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_教学过程论文

多元互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_教学过程论文

“多元互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新课改论文,核心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元互动”中的“元”即“要素”,是指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人员要素)、教材(信息要素)、教学条件与环境(物质要素)等。“多元互动”的“互动”是指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与学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特征。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计算机等媒体)、人与文本(教材)、人与环境(资源、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种教与学的关系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微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的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将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学实施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到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教学成败关键并不在于教师讲授得如何,而是师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教师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要关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善意接受他们的评估和选择;要理解、要“移情”,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做到彼此间的接受和理解。“多元互动”提倡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传统教学是注重认知领域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培养的缺点,“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提出教学目标应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正确情感与态度以及独立个性。最终目标是培养真正个性独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人”。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首先,内涵变得丰富了,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从横向角度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从纵向角度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灵连续性。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正如不同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存在区别一样,不同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和指问也有所区别。但就其共性而言,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教材是师生联系的纽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蓝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要取得优质高效,必须依托教材和合理的课程结构。我们既重视教材研究,又要重视教材的开发与拓展,构建结构合理、完整和谐的课程体系,即以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为形态;以环境教育、劳技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板块内容为主体结构的学校程序,与此同时,学校应开展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新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主张一切教学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训练手段的多元化应是教师探索的方向,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教学环境是展示教学的空间与舞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物质条件已有明显的改观。并且社会已进入多媒体的信息时代,教学活动所赖以进行的教学环境已日益复杂化,它将深刻地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将使教学效果剧增。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两项重要工作要做,一是创设情境,设置疑难,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求知欲。二是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陈述己见,有表演的欲望,进而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交往与互动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多元互动”教学程式是以生生、师生讨论、探究、互动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程式。生生、师生的讨论,使得各自的思维都得到激活、建构、重组,沿着系列问题指引的方面展开,积极有趣,生动活泼。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多元互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以开发师生双方的潜能为宗旨。主张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即在课的结构上以学生学练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以学为标,即以学生真正学到手和学成功作为教学目标,以学会学习作为成功的根本标志。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位的东西,两者好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功能为教学指令的执行者和活动的承担者,自觉积极的学习者或世界“奥秘”的探索者,教学结果的体现者。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人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从实践的角度讲,这种学习观的变革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

标签:;  ;  ;  

多元互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