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的历史追溯--产权经济学概论_经济学论文

理论创新的历史追溯--产权经济学概论_经济学论文

追溯历史以求理论创新——评《产权经济学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论论文,经济学论文,产权论文,理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日益深化的企业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制度创新。而进行以市场取向的企业改革,必须明确产权,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探讨产权理论。黄少安博士新著《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对产权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尽管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但它对产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及有效运用,特别是社会主义产权经济学的创建,是十分有益的。

产权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同时期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层面或角度论及过产权问题。但形成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产权经济学却是现代的事情。一般认为,所谓现代产权经济学是以科斯、诺思等为代表的产权理论体系。因为科斯等人是从产权结构或产权制度的角度研究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产权安排,创造或维持一个交易费用较低,从而效率较高的产权制度。所以,《产权经济学导论》以科斯等人的理论为重点,较多地分析了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如在该书第一章就简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和基本假设。但是,科斯、诺思等人的产权理论并不等于产权经济学的全部,而且他们的理论与其他制度经济学流派、正统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有联系的。因而该书研究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并非只是解析科斯等人的观点,以其作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也非依据科斯等人的理论逻辑来安排全书的研究框架。而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认识,选择出一部分属于“基本理论问题”的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研究。书中有评述、有分析、有综合,也有作者建立在分析、比较和批判基础上的自己的观点。例如,作者在概述前人对产权的定义的基础上,认为产权就是对财产的权利(Property-rights),亦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它是人们(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其直观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都是产权主体(包括公有主体和私有主体)之间的关系。可见,作者对产权的定义是较为准确的。

现在大家都在谈产权改革,理顺产权关系。但是,所讲的内容却又并不一样,甚至还存在所讲的内容大相径庭的情况。显然,如果对产权的认识老是这样模糊不清,人们就难以正确进行在我国已经提上日程的产权改革。《产权经济学导论》的作者抓住财产权概念的本质,明确了物和对象的最高占有主体的定位和归属,即对于一物和对象谁能加以任意的支配使用和占有其权益。这种最高占有主体的定位,对于迄今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十分必要的,是确立起特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秩序的必要前提条件。

《产权经济学导论》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是:第一,以理论实证分析为主,基本上不采用经验实证。通观全书,作者的研究多以现代产权经济学家的理论为重点,分别研究了产权经济学的十个基本理论问题。如全书十章中,第一章分析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和基本假设。第二章主要研究“产权”范畴。第三章主要界定“制度”、“经济制度”、“产权制度”及揭示相互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揭示“产权的起源和基本属性”。第五章分析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揭示“交易费用”范畴的缺陷和完善方向。第六章分析产权和产权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第七章分析企业产权理论。第八、九两章研究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围绕科斯定理展开分析。第十章研究有关制度变迁的一些基本问题。尽管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不仅仅限于作者论及的上述十个方面,但作者能够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相应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却是难能可贵的。

在该书中,作者研究方法的第二个特点是,较多地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这表现在,一是纵向比较,即将一些问题置于学说史的长河中加以比较,揭示思想渊源,并得出新的结论。比如作者认为,现代产权经济学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虽然许多方面不同于康芒斯等的制度经济学,但是就对财产与其权利的区分这一点来说是接受或继承了康芒斯,当然还有其他多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横向比较,即对一些问题,不同经济学家或经济学流派可能都有论述,其中既有相同的、相近的,也有批评的、反批评的等。作者皆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新的结论。例如,作者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尽管存在着很大差别,但其联系或沟通之处是较多的。如二者在分析方法上都注重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都对制度进行了均衡与非均衡分析;都重视意识形态在制度稳定和变迁中的作用,都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都认为制度变迁的方式是多样的,都作了渐进式变迁与革命式变迁的区分;对制度变迁的评价标准,二者也可以沟通或补充。就制度变迁的动力这一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问题来说,二者也同样有可沟通之处,等等。不过,必须看到二者对相同因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从我国来说,80年代中期学术界一些人士就曾提出改革产权制度的意见,但未能得到重视,甚至遭到责难。这说明,我国改革过程的重要路障还在于理论的模糊不清,从而使得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长期停留于表层,而未能深层推进。因此,制度创新首先必须理论创新。在产权理论问题上要立足中国实际,开拓创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我国自己的产权理论。

所以,产权理论的研究不是为了赶时髦、标新立异,而是改革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产权理论研究刚刚起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薄弱,不仅缺乏系统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而且对许多基本概念的认识都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状况。因而我主张更多的同志踏踏实实,结合实际,多做些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起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产权理论。黄少安博士在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产权经济学的创建方面取得不少成就。在《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了不少研究产权理论的论文。在《产权经济学导论》写作过程中,他围绕这一研究课题,读了大量中外经济学论著,思考了大量的问题。他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刻苦钻研和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是十分值得珍视的。尽管该书主要研究的是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但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理论的批判继承。从该意义上讲,《产权经济学导论》一书对于社会主义产权经济学的创立不是没有意义的。

标签:;  ;  ;  ;  

理论创新的历史追溯--产权经济学概论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