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_青格勒图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_青格勒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 010100

摘 要: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如何培养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将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课堂集中教学和教学知识的讲授,而轻视对学生自主体验与语言的内化训练。在这种状况之下,初中生个性发展往往会受到压抑且自主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应该对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注重对于学生自主性的探讨,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始终贯穿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接着对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单一的,基本上是采用教师备课的方式,即教师们在课前先将文章理解与分析一番,并进行记录,然后在课上直接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对同学们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导致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至于他们在上课期间没有精神,对语文阅读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们感觉学得很费劲,而教师们也会感觉教得很辛苦。因此,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缺乏有效性的。

1.阅读教学步骤过于程式化。现在语文阅读教学, 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 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教师不带领学生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语言文字的那份韵味、 那份灵气自然就荡然无存。 例如分析一篇小说, 有些教师不去注重遣词造句的灵气、布局谋篇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极具人文的内蕴, 而是简单地把完整的情节“肢解” 为若干部分, 把一些死记硬背的琐碎知识点和抽象符号硬塞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过程中, 逐渐模糊了原已感知到的完整情节与形象,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 当然也就遏制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样过于程式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发育, 也因此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抑制和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 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策略不灵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少教师推崇讲解,侵占学生“读”的时间;注重方法技巧类的教授,忽视了情感体验熏染;重预设,轻生成;重课内,轻课外。这样,使得阅读少了纷呈,多了寡味。究其原因,大致与中考考试机制固有弊端的规约、学校考评机制不完善的束缚、图书资源的欠缺以及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等因素相关。

二、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方面, 应该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 因为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能有效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 一文, 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 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 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 笑”的层面上。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 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再如, 在教学诗歌郑愁予的 《雨说》 的时候,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雨”的那份对当时孩子们的关爱?这时可以为学生放几段春雨的片段, 同时放几段“文革”灾难不久后关于孩子们的影片, 这样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也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中的那份关爱。 这样的情境导入, 形象、 生动, 富有知识性, 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2.活化教学策略,强化“读”的环节。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读”,多“读”见真知、显真情。略读感整体,精读得神韵,默读体内理。教师应特别重视默读,学生在默读中能潜心体悟文章内蕴。要重视教师的导读、范读,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提示、启示、过渡语等进行导读,并做好范读。在范读时,应注重情感熏染,做到披文入情、引生入境。正如于漪所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学生可进行分角色朗读等。此外,还应追求阅读的功效,融读于写,以读促写,达到读写融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3.注重弹性留白,自由驰骋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适时利用留白挖掘学生阅读潜能,驰骋学生的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往往只是微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李镇西正基于此,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孔乙己》的阅读感受,才有了学生极具概括力的声音:一个无望的人物,一个无望的社会。教师有意识地在最佳时机将自己的理解隐藏,留给学生反思、探究的自由空间。这样巧妙地应用留白,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作者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可是,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坤梅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上),2011,(04),28-30。

[2]岳二平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0,(08),33-35。

[3]郭建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华章.2011,(02),19-21。

论文作者:青格勒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论文_青格勒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