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中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口语论文,标记论文,话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话题是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特别是Li & Thompson(1976)从语言类型学的高度提出汉语是一种话题优先型语言后,汉语学界对话题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汉语中的话题通常可以采用移位至句首和添加话题标记等显性句法手段进行标识①。方梅(1994)指出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有标识话题的作用。例如:
(1)刚才那个人从来就没有用心过,不然成绩不会这么差。
(2)昨天永定门外有人丢了个钱包。
(3)咱们的人从早到晚都不闲着。
例句中的句中语气词(提顿词)“啊”、“吧”都有标识句首话题的作用,持相同看法的还有胡明扬(1981)、张伯江、方梅(1996:37)、徐烈炯、刘丹青(1998:77)、刘丹青(2005、2008:251)、屈承熹(2008)、强星娜(2010)等,虽然各家表述并不相同,但是对句中的语气词作为后置性话题标记标识话题都持赞成态度。
胡裕树(1981:321)指出,介词“关于”可以出现在句首,其主要作用是引出话题成分。陆俭明(1986)、屈承熹(2005:123)、陈昌来(2002)、聂仁发(2007)都有相似的看法。将句首的某些介词看做话题标记表述最明确的是陈昌来(2002:227),他明确指出“介词有话题的标记功能,像‘对、对于、关于’等介词就是典型的话题标记介词,经常介引话题的介词主要是容事介词‘对、对于’,以及关事介词‘对于、至于、就、就说’等等”。例如:
(4)孩子们的出路,家长们心里已经有数了。
(5)人品,小王确实是上上之选。
(6)仅意义上看,这两次会议有可比性。
刘丹青(2008)则指出,虽然有些前加性的成分可以引出话题成分,具有引出话题的作用,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实词性或其他虚词的性质,还不是典型的前加性话题标记。例句中引出话题的成分是介词,不是典型的话题标记。
通过对大量口语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的“就”在口语中是典型的前加性话题标记,具有引出话题的作用;作为话题标记的“就”由介词“就”虚化而来,但已经失去了介词的主要功能,与介词表现出一系列的句法差异。本文着重研究典型的前加性话题标记“就”,揭示它的主要语法特点及与介词的差异。
2.“就”具有引入话题的功能
Gasde(1999)提出话题可以分为关涉型话题和框架设置型话题两种不同类型的话题,关涉型话题来自小句论元结构内部,通过移位形成表层形式,关涉话题总能在其后的述题中找到与之同指的复指成分或空位(语迹);框架设置型话题与汉语式话题相似,主要是为后面的述题提供一个时间、空间或个体等方面的话题框架,表明后面述题所陈述的事物或命题在该话题所设置的框架内有效。
现代汉语中的“就”常出现在句首,具有引入话题和标记话题的功能,引入的话题从类型上看可以是关涉型话题,也可以是框架设置型话题;从语义上看,引入的话题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和受事,也可以是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2.1 “就”引导框架设置型话题
“就”作为话题标记可以引导框架设置型话题,为述题提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话题框架,限定动作的有效范围。
2.1.1 “就”引导时间成分充当框架设置型话题
时间成分通常在句子中限定动作发生的时间,时间成分做话题通常是框架设置型话题,表示述题所陈述的内容在话题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时间话题在口语中可以用话题标记“就”引导,“就”引导的时间话题可以是时间点,也可以是时间段。例如:
(7)就日本要投降的时候儿,北京城也穷得不得了,老百姓都快饿死了。
(8)就面临毕业的时候,关于这个毕业的选择,哈,这个职业,报考这志愿。
(9)就过去,对这事,也很少注意这些事儿,反正吃饱就得。
(10)就这段时间吧,基本上是天天加班。
例句中的时间话题成分都用“就”引导,对述题中所陈述的内容在时间层面上提出限制,述题陈述的内容在时间性话题的框架下有效。其中,“日本要投降的时候”、“面临毕业的时候”是典型的时间点做话题,而“过去”、“这段时间”则是典型的时间段做话题。
“就”引导的时间话题成分在意义上可以是表示不确定时间的“有时候”。例如:
(11)就有时候,我休息的时候不去托儿所。
(12)就有时候儿,有时候上完课放学,下午放完学就踢足球哈。
时间性话题成分可以是介词短语;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在……时候”、“到……时候”也可以用话题标记“就”引导。例如:
(13)就在我二哥的时候吧,有人挑礼。
(14)就到我父亲他们那代吧,就那首饰呢,就已经不行了。
2.1.2 “就”引导空间成分充当框架设置型话题
空间成分可以是动作作用的对象,也可以限定动作发生的地点。“就”引导的地点话题可以是框架设置话题,在句子中不充当主目成分。例如:
(15)就(那个)现在北京呢,那个老四合院儿,就是就是现在基本……
(16)就那个旁边的地呢,我爸他们种的那花儿、草儿什么的。
(17)就这南口儿汽车站,现在也整个把土呢,整个儿那个全给拉平了。
“就”引导的话题“现在北京、那个旁边的地、南口儿汽车站”都对述题中的动作提出空间层面的限制,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述题成立的前提是动作在话题设置的空间框架之内。
“就”引导的地点话题通常有定,有时“就”也可以引导表示不定指意义的地点充当框架设置话题,例如:
(18)就有的地方吧,特别是农村,生活还是很困难的。
(19)就有的地方呢,现在还没有通自来水。
2.1.3 “就”引导事物充当框架设置型话题
框架设置型话题通常给述题提供时空上的限制,表示述题在话题的框架范围内有效,但充当框架设置型话题的成分可以不表时空意义,而表示事物个体,这类话题被称为汉语式话题。例如:
(20)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快。
(21)那所房子,还好去年没有下雪。句首的“那场火”、“那所房子”都是框架设置型话题,话题成分与述题成分“幸亏消防队来得快”、“还好去年没有下雪”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关系十分松散,这种话题也可以用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例如:
(22)就我这老二,这一点我觉得呢,我挺心安理得的。
(23)就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快。
2.2 “就”引导关涉型话题
关涉型话题一般由句中成分话题化移位至句首形成,这样的话题也可以由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就”标识的关涉性话题主要是名词性成分,有时也可以是动词性成分。关涉性话题在述题结构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谓语等句法成分②。
2.2.1 “就”引导主语成分充当话题
句子的主语成分可以话题化,出现在句首,并通过“就”标识,话题可以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与之同指的语迹。例如:
(24)就我们那个老头,晚上吃饭还瞧书呢。
(25)就我们女生啊,住一单独啊那个大院,男生住一大院。
(26)就这两个女儿还是挺听话的。例句中的“我们那个老头”、“我们女生”移位至句首,并且出现在句子的外位,由“就”引导充当句子的话题。移位之前它们在句子中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移位以后在述题中留下一个与之同指的语迹;“这两个女儿”出现在句首位置由“就”引导充当话题,同时也是句子的主语。
通过话题化移位至句首的话题成分用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其原来的位置可以用与之同指的代词进行复指。例如:
(27)就那孩子,他也分在那中专,皮革中专,皮革中专比那高中什么的有钱。
(28)就一个小女孩哈,她今年才二十多岁,她总是咳嗽,咳血。
(29)就我那老姑娘,她从来不在市场买菜。例句中的话题“那孩子”、“一个小女孩”、“我那老姑娘”都移位到了句首外位,原来的位置通过代词进行了复指,复指成分与话题成分表示的意义相同,在句子中充当主语。
2.2.2 “就”引导宾语成分充当话题
宾语成分也可以话题化,出现在句首充当句子话题,这样的话题也可以用“就”进行标识;与主语充当话题一样,宾语成分充当话题移位后在句子的原来位置留下与之同指的空位。如:
(30)就这样的事故,我看见了好几次。
(31)就刚才那个人,我以前见过几次,现在不知道他去哪了。
(32)就这种兰花,我也种过几盆,花开得特别好。例中的话题成分“这样的事故”、“刚才那个人”、“这种兰花”都通过前置的话题标记“就”进行了标识,话题成分在原有的结构中都是句子的宾语,通过话题化移位到句子的句首外位。
宾语通过移位的手段话题化出现在句首成为话题成分,也可以在原来的宾语位置出现与之同指的复指成分。例如:
(33)就刚才那个人吧,我以前见过他好几次。
(34)就武汉吧,我五八年去过那儿。例句中的话题成分“刚才那个人”、“武汉”都在前边用话题标记“就”标识,在句中又通过与之同指的复指成分“他”、“那儿”复指。
双宾语句中的近宾语也可以话题化,移位至句首,并用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和引导,在句子的宾语位置一般要用代词进行复指。例如:
(35)就我这老邻居,嘿,前几天我还拿了她半袋儿米。
(36)就我们那孩子,他们小姨就经常送他们玩具。
介词短语一般在句中充当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介词的宾语也能话题化移位至句首充当话题,并通过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但在介词之后必须用与之同指的代词进行复指。例如:
(37)就我们林院长吧,大家都爱和他说话。
(38)就门外那屋子吧,有人从那儿抬出两个大箱子来。
2.2.3 “就”引导动词成分充当话题
动词一般在句中充当谓语中心语,而汉语中的动词也可以出现在句首话题位置充当句子的话题,充当句子话题的动词也可以用前置性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但是在句子的谓语位置一般要重复出现动词或动词的一部分。例如:
(39)就吃饭吧,我们现在每天要吃三顿,以前只吃两顿。
(40)就走,顶多走三分钟。
(41)就那个送三啊,必须晚上送。
(42)就买菜,以前的时候要去市场买,现在常去超市。
(43)就学习吧,我们家小宝回家就先看书。
例句中的动词“吃饭”、“走”、“送三”、“买菜”等出现在句首外位,充当句子的话题,都使用话题标记“就”进行引导和标识,在述题中重复出现了动词或者动词的一部分。例(43)中的动词“学习”充当句子的话题,用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在述题中没有出现动词的重复形式。
2.3 话题标记“就”的主要特点
2.3.1 话题标记“就”常用在口语中
前置性话题标记“就”出现在句首话题之前,具有引出话题和标记话题的作用,“就”充当前置性话题标记经常在口语中使用,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例如:
(44)就这事儿,挺好,啊,一点顾虑没有,嗯。
(45)就我们隔壁儿啊,就判刑的这个,西院儿里几个姑娘。
(46)就我们姑娘吧,现在,嗯,三十三。
上面的例句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口语语料库,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对北京大学语料库的统计发现,这样的例句也只出现在对话中,在其他类型的语料中没有发现类似例句。
2.3.2 话题标记“就”标记的话题后经常有语音停顿
“就”引导的话题与后面的述题之间经常有语音停顿,可以与具有话题标记功能的后置话题标记“吧”、“啊”、“呢”等提顿词同现。例如:
(47)就原来的老同学,嗯,见面越来越少,主要是工作紧。
(48)就这房子的设计呢,嗯,也比较那个是,那个叫“八零住一”吧。
(49)就近几年呢,还还还,这儿去,上那儿。
例句中由话题标记“就”引导的话题“原来的同学”、“这房子的设计”、“近几年”等与述题之间有明显的语音停顿,还可以加入表示语音停顿的词语“嗯”;后两例中除了前置性的话题标记“就”之外,话题之后还有后置性的话题标记提顿词“呢”。
“就”引导的话题与述题之间也可以没有语音停顿,但这样的情况相对较少。例如:
(50)就那个,就那开车的就在我们西边这儿住,叫李宝华。
(51)就外地的同志太多了!啊,都愿意到北京来看看。
(52)就我原来在家的时候我自己一间。
(53)就原来那会我还没上班呢哈,那个家里头比较困难。
2.3.3 话题标记“就”可以省略
前置性话题标记“就”与汉语中的其他话题标记一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话题标记,在口语中可以省略,无论是框架设置型话题还是关涉型话题,使不使用话题标记“就”句子的意义和结构都基本不发生改变。例如:
(54)a.就日本要投降的时候儿,北京城也穷得不得了,老百姓都快饿死了。
b.日本要投降的时候儿,北京城也穷得不得了,老百姓都快饿死了。
(55)a.就这南口儿汽车站,现在也整个把土呢,整个儿那个全给拉平了。
b.这南口儿汽车站,现在也整个把土呢,整个儿那个全给拉平了。
(56)a.就我们那个老头,晚上吃饭还瞧书呢。
b.我们那个老头,晚上吃饭还瞧书呢。
例句中话题标记“就”在a句中使用,有标识话题的作用;b句中没有使用话题标记“就”,但是所表达的意义和结构与a句相同。
3.话题标记“就”失去了介词的性质
“就”具有引入话题的功能,是否具有介词的性质决定了能否将“就”看作专职的前置性话题标记。通过对比引入话题的“就”和介词的语法特征,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引入话题的“就”已经失去了介词的主要语法性质,虚化为一个话题标记。
介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一种介引功能,帮助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吕叔湘(1980:318)认为介词“就”的主要意义是引入动作对象和范围,或者表示从某方面论述。如:
(57)大家就创作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8)就手头现有的材料,我们打算先订出一个初步的方案来。
(59)就专业来说,我远不如你。
(60)就我来说吧,再走二十里也行。
通过对比介词和“就”的语法差异,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前置话题标记“就”的语法性质。
3.1 “就”能引导施事和受事成分
介词在句法中的作用是介引非主目成分,动词可以给主语和宾语指派施事和受事等题元角色,但动词能赋予的题元种类有限,当句子中出现其他名词时就必须由介词分派题元角色,也就是说,句中出现直接论元以外的题元是介词出现的条件。当句中只有施事成分和受事成分时,句子中就不能出现介词,不然句子就会因介词悬空而不合法,或者因介词短语做主语而不合法。例如:
(61)a.他在北京买了衣服。 b.*他在买了衣服。
(62)a.总经理就质量问题询问了车间主任。 b.*总经理就询问了车间主任。
(63)a.那个时候很热闹。 b.*在那个时候很热闹。
(64)a.学习使我们看清了事物的本质。 b.*从学习使我们看清了事物的本质。
前置性话题标记“就”所引导的话题成分可以是句子的非主目成分,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也可以是施事、受事等论元。“就”引导施事性话题和受事性话题在口语中十分普遍,这是介词所不能有的现象。例如:
(65)就我们姑娘吧,现在,嗯,三十三。 (66)就我们那个老头儿,晚上吃饭还瞧书呢。
(67)就这两个女儿还是挺听话的。 (68)就我们那个林院长,跳舞跳得好着呢。
(69)就这样的事故,我看见了好几次。
例句中的话题成分在句中已经获得了施事或受事的题元角色,介词不能介引已经获得题元角色的名词,不然句子就不合法。例句中的话题却可以使用话题标记“就”进行引导。
介词必须给名词分配恰当的题元角色,要求介词后的名词成分必须原本没有得到题元指派,不然句子就会违反题元准则而不合法。话题标记“就”在句法上是引导话题和标记话题的作用,与题元角色无关,因此“就”可以引导施事成分和受事成分,这是介词所不具有的性质。引导话题成分的“就”具有标识话题的作用,并且不是介词,应当是典型的前置性话题标记。
3.2 “就”引导话题只能出现在句首
介词以及所构成的介词短语语法位置相对灵活,话题标记的句法位置则固定在句首。介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法结构中介引某些句法成分,并与之组成介词短语充当谓语动词的修饰成分,介宾结构充当谓语核心的补充成分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在句法上,介宾短语通常出现在句中。例如:
(70)汪老师把李明批评了一顿。 (73)作家拿通俗的语言表明自己的思想。
(71)小张用电子邮件与同学联系。 (74)解放军沿着河堤追击敌人。
(72)张力给我拿来了一本书。 (75)大家都替你高兴。
部分表示缘由和范围的介词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出现在句首,充当句子的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原因、范围和对象等,但是这一类介词短语也必定可以出现在句中充当状语。例如:
(76)a.因为天气关系,飞机不能起飞了。 b.飞机因为天气关系不能起飞了。
(77)a.为了治病,家里不得不这么办。 b.家里为了治病不能不这么办。
(78)a.就工作效率的问题,领导专家们充分交换了看法。
b.领导专家们就工作效率问题充分交换了看法。
(79)a.除了短、平、快以外,我们还要发展长线项目。
b.我们除了短、平、快以外还要发展长线项目。
陈昌来(2002)指出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具体格式是介词短语位于“NP+PP+VP”的形式中,并认为凡是介词都应该能够进入这一格式。
与介词短语必须能够出现在句中充当状语不同,话题标记“就”只能出现在句首话题之前,而不能出现在句中。
话题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在句首位置,作为具有引入话题作用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就”自然也只能出现在句首话题之前,而不能出现在句子之中,不然句子不合法③,这与介词必须能够出现在句中充当状语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
(80)a.就单迁这个阶段吧,因为没有地方住,他整天睡地下。
b.*因为没地方住,他就单迁这个阶段吧整天睡地下。
(81)a.就那间小院,父亲曾住过两年。 b.*父亲曾就那间小院住过两年。
(82)a.就过去,我对这事也很少注意。 b.*我就过去对这事也很少注意。
(83)a.就我这老姑娘,嘿,前儿我给她试车闸,这闸可不管事。
b.*前儿我给就我这老姑娘试车闸,这闸可不管事。
不难发现,话题标记“就”引导的成分只能出现在句首位置,带“就”的结构出现在句中,句子不合法。但如果没有使用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句首的名词也可以出现在句中。如:
(84)因为没有地方住,他单迁这个阶段整天睡地下。
(85)父亲曾住那个小院住过两年。
(86)我过去对这事也很少注意。
(87)前儿我给我这老姑娘家试车闸,这闸可不管事。
可以出现在句中,能够充当句子的状语是判定介词的必要条件,而位于话题成分之前的“就”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在句中做状语,说明“就”已经失去了介词的性质,不是介词,而是只有引入话题作用的话题标记。
3.3 “就”引导的话题可以在句中复指
话题可以分为关涉话题和框架设置话题,一般认为框架设置性话题是基础生成的,而关涉性话题是由句中的主目成分移位到句首形成的,话题成分移位后,会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与之同指的语迹,语迹也可以由代词填入,构成代词复指式话题结构。这一现象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见(参看刘丹青,2008:263)。例如:
(91)This book,I have read(it)three times.(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三遍了。)上例中的代词“他”、“之”、“it”都是句首话题的复指成分,与话题保持一致。由“就”引导的关涉性话题通过移位形成,也可以在原来的位置添加复指成分,构成复指式话题结构。如:
例句中的话题成分“我这老姑娘”、“这么一个人”、“那孩子”、“一个小女孩”等都由话题标记“就”进行标识,在述题部分都出现了与话题成分同指的复指成分。
与话题标记“就”不同,介词引导的名词不是由移位产生的,因此在句中不能出现与之同指的复指成分。例如:
(96)就如何办好刊物,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97)趁电影放映不久,我们赶紧跑进去。
(98)对于克隆人的科学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学术界争议很大。
例句中的介词结构都处于句首位置,它们介引的成分都不是移位产生的,没有在句中留下语迹,自然不能用与之同指的代词进行复指。
3.4 引导话题的“就”可以省略
介词在意义上引入与动词相关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句法上,介词的主要作用是给谓语和小句介引直接论元以外的间接题元,包括间接论元和其他附加性题元,因此,介词必须以介宾结构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汉语不允许介词悬空,同时也不允许介词省略,不然句子就不合法。例如:
(99)a.大家就创造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b.*大家创作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00)a.就我来说吧,再走二十里也行。 b.*我来说吧,再走二十里也行。
汉语中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就”与后置性话题标记“吧”、“呢”等一样,其主要作用是引入和标识话题,与日语等语言的话题标记不同,汉语的话题标记是一种非强制性话题标记,可以省略。前置性话题标记“就”省略与否,几乎不影响句子的合法度。例如:
(101)a.就我们那个老头儿,晚上吃饭还瞧书呢。 b.我们那老头儿,晚上吃饭还瞧书呢。
(102)a.就这房子的设计呢,嗯,也比较那个是,那个那叫“八零住一”吧。
b.这房子的设计呢,嗯,也比较那个是,那个那叫“八零住一”吧。
(103)a.就我工作以后吧,也长了好几次。 b.我工作以后吧,也长了好几次。
介词虽然语义较虚,但仍然有一定的语义,在句法上具有引入非论元名词的作用,因此不能随意省略;前置性话题标记“就”只有引入话题的作用,已经不具有语义,汉语话题标记的非强制性和语义的空灵决定了“就”可以省略。
3.5 话题标记“就”不能被否定和修饰
汉语中的否定一般用“不”和“没有”等否定词表示,具有谓词性特征的语类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被否定,介词由动词逐渐虚化而来,因此,介词也可以被否定。例如:
(104)我不用电子信箱和同事们聊天。 (105)敌人没有沿着江岸逃跑。
(106)飞机不是由于天气原因没有起飞。 (107)由于时间问题,我们没有就工作地点问题进行讨论。
例句中的介词短语都可以用否定成分否定,句子的语义发生变化,但句子仍然合法。
话题标记“就”不能用否定成分否定,不然句子就不合法。例如:
(108)a.就这事儿,挺好。 b.*不就这事儿,挺好。
(109)a.就那会儿,脾气太大了。 b.*不就那会儿,脾气太大了。
(110)a.就我们,就自己在岗位上自学吧。 b.*没有就我们,就自己在岗位上自学吧。
不难看出,作为话题标记的“就”出现在句首,引导话题成分,不能被“不”、“没有”等否定成分否定,与介词表现出差异。
3.6 介词短语可以充当定语
介词短语在语义上补充谓语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除了充当句子的状语,还有充当定语的句法功能。例如:
(111)对厂长的意见/靠海的房子/朝南的窗户/经广州的飞机/关于鲁迅的小说/沿河的杨柳
含有介词短语的小句也能充当名词的定语。例如:
(112)从上海来的人/由于天气原因晚点的飞机/靠海建的房子/替你高兴的人们
有时表示范围的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由于结构层次的不同会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可以是介词短语作定语,也可以是介词短语。例如:
对厂长的意见(可以分析为[对[厂长的意见]],也可以分析为[[对厂长的]意见])
关于鲁迅的小说(可以分析为[关于[鲁迅的小说]],也可以分析为[[关于鲁迅的]小说])
话题成分只能出现在主句的句首位置,不能包含于其他小句中,因此由话题标记“就”引导的成分不能充当定语,也不能出现在充当定语的关系从句中,不然句子不合法。例如:
(113)*我找到了就上海来的那个人。 (114)*领导听取了就厂长的意见。
话题标记“就”引导的复杂名词结构只能理解为“就+名词短语”,而不能理解为“就+名词”充当定语。例如:
(115)就这房子的设计呢,嗯,也比较那个是,那个那叫“八零住一”吧。
(116)就几个月的时候呢,一天能吃六瓶奶。
(117)就鲁迅的小说吧,我呀,也看过几本。
(118)就厂长的意见啊,市领导还是很支持的。
例句中“就”引导的名词结构只能出现在句首充当话题,而不能出现在定语中,在结构上“就鲁迅的小说”、“就厂长的意见”只能是“[就[鲁迅的小说]]”、“[就[厂长的意见]]”而不能是“[[就鲁迅的]小说]”、“[[就厂长的]意见]”,因为话题标记引导的是整个名词短语,而不能是充当定语的名词。总之,在充当定语这一层面上,“就”和介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比介词和引导话题的“就”,不难发现两者在句法上存在一系列的差异,引导话题的“就”位置固定、可以省略、不能被否定,“就”标识的成分可以是施事、受事等成分,可以在句中用代词复指,这些都不符合介词的语法特征,说明标识话题的“就”已经失去了介词的特征,进一步虚化为一个单纯的标记④。
话题是关涉语用和语法两个层面的问题,话语表达者在语用层面按照语用的规律进行话题的选择,被选定的话题必须通过语法、语音等显现手段进行表达。话题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语的话题可以通过添加话题标记的句法手段进行标记,汉语口语中不但存在位于话题之后的话题标记提顿词,而且存在位于话题之前的前置性话题标记“就”。作为前置性话题标记,“就”具有引导和标识话题的作用,它经常出现在口语中,能和提顿词等后置的标记共现,可以省略;作为话题标记的“就”由介词虚化而来,但它已经失去了介词的主要语法性质,在句法位置、能否省略、引导成分的性质和意义等方面与介词存在一系列的差异,成为典型的前置性话题标记。
论文得到了导师徐杰、汪国胜等先生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文中错谬概由本人负责。文中例句来大多源于北京语言大学口语语料库,部分引自前贤的著作,恕不一一列出。
①徐烈炯、刘丹青等学者认为汉语中的话题是一种原生形式,不是通过移位形成的。由于对本文的讨论没有影响,因此不对两种观点进行评论,暂取移位说进行论述。
②处于句首的成分已经是全句的话题成分,自然不再是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称之为主语话题,宾语话题等。
③“就”可以引入次话题,充当次话题标记时“就”能够出现在主话题之后。
④“就”由介词虚化为话题标记的过程遵循词类虚化的规律,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着重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