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论文_袁旭琼,文宗碧

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论文_袁旭琼,文宗碧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637000

【中图分类号】S85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63-01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短时间心脏收缩力明显减退和心室、心房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体循环或肺循环急性淤血,组织灌注减少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必须及时给予抢救和护理,以迅速缓解患者病情。笔者通过对参与的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38例患者收治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均符合《内科学》(第七版)中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4.62±3.46岁)。急性左心衰合并急性心肌梗塞3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合并风心病 1例。38例患者均表现有突发呼吸困难、咳嗽、气促、脉速,双肺湿啰音等症状及体征,咳痰以粉红色泡沫痰多见。38例患者均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不一,其合并疾病不同且大多为心身疾病。

(二)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一坐、二氧、三镇静,四强、五扩、六上带,七利、八解、九激素,实在不行再放血”的急救处置流程。在护理方法上:加强急救与护理的配合,认真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史、身体状况和心理-社会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和个性化护理。

二.结果

通过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加强护理配合,加强心理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38例患者情绪稳定,心衰症状均迅速缓解,抢救成功率100%。

三.分析讨论

1.抢救迅速、有序 急性左心衰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协调配合能力培训,参与抢救人员采用结构式分工协助救护流程【2】可避免急、乱、忙的无序状态。

2.急救护理配合 保持端坐位或半座位,两小腿呈下垂状态,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立即给予吸氧治疗;对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患者可给予吗啡、哌替啶镇静治疗;立即给予患者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急性左心衰患者氧疗的方式及酒精湿化液浓度的配置技巧:可采用鼻导管、面罩、无创呼吸机等方式。提供高流量(6-8升/分)氧气吸入,以保持SaO295%以上。75%的酒精2份加3份蒸馏水(注射用水)或75%的酒精2份加1份蒸馏水(注射用水)即可得到30%和50%的酒精湿化液。

4.加强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病人多有恐惧、焦虑心理。恐惧或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呼吸困难加重。在抢救治疗中应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情感支持,以缓解恐惧焦虑情绪,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帮助患者自我调整情绪。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研究表明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3】。

5.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的早期症状,早期给予抢救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程度,颈静脉有无充盈,双下肢有无水肿,有无少尿、无尿等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行心电监护,以便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征兆,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

6.用药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合并症多,用药复杂,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吗啡有抑制呼吸,减慢心率的作用;利尿剂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扩血管药要严密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最好使用微泵或输液泵匀速输入;硝酸甘油系酒精制剂,对血管刺激大,输注时最好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硝普钠见光易分解,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因其含有氰化物,不能长时间使用;运用洋地黄制剂应监测病人脉搏,少于60次/分禁用,静脉使用要稀释,剂量、浓度一定要准确,并注意观察中毒反应,给予及时处理。

7.饮食护理 饮食应低盐、清淡,宜少量多餐,尤其晚餐忌过饱,以防夜间出现心功能不全,应富含膳食纤维,预防大便干燥,避免用力大便致心脏、胃肠道负荷加重而诱发急性左心衰。

8.强调安全转运 到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左心衰病人经抢救症状缓解后,大部分要送入住院部治疗。院内转运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运送过程,在转运过程中还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进行相关护理【4】。急性左心衰病人大部分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多,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疾病。转运前要做好患者综合情况的评估,预测途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出针对性的转运方案并携带相应的抢救器材和物品【5】。

9.加强健康指导 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把文化程度低和病程短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这8例病人年龄均较大,是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应做好安全防护指导。适当的运动锻练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6】。大部分急性左心衰病人均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其心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在指导病人活动时要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教会患者在运动时应掌握的“度”:以活动时不感到疲乏、心慌、气急为主。鼓励病人参与安排活动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增加对活动的兴趣。心衰病人应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及时发现,如出现气短、乏力、夜间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状痰、倦怠、嗜睡、烦躁等,可能为心衰的不典型表现,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 

【2】崔钰春,黄惠琼.结构式分工协作急诊抢救流程的质量与效率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5,9(3):185-188.

【3】侯岩芳,刘玉英.慢性心力衰竭控制症状发作的自我护理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94.

【4】刘金金.急诊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分析与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22):4554.

【5】梁启玲,黎裕萍.提高平车院内转运患者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30.

【6】李莉,李瑞杰,宋丽,等.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杂志,2006,15(4):315-318

论文作者:袁旭琼,文宗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论文_袁旭琼,文宗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