家。新方案出台后,摩总统沃罗宁表示原则上接受,但遭到了反对派的强烈反对。迫于美国和西方以及国内反对派的压力,沃罗宁最终拒绝了俄罗斯的这一方案,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取消了原定对摩的访问计划。这一事件给以后的摩俄关系蒙上了阴影。[11]
格鲁吉亚、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后,两国相继建立了亲西方政权,而美国又将摩尔多瓦作为其推行“颜色革命”的下一个目标。为抵制反对派的“颜色革命”,2004年12月11日,摩共举行第五次全党代表大会,决定要把自己建设成一个新型的欧洲民主政党。2005年2月22日,摩尔多瓦又同欧盟签订了加入欧盟的行动计划。与此同时,摩尔多瓦政府还坚决要求俄罗斯从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撤军,认为俄在德涅斯特河左岸的驻军是对一个国家领土的非法占领,俄罗斯延长驻军没有任何可以解释的理由。此外,摩尔多瓦联合格、乌亲西方政权,积极致力于复活“古阿姆集团”,形成抗衡俄罗斯的“三角同盟”。2005年4月22日,“古阿姆”组织峰会在基希讷乌举行,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出席了峰会。当天会议结束时通过的一项声明宣布,与会成员国愿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包括在维和行动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并坚决要求俄罗斯尽快从该组织成员国撤出其军事基地。[12]
其实,摩尔多瓦实现国家统一的真正障碍源自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俄罗斯对摩尔多瓦的争夺。摩尔多瓦虽是一个欧洲小国,但却是美俄争夺的一个战略要地。美国要推进北约东扩,完成对俄罗斯西部的战略包围,摩尔多瓦是一个必争之地。在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即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驻扎着俄罗斯第十四集团军,美国和西方认为这是北约东扩的障碍,而俄则将其视为抵制北约东扩的前哨[11],而且未被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领导人也反对俄罗斯撤军,认为俄军是维护地区安宁的保障。所以,俄罗斯不会轻易退出这一地区。
众所周知,摩共在2001年2月是以主张与俄罗斯加强合作,将俄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加入俄白联盟等亲俄政策上台的。此次摩共出人意料地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加入西方阵营,由亲俄摇身一变为“反俄”,其中既有西方的因素,同时也与俄罗斯迟迟不肯从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撤军有关。摩共既要求俄罗斯撤军,又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摩共在该问题上的对俄政策陷入了两难境地。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如何调整自己的对俄政策,避免成为大国争夺的牺牲品,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成为摩共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摩共的社会稳定目标面临严重挑战。摩共在2001年2月的议会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俄语居民是摩共的传统支持者。摩共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执政后将赋予俄语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以及致力于加入俄白联盟等亲俄政策,坚定了这部分选民对摩共的支持。
2002年初,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多次爆发抗议活动,集会群众明确要求摩当局废除把俄语定为第二国语的决定。摩尔多瓦共和国曾是罗马尼亚的组成部分,独立后的摩议会把罗马尼亚语定为国语。摩共当局为了求得俄罗斯更大的经济帮助,在2001年8月决定将俄语作为第二正式语言,并准备于2002年初实施。很多人认为,政府的这一决定伤害了大多数摩尔多瓦人民的民族感情[3] (p61)。
但是此后摩共由亲俄变为“反俄”,这使其失去了相当一部分俄罗斯族选民的支持。摩共在这次议会大选中的得票率比四年前的那次大选有所下降(上次得票率为50.07%,而这次降为45.98%),也是摩共推行反俄政策的后果之一。因此,摩共在社会稳定问题上也陷入了两难境地。如何协调国内民族关系,既不伤害大多数摩尔多瓦人民的民族感情,又能赢得俄及其他少数民族选民的支持,从而保持摩尔多瓦今后的社会稳定成为摩共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第三,摩共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摩共能否兑现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允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摩尔多瓦在历史上一直“颠沛流离”,饱经磨难,而现在也是在东西方的夹缝中生存。沃罗宁总统2001年上台时就明确表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是实用派,现实主义者。摩尔多瓦是一个小国。哪里存在国家利益,我们就应该出现在哪里。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摩尔多瓦所需的能源95%来自俄罗斯,销往俄罗斯的商品占出口总额的65%。对我们来说,目前最现实的无疑是发展同俄罗斯和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摩与独联体国家有着长期传统的联系,无论在宗教、文化等领域等都有许多雷同或相似之处,经贸往来更是历史久远[3] (p60—61)。基于此,摩共执政后,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与俄罗斯的关系。对摩态度上的转变,俄罗斯也适时地给以回报。此后,俄将出口给摩尔多瓦的天然气价格从原来的每1000立方米60美元降到50美元。这无疑是对摩共的巨大支持。
但是从2003年开始,摩共由亲俄变为“反俄”,两国关系随之恶化。2005年2月以来,摩尔多瓦不断指控俄对摩从事颠覆活动,指控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对其现任总统和总统候选人搞间谍活动。摩国家安全情报机关随即展开大规模驱逐俄罗斯间谍的行动。俄罗斯外交部专门就此问题发表声明,俄罗斯国家杜马也通过决议,要求政府对摩尔多瓦进行制裁[13]。由于俄罗斯不仅是摩尔多瓦工农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且是摩尔多瓦能源的供应者,因而一旦俄罗斯对其进行制裁,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摩的经济发展,摩共在竞选纲领中允诺的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由此,怎样吸取过去的教训并立足现实,做到不偏不倚,既获得西方的援助,又能够保持与俄罗斯、独联体其他国家以及一些“东方”国家的传统联系和友谊,对于上台执政的摩共来说确实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摩共主席、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曾说过:“著名的摩尔多瓦编年史编纂者格里戈列·乌列克称摩是位于一切灾难交叉路口的国家,我们的任务就是使他的话失去现实意义,并有权说摩尔多瓦是一个富裕、和平与和谐的国家。”[1] (p88)而面对上述一系列严峻挑战,摩共再次执政,可谓任重而道远。
标签: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 罗宁论文; 左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