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思考_通信论文

关于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思考_通信论文

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信网论文,库区论文,国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举世属目的三峡工程已正式开工兴建,并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无疑,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其是外来侵略者对我寻机打击的又一重要目标。因此,在三峡水库兴建伊始,就必须着力研究其战略防御和国防通信网建设,这是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提高我军通信整体保障能力,促进三峡库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举措,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必要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旅游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竣工后,乃千年长久之计,为了长治久安,使其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战略防御,并有计划地投资,进行三峡库区的国防建设。作为国防建设保障枢纽的国防通信,主要是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而建立的通信。因此,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的建设势在必行。

1.建立三峡国防通信网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通信建设的客观要求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的实践表明,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军事家们早就预言,未来战争将是“如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战争。目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大仗虽然打不起来,局部战争却时有发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虽然地处内陆腹地,但仍逃避不了侵略者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以达到其对我威慑、破坏、瘫痪我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军事通信的力量来保障作战指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设备先进、网络纵横、性能优越的地方邮电通信力量,使用各种通信手段参加通信支前工作,形成军民整体保障能力,确保指挥顺畅。三峡国防通信网既发挥地方邮电事业的优长,又弥补军事通信的不足,兼二者之顾,为战时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建立三峡国防通信网是军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具体行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国家必须集中资金进行经济建设。三峡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按1993年的价格计算,为500.9亿元, 还不包括水库移民的输变电工程投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很有可能寻求军事保护。因此,在此进行一些军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地区终究不像边疆海岛等热点战区,加之该地现无重要军事机关和部队,若大量进行军事通信建设,必然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有可能会与当地正兴建的邮电设施重复建设,从而造成无谓的浪费。因此,库区的军事通信建设必须以邮电通信为依托,融军地一体,战时为军用,平时为民用,形成一个强大的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这样,部队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大笔开资,将其投入到工程的建设中去,既利军又利民。

3.建立三峡国防通信网是提高库区通信效率的有效办法

三峡库区,地理环境特殊,除三斗坪坝址等少数地方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外,其它地方大都高山林立、陡峭悬崖,可有效利用面积较少。这就要求通信枢纽的建设宁少不多,宁精不杂。如有线电通信可以程控交换,光缆传输为主,无线电通信可以微波、卫星和移动通信为主。融军地一体的国防通信网正好与此吻合,对于提高库区通信效率大有益处:一是可以集中军地双方力量发展高新技术通信装备,实行技术共享。二是能够避免库区干线通信网的重复建设。三是可以精简人员、提高素质,保证通信设施有良好的维护管理。四是相互兼容、便于接口互换。五是可以培养一大批国防通信后备人才,为战时输送素质优良的通信兵打下基础。

4.建立三峡国防通信网是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得力措施

正如任何坚不可摧的工事也难逃脱自然灾害的打击和人为的破坏一样,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兴建之初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以免发生紧急情况而措手不及。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185米,长1983 米,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巨大的落差一旦倾泻下来,大坝下游40 公里的葛州坝发电厂将毁于一旦,荆江大堤和武汉大堤将一决千里,整个江汉平原,武汉重镇乃至整个华中将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华中、华东千万人口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建立三峡国防通信网,上可以使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接了解库区的紧急情况,下可以为部队紧急进驻该地区提供良好的通信保障,还可以为平时抢险救灾、防洪抗震等提供可靠有效的通信手段。

二、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应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和移固结合的原则,这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防通信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提高三峡库区的经济效益,促进国防通信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军民结合

据资料介绍,自1993年三峡工程正式修建以来,三峡库区通信建设就全面进入了“快车道”。占整个三峡库区总面积81%的万县、涪陵、重庆三市各级地方政府为保证库区通信的超前发展,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使库区邮电以神奇的速度超常规发展,仅四川境内库区备县市均已实现市话程控化,湖北宜昌地区的邮电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今,在三峡库区,程控、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一应俱全,一个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的现代通信网正在三峡库区形成。军队应充分利用地方通信发展的这一优势,促进军事通信的发展。长途干线由国家统一投资建设,军民合用,军队内部加强支线建设,末端与邮电通信并网,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提高军民通信的整体效益。

2.平战结合

军事通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战争。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世界性大战是打不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军事通信建设的计划必须既要考虑战时使用,又要考虑平时需要。就三峡国防通信的性质、任务、目的来看,主要还是应满足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的需要。但是,三峡毕竟地处内陆腹地,一般情况下,遭敌打击、毁坏的机率和可能性较小,因此,三峡国防通信网建设要立足平时,着眼战时,做好平战结合。平时要能满足库区内的经济建设和应付抗洪抗震等突发事件时的通信保障需要;战时要能很快转轨,迅速保障作战指挥的需要。另外,“平战结合”特别要注意平时注重经济效益,战时注重稳定可靠的结合,否则,通信枢纽便不堪一击。

3.移固结合

从战略防御看,三峡工程和三峡水库主要是以外围防御为主,从地理环境看,库区边缘高山、荒坡、荒地较多,城市和人口密度较小,有些地方邮电通信都很难顾及,因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这些地方大量投资进行固定通信设施建设。但为了战争和紧急事件的需要,要求国防通信网建设除了在三峡库区有固定通信设施外,还应高度重视移动通信建设,增加移固接口,使移固通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大库区内国防通信的覆盖面。如建设可移动的卫星地球站、微波接力站,或以三峡水库为依托,建立长江沿线上至重庆下至荆沙的的移动通信走廊等。在地方邮电900MHz频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利用军队800MHz频率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移动通信网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未来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能力。

三、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峡工程施工期17年,全部建完约需20年,要求国防通信网建设既要赶上邮电通信的“快班车”,又要根据战争的特殊需要和工程施工期有计划、有步骤、稳扎稳建。从军事斗争需要来看,该网还必须具备下列要求。

1.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是对三峡国防通信网的基本要求。为此,一是通信建立要快。二是体制转换要快。三是情报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要快。

2.具有一定的抗毁能力

抗毁能力是对三峡国防通信网的特殊要求。国防通信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战时,着眼平时,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颗巡航导弹直射伊拉克电信中枢大楼的事实告诉我们,国防通信网的建设必须在抗毁上下功夫。加之库区内自然灾害,如洪水、雷电、山体滑坡等影响,更应该注重通信网的抗毁问题。一是加固通信目标。光、电缆架空的要固定牢靠,深埋的要在1.5米左右;路由要选择比较隐蔽的地段,避开明显目标、 重要设施;修筑一批国防永备工事,如通信坑道,通信大楼等,出入引接线要加套钢管,灌注混凝土保护。二是干扰精确制导武器。战时除借助电子专业分队的干扰外,还可在通信坑道口或通信大楼附近设置涂敷金属粉末的气珠、角反射器等消极干扰器材进行欺骗干扰,以降低敌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三是整体防护,以“合”抗毁。运用多种通信网络、多种传输信道、多种通信组织方式和战术手段,通过备份、机动、隐蔽、分散和保密等整体防护措施,提高抗毁生存能力。

3.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对国防通信网的生存要求。国防通信,寓军于民,重在战时,用在平时。战时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要无条件的全力用于军事斗争,平时主要还是用于支援三峡库区的经济建设,但若不注意发挥其经济效益,就会使已建的网络资源消耗殆尽,包袱越背越重。因此,必须拿出部分资源进行有偿服务,走以装备养装备的路子。

4.具有较强的军内协调机构

三峡水库,库头在宜昌,库尾在重庆,全长600余公里。 防御区域主要由广州、成都二个战区重点负责,如果没有军内的有关措施和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客观上容易造成难以统一规划的局面,难以资源共享,网络运行不畅。因此,三峡库区应有一个权威性的通信协调机构。可在大军区一级建立协调领导小组,在宜昌军分区或万县军分区建立一个协调办事处。该机构一方面统一规划通信建设和合理分配现行通信信道,提高通信效益;另一方面集中军内意见,向地方提出合理建议,加强接口互通能力,提高通信整体保障效益。

标签:;  ;  ;  

关于三峡库区国防通信网建设的思考_通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