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中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就是为认真对待儿童的差异性从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正是基于此,我们的“扬长教育”才提出以“发现特长、发展特长、展示特长”为基本思路来实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扬长教育呢?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普遍地发展呢?
一、教师消除“差生”概念,让学生相信“我有长处”
(一)对“差异”和“差生”的反思
学生在语文学习领域里的差异,主要是优势智力类型的差异、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时差异。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使他们充分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我们进行扬长教育研究的重点。
在农村小学,有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差生”群体。所谓“差生”,是指学业上落伍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也和别人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和别人一样每天做着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所谓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所以,这些落伍的学生是由不平等的教育造成的,他们并不是差生,而是被教学冷落的学生。因此,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
(二)“我也有长处,我能学好语文”
为了让学生明确“人各有长”,相信“我有长处”,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抬起头来走路”,我们应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
1.“我的长处”。在课堂上要适时地相机让学生自我介绍优点。当那些语言组织能力强、经常答问准确的学生又一次答问后,我会问:你知道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处是什么吗?他(她)会不假思索地答“我反应快、说话流利”;当发作业时,请那些经常得“优”的学生说自己长处时,他们会说“我作业认真、字写得好”;自己的作文被老师作为佳作念出时,他们会自豪地说“我作文写得好”。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2.“他的优点”。对一些特别腼腆的或者自己认为样样不如他人而自己说不出优点的学生,我就发动全班同学帮他找,哪怕挖空心思地找,只要是优点就行,就达到了目的。班上有个学生,他听、说、读、写诸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但他每节课答问相当积极,率先举手的总是他,尽管十之八九他都答错了,但从没见他气馁过。于是同学们就想到他的优点就是好学、不怕失败。其实,这是很可贵的两个优点。不管是哪个学生,优点总是有的。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在学科里的特长
(一)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形成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
自主性学习活动,是为了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这是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特长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适应差异呢?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例如,在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不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而应把这节课总的学习目标分成若干个细化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中有些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基本目标,有些是中间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的,有的则是只有原来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才能完成的。在学生把自己能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之后,他们自己就会用“发现”的特长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或朗读,或背诵,或扩词,或造句,或积累好词佳句,或仿写片段……并要鼓励学得快的学生“和时间赛跑”,提前完成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当然,整个过程教师都要给困难学生以帮助。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个别化特征,老师不再是支配者、统治者,而是支持者和帮助者。
(二)具体教学策略——分层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别化学习,应当“容许学生在以下四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灵活选择的余地,即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如果在学习活动中没有学生自己选择的余地,还是“一刀切”“齐步走”,那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的需要,也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由此,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可实行五个分层。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素中学习水平的高低可将全体学生分为A(高层次)、B(中层次)、C(低层次)三层。这种分层绝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这里包括:学习任务的难易,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目标的高低,学习方法的优劣等。如果属C层的,则允许他们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放慢学习的速度,达到较低的目标,同时在学习方法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目标分层。即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这些目标是否达成,是由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体现出来的。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适用,但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一般来说,C层学生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A层学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甚至可直接按发展性目标学习。
3.施教分层。在个性化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选择的,所以“人人都有事做”,没有一个是被冷落的陪衬。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主要是了解学情,给予个别化指导。这里包括: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否适当,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否有待改进,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应当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全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组织讨论等。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如果学生遇到了疑惑或困难,就要帮助释疑解难;学生获得了成功并有所创造,则应肯定和鼓励。
4.作业分层。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反映指标。因此“作业分层”与“目标分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作业应是弹性作业,对全体学生适用,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般是C层次学生从基础性习题开始,而后完成提高性、发展性习题;B层次学生从提高性习题开始,A层次学生则可以完成更高要求的附加性习题。
5.评价分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放弃了互相比高低的参照总结性评价,而改为了形成性评价,即以学生纵向自我评价为主,来强化其激励机制。不但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中这样做,而且在考试命题时也要实行分层次命题。如上学期两次平时水平测试,我采用不同难度的考卷进行测评,结果很多C层次的学生也可得“优”,这就大大地鼓舞了他们,增强了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