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程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医院,444324
青光眼属于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的眼科疾病,是一种临床眼科不可逆性的常见疾病,主要是对患者视盘和视野造成相应的损害。患有这项病症的患者并没有多明显的症状,通常在病症前期都很难被发现。然而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青光眼必须要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住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以此促使其病情能够获得控制,保障患者健康的视力。近年来,对于青光眼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效果都获得显著提升,对青光眼筛查的方式及方法也进行了不断完善,为在人群中筛查早期青光眼提供了有利条件。
1、筛查早期青光眼的必要性
(1)青光眼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疾病问题,同时全球范围当中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结合 WHO 所统计的数据资料显示,在 2010 年,我国青光眼患者的人数高达 1578 万人,并且这些青光眼患者的疾病类型也并不相同,有 831 万 POAC 眼患者,占据全球POAC 患者数量的 18.6%,而 PACC 患者有 747 万,占据全球 PACC 的47.5%。而在我国40岁以上的青光眼患者人群当中,患病率为2.66%,其中 POAC 占据了 1.4%,而 PACC 占据 1.26%。因此,我国青光眼患者基数相对较大,在治疗和防治青光眼方面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多数青光眼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在我国高达 90% 的 POAC 患者以及 50% 以上的 PACC 患者并没有真正被查出,甚至有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
(3)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的损伤无法逆转,也即是指在当前的医疗发展条件下,由于青光眼所导致的视力受损以及视野丢失是无法恢复的,只能起到预防和缓解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青光眼损伤的靶器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真正有效的逆转其视神经。
(4)尽早发现青光眼可有效避免患者致盲,原发性青光眼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在发病前期发现,并进行相应的降眼压治疗能够促使其真正实现目标眼压,并有效的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保障其现有的视力功能不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任由青光眼自然发展,促使患者视神经受到损害,甚至将导致患者完全失明。
(5)前往医院就诊的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几乎都是晚期的患者,晚期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其视力所受的损伤已经无法再进行逆转。而早期青光眼治疗的方法、效率以及预后和消费等方面相比晚期青光眼治疗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早期的青光眼只需要使用一种降眼压的药物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而晚期青光眼就需要多种药物并联合多种手术才能有效的控制器病情的发展。
2、青光眼筛查方式及意义
青光眼是多因素所致,目前还不能依靠某一项指标作出诊断,应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目前对于青光眼的筛查方式主要包含机会性筛查和人群筛查这两种,其中机会性筛查主要指一些患者因为健康体检或者是其他的身体疾病前来眼科就诊时,被诊断出青光眼。通常都是眼科医师有意识的开展青光眼检查,会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来检查器周边前房的深度、眼底数码照相以及眼压测量等,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会直接进行前房角镜以及暗室俯卧实验的形式来检查,这本身属于眼科临床治疗工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有以下几种检查方式:
(1)目前来说,使用眼底照相的方式在人群中筛选较为普遍,而眼压测量的方式则很难真正确定好一个明确的分界线,经过测试,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早期青光眼患者在随机检测眼压过程中的效果并不高。
(2)标准化自动视野检查则由于这种方式太过于主观检查,非常依赖于受试者的合作,因此尽管其属于评估青光眼损害的重要标准,但是检查时间长。
(3)倍频视野检查尽管所需检查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更多的只是针对一些中度以及重度患者青光眼检测相对更加的敏感。
(4)眼底镜评价视神经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着比较快速和经济的特点,但是其本身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低,同时也严重缺乏一些客观性的记录,很不利于患者的会诊和随诊。而且检查的时间过长,检查的结果解释起来需要很多特定的专业知识,本身对于人群筛查来说很不实用。
3、青光眼人群筛查成本效果的提升
要想提升青光眼人群筛查的成本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做好对目标人群的筛查工作,明确目标,直达目的。目标人群主要是指患有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般可以选择40 岁以上患有糖尿病者、近视眼患者、青光眼家族史患者等等,通常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中老年人当中的筛选概率更大,这些筛选的方式在高危人群当中的青光眼筛选具有重大的意义。
(2)在筛查青光眼疾病时,联合其他病症进行同时筛查。这种多疾病联合筛查的形式主要是指采用青光眼筛查之外,同时进行糖尿病、白内障以及视网膜病变,还有近视眼底改变等等多种致盲性眼科疾病同时展开筛查,这样所起到的筛查成本效果必然会有所提升。
(3)构建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影像数据库。建立起互联网影像数据库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实现远程会诊,医师能够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不同的地点直接登录密码即可从网络上直接查看,同时以此将相关诊治意见和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够诊治有利于随诊的进行。而且患者自身可以借助数据影像库来查看其自身的影像结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筛查人群青光眼并没有真正有效以及被普遍接受的筛查模式,虽然多项疾病联合筛查的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却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所以最好是在高危人群当中进行筛查,这种筛查方式的前景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 王大萍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临床效果观察 [J]. 吉林医学, 2010,11:1456
[2] 梁庆丰,彭晓霞,王宁利 . 基于眼底照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人群筛查成本 - 效果分析 [J]. 眼科,2014,03:177-181.
[3] 赵洁,贺冰,高怡红 . 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J]. 吉林医学,2010,05:682-684
论文作者:谭德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青光眼论文; 患者论文; 筛查论文; 眼压论文; 人群论文; 方式论文; 眼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