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射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下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8 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2-6 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率达到100.00%。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提高治疗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针药结合;周围性面瘫;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56-01
周围性面瘫主要是以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常发于春冬两季,以20-40 岁为多见,其中男性略多。临床表现为患侧肌肉麻木,眼裂变大,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眼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周围性面瘫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以针灸和中医护理为主,而早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护理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来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68 例患者,采用针药结合,并结果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8 例,其中男性46 例,女性22 例,年龄17-77 岁,平均(39.7±11.6),病程2-30d。均符合《针灸治疗学》中面瘫、《临床神经病学》面神经炎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诊断标准。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颜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额纹和鼻唇沟未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2 方法。采用针灸疗法和中医护理相结合,10d 为一个疗程,连续2 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其中,灸法取穴如下:印堂、丝竹空、太阳、地仓、承浆、颊车、承泣、风池、阳白、迎香、人中、合谷,上穴予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一次。头面部穴位按摩治疗,每日一次。而中医药的运用也是周围性面瘫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按中医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通过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与护理,68 例患者均无中断治疗者,其中治愈12 例,显效54 例,有效2 例,无效0 例,治愈率17.64%,总有效率100.00%。
3 护理体会3.1 针灸护理。针灸可以起到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调气血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针灸疗法是以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治疗时以患侧穴位为主,以皮肤潮红为度。
针灸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在灸疗时应思想集中,避免艾条移动,做到患者体位舒适,穴位要准确。同时,护理人员在实施针灸过程中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对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及时除艾灰,避免艾灰脱落烫伤患者。此外,在针灸护理时,若有患者出现晕针现象,护理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早采取措施,拔出全部针具,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饮热开水或糖开水,严重者可灸气海、百会或针刺内关。针刺完毕后应以无菌棉签按压针孔,防止出血,休息 5 min 后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表情肌相关锻炼。
3.2 中医护理。周围性面瘫不只需要常规的护理方法,还应有特殊的中医护理措施。第一,起居与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多注意休息,注意面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以防感冒。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调护,注意避免食用冰冷的饮料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应易消化饮食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禁酒。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如漱口,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指导患者将食物放于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第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要进行合适的健康宣教,知患者本病常见诱因:掏耳朵、饮酒、劳累、受冷等,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按摩时,一般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先患侧,后健侧。
3.3 药物护理。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需可以服用一定的西药,并配合生姜外敷或鳝鱼血外敷。其中,西药多以强的松口服,消除面神经水肿,并常联合应用阿昔洛韦、地巴唑等以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西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了解患者所服用的药物相关服用方法、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
3.4 心理护理。周围性面瘫患病前期,多数患者容易产生极重的心理负担,常表现为烦躁、紧张、忧郁等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病因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法,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让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配合医院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 护理人员要随时了解患者治疗感受,对患者的问题给予准确的解答,对疗效有不满者,应及时解决,主动沟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协助解决。
4 小结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以阳明经、少阳经为主,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纵缓不收等引起的面神经炎。及时正确的药物及针灸治疗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而有效的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母美菊,周围性面瘫148 例的临床护理干预[J]. 西南军医,2011,13(2):363.[2] 魏佳军,章军建,黄朝云. 面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6-17.[3] 江海玲.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 例的护理体会[ J ]. 护理研究,2010,1 7(1):1 0 9 .[4] 曹京兰. 1 例周围性面瘫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J ]. 全科护理,2010(3 5 ):3 2 7 2 .[5] 吴虹.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 J ] . 内蒙古医药,2 0 1 0 ,2 9(2 4 ):169.
论文作者:李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针灸论文; 穴位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方法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