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合丰51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大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丰51号(合交99-459)大豆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合丰35号为母本、合94114代(合丰34号×美国扁茎大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 品种特征特性
合丰51号大豆属中熟品种,生育日数115d,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286.9℃。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85cm,秆强不倒伏,节间短,每节荚数多,三、四粒荚多,顶荚丰富,披针形叶,花紫色,茸毛灰白色,荚熟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百粒重20~22g。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表明:蛋白质含量40.15%,脂肪含量21.31%。抗病性鉴定:中抗灰斑病。
2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77.9kg,比对照品种宝丰7号平均增产10.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43.8kg,比对照品种宝丰7号平均增产14.2%。
3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3.1 适宜种植区域
合丰51号大豆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3.2 栽培要点
a.精选种子。种子要人工精选,剔除病杂粒、虫食粒,并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b.适时播种。5月上中旬播种,公顷保苗株数30~35万株,播后及时镇压,以免跑墒。
c.合理施肥。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20~30kg、钾肥30~50kg,生育期间根据田间长势情况适当追肥。
d.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生育期间要求三铲三趟,拔大草两次或采取化学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食心虫、灰斑病、菌核病等),正常田间管理。
e.适时收获。当茎秆呈棕黄色,90%叶片脱落,籽粒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籽粒与荚之间的白色薄膜已消失时及时收获。
联系电话:0454-835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