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缘”酿苦酒——戴姆勒-克莱斯勒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莱斯勒论文,苦酒论文,良缘论文,启示论文,戴姆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11月,在当时的戴姆勒-奔驰公司董事长施伦普一手导演下,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 上演了一场当时世界经济史上最大的跨国大兼并,一口吞下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 勒。这场被誉为“天赐良缘”的收购交易在全球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并购风,并标志着一向保 守的德国大公司大踏步登上世界经济舞台。从此,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命运走向牵动着全球 投资人的目光。
不幸的是,当初雄心勃勃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今天居然会摔得那么惨:整个公司的业 绩平平,公司股票价格已从合并后高峰值的每股103美元跌到了53美元,490亿美元的市值已 经化为乌有。
“一个公司,两种文化”
合并之初,原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对合并后在运营方面的整合考虑得更多一些,而对来 自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将可能发生的民族文化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冲突显然准备不足。
合并宣布之后,原克莱斯勒的美国人发现,这并不是原先标榜的“对等合并”,德国人明 显占据上风,他们在发号施令,操作企业的命运,自己公司已经“卖给”了外国人。连克莱 斯勒的总裁伊顿也变成了一个“哑巴老板”——说话不再算数。而在公司领导层的联合董事 会中,德国人和美国人的比例为5∶3。一向独立意识很强的美国人开始担忧:以严谨刻板著 称的德国人作主后,习惯于美国式的自由企业经营作风的自己能否适应这种变化。
果不其然,去年有一阵,原克莱斯勒刮起了一场人才流失风。上至最高的总裁、高级经理 和工程师,下至中层骨干,纷纷自卷铺盖。而原克莱斯勒的总裁斯塔堪普其实是被炒的。他 的经营理念与以施伦晋为代表的德国人格格不入,言辞激烈,遭到戴姆勒人的忌恨。不久, 施伦普下令让原克莱斯勒董事长伊顿撵走了他。伊顿在合并交易中可能是受益最大的。可合 并后不久,施伦普便“杯酒释兵权”。作为公司合并后“共同董事长”之一的伊顿,屁股还 没坐热,便提前退休。
而对于戴姆勒人来说,他们的忧虑也不少。他们最普遍的担心是美国同事干活少拿钱多。 原克莱斯勒经理人员工资普遍比德国方面高出二至四倍,而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却恰恰相反 。 按常规,奔驰公司的老总们每周工作6天,而克莱斯勒公司的头头们却坚持一周5天工作制, 而且大多数都在星期五下午早早就下班。更有甚者,在德国奔驰公司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工 作的美国人,一般乘坐星期五早晨7点的公司往返班机回家,而在美国奥本工作的德国同事 每周五下午5点才乘坐飞机返回德国,到达时已经是星期六上午了(由于存在时差)。这样一 对 比,戴姆勒经理们嫉羡不公的心理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克莱斯勒的美国人吃惊地发现,德国人善于享受公款,出国开会动辄乘坐头等 舱 ,开完会,又住进高级宾馆的套房过起周末来了。原戴姆勒的高级经理们常常泡在文山会海 里,而且繁文缛节,让美国人感到难以理解。
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尚未实现
为避免内部冲突的升级,施伦普去年9月宣布斯图亚特和奥本仍作为两个业务总部独立运作 ,合并步骤停顿了下来。
同时,戴姆勒-克莱斯勒于去年底宣布,合并后第一个完整年度里,双方通过联合采购零部 件和其他产品节省开支140亿美元,但又说,今后不再按照原计划每个年度公布一次这种数 字,因为两家已是一个公司了。分析人士认为,这家德美混血公司之所以如此扭捏,是由于 他们知道已经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通过合并大规模节省开支的计划现在已经让位于内部消 化。该公司宣布今后三年将削减开支56亿美元,其中,克莱斯勒分部第一年的任务是20亿美 元,而这将主要通过裁员来实现,其负面影响现在尚难预料。
在生产和销售方式上,两个公司也存在巨大差异。克莱斯勒工厂的生产模式是按照规定好 了的产品品种和数量来进行生产,然后再供给贸易商,由贸易商负责销售。而奔驰厂整个运 行 模式正好相反:首先由贸易商收集顾客订货数量,再据此向工厂下定单,厂家根据贸易商的 需求数量和品种进行生产。
还在未实现合并的时候,施伦普宣布,双方将通过共享先进技术以体现整合的优势。但建 立共有的汽车生产平台至今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奔驰的高档车与克莱斯勒的中低档车毕 竟有天壤之别。而且两公司争取市场的手段不尽相同,克莱斯勒希望用出奇的汽车外形和低 廉的价格来取悦顾客,而奔驰则把先进的技术、严格的质量保证以及昂贵的价格作为其汽车 生产的重要标准。为避免损伤梅塞德斯-奔驰的美誉,推迟建立共同的生产平台为明智之举 。但是,他们共同的对手福特在高低档轿车中早已经实现了大部分零部件的共享,它的高档 轿车已经形成完整系列。戴姆勒-克莱斯勒实际已经落在了后面。
如果现在断言,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世纪大合并是失败的,未免为时尚早。但至少在目前 ,戴姆勒-克莱斯勒给全球企业界上了轰轰烈烈的一课: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的合并会 遇到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