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爸爸怎么行——浅谈家庭教育中的爸爸缺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爸爸论文,浅谈论文,家庭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爸爸缺位带来的不良后果
付卉(原为公司职员,现任专职妈妈)
我自从生了儿子以后就辞职在家一心做个专职妈妈了。孩子的爸爸因为工作忙、经常出差,常常好几个月也见不上孩子一面。儿子的吃喝拉撒、教育等问题全由我一人操持。虽然儿子很乖,但我总觉得他特别怕难为情,尤其不肯见陌生人,有时候让他表演节目给他爸爸看也不肯。我很担心,儿子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他这样害羞、怕难为情,将来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呢。
晓芳(幼儿园老师)
其实,对父母来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而不可相互取代的,父母教育的差异性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上:对一般的家庭而言,妈妈经常花更多的时间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生活或辅导孩子的学习;而爸爸在空闲时,往往是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或谈心。
方法上:妈妈平时常常喜欢采用搂抱孩子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而爸爸则是与孩子一起玩耍,比如做一些比较剧烈的、冒险的活动等等。
态度上:碰到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妈妈常会用“没摔坏吧?都怪石头不好”“以后不要乱跑”“小心!危险!”等语言来规劝和安慰孩子;而爸爸则会说:“勇敢些,爬起来!”“为什么不看着脚底下,以后要注意!”等。
父母的这些不同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象。
周致淑(心理学教师)
现代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父亲放弃了对家庭的责任与影响,使家彻底成为母亲的“领土”,妈妈作为这片领土的“女皇”,为所欲为地施展与执行自己的意志时,我们能否设想一下,被她庇护的孩子,心情意志将会变得怎样呢?
家庭教育只有在父母教育差异性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与特点产生理解,使其性别角色健康、顺利地形成。通过对比男孩会更好地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里掌握女性的特征,也会受父亲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因没有鲜明的对比,易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产生混淆。
另一方面,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亲参与孩子早期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的个性更全面地发展。父亲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等影响儿童,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母亲不具备这些品质,而是说这些品质更多地见之于男性。一个好的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
没有父亲的协助将引发各种问题
张先生(工人)
由于种种原因,我与妻子离了婚,儿子判给了妻子。因为我平时要翻三班,孩子只有等放寒、暑假了,才能到我这儿来住一段时间。虽然邻居们都说小孩子很听话,很懂事,可我总是发现,小人越来越女性化了,说话细声细气,一点也不“调皮”,做事情慢腾腾的,还老爱哭,像个女孩子似的,一点也没有男小人的味道。真是急死人。
谭清(儿童心理医生)
“女人家天下”是一种已被人们普遍认可并接受了的生活模式。它的积极意义就是促使女性能扶老携幼相夫教子,使家庭生活温馨。然而它的负面影响很容易造成“女权家庭”,即在家庭中母亲的意志统领一切,而使其他家庭成员受到压抑。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与人格完整。尤其是对于孩子,在性格专制的母亲的扶养下,他或者变得懦弱,或者变得逆反,从而失去了平常心态。就像上面例子中说的小男孩,可能长期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母亲又管得比较严厉,而且平时又缺乏和父亲的交流,于是变得女性化了。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一切听从大人的嘱咐,按大人的意图办事、特别听话的孩子。孩子比较安静,很少打架和吵闹,遵守纪律,老师、父母说啥是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受大人喜欢。但这样“温顺”的孩子很可能是问题儿童。因为这样的孩子心理上往往过于防卫,一切按大人指导办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后发展很可能导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会束缚智力的发展。
晓芳(幼儿园老师)
育儿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业。特别在越来越以小家庭为主的情况下,如果父亲不加入育儿的行例,大多数的家庭势必只有母亲一个人担起育儿的重任。这样一来,由于母亲不堪重负,将使育儿出现很多问题。
干涉、过度保护、育儿神经衰弱、母子黏着、虐待幼儿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存在着父亲不积极参与育儿的背景。当孩子发生了什么问题时,那些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的父亲,却出来指责母亲“没有带好孩子”,这无疑是非常自私和错误的。
尤其是那些一心只想着工作的父亲,一旦孩子到青春期出现什么问题了,才想起了做父亲的责任,于是把母亲推在一边,试图自己来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这样的例子确实为数不少。
只有以亲子间和睦的情感关系为基础,才能够谈得上顺利解决问题。若是平时和孩子疏远,一旦出了问题才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这样的父亲对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很难被孩子接受。
父亲参与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陶辰(小学教师)
我的先生平时工作很忙,每天很晚回家,即使有时早回来了,他也从不做家务,从不过问孩子的事,最多和孩子打个招呼,自己就坐在沙发上,一杯茶、一张报纸,要不就干单位里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事。有时候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去向他询问,他就说:去问妈妈吧,爸爸没空。弄得孩子灰溜溜的。现在时间长了,孩子好像也习惯了不和爸爸交流,爸爸在不在家都无所谓了。
周致淑(心理学教师)
二战前的日本,一般家庭中的父亲基本上是不过问教育孩子的事情。丈夫外出赚钱养家、妻子在家料理家务、教育孩子,家庭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这种分工方式在过去一直代代相传着,所以,即使父亲不参与育儿也不会受到指责。但是,时代不同了,在男女平等、民主思想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中,家庭里的男女双方共同担负起育儿的重任,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
父亲积极参与家务和育儿,这不仅可以让母亲得到一定的休息,也能够使孩子品尝到与父亲一道玩耍的乐趣。而且,父亲劳动的身影,对孩子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家务的习惯也会在孩子心中逐渐培养起来。
过去,父亲几乎不做家务,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如果现在的父亲还像以往那样的话,家中的男孩子必然模仿父亲的样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不做家务的男子。然而,如今的青年男女一般都不计较内外的分工,家务事是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的,所以,不会做家务的男孩子将很难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
石磊(公司财务)
听了刚才这么多的“声讨”,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我是一个非常称职,非常爱孩子的父亲!其实那些把孩子全都交给妈妈的爸爸,应该知道“交给你了”这句话里所包含着对对方的信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因此,当被你信赖的妻子要与你商量孩子的事情时,在任何情况下,父亲都应该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就是说,父亲作为托付一方,也应该负起责任。
我就是这么一位父亲,平时虽说也是妻子管孩子比较多,但只要孩子需要,妻子要求,我立马就会放下手里的事情来过问孩子的事。如孩子幼儿园要开家长会了,孩子要做什么手工活了,我都会积极参与的。做家务也基本上是我买菜,妻烧煮、洗衣等工作。因为我深知,在家庭教育中,丈夫(父亲)的协助是妻子(母亲)的精神支柱。当我对育儿表现出积极态度的时候,妻会感到育儿的负担变得轻一些。我想,那些没有父亲协助的母亲,她们感受到的育儿负担一定会超出实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