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内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卢化平主任医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学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在辨治疾病时形成了以调理法治疗的思路和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上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在临床中采用自拟方泻脾甘露饮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且随症加减,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 泻脾甘露饮
【中图分类号】R27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352-01
卢化平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先后担任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合作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03年-2008年期间,笔者有幸师从于卢化平名老中医,采用老师自拟方泻脾甘露饮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症疾病,一般报道其发病率接近20%,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都可能患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约为2:3[1]。现将老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卢化平名老中医专家门诊11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例诊断疗效标准》的诊疗标准[2],即:①以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②起病较快,一般7天左右愈合,若此起彼伏,则病程延长,愈合常易复发。③口腔检查:口腔黏膜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溃疡周围黏膜大多充血。选择病程在3月以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中医辨证为脾胃郁热内伏,热伤阴液型病例为治疗对象。收集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18~65岁,平均(33±4.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9个月。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均采用泻脾甘露饮加减,方剂组成:藿香10g、防风10g、苍术12g、生石膏25g、山栀10g、花粉12g、生地12g、黄连10g、黄柏10g、茵陈12g、枇杷叶10g、枳实10g、薄荷6g(后下)、生甘草6g等。根据患者病程长短、体质强弱及伴随症状不同而随症加减,如阴虚甚者加天麦冬,石斛;病情反复发作者加淫羊藿补肾气,肉桂温补命门,引火归元;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精、熟地等。每日一剂,冷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每次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周复诊一次,随诊略有加减,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转:口疮虽然时有复发,但数量减少,程度减轻。未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2.结果
11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愈94例,好转18例,无效0例,治愈率83.9%。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口疮,是以周期性复发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如唇、舌尖、舌边缘、牙龈、颊粘膜等处,溃疡呈孤立或多发,局部有明显的灼热疼痛感,发作周期逐渐缩短,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且溃疡刺激影响语言、进食、心情,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工作和生活质量。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微量物质的缺乏、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3]。临床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贴膜、局部注射封闭、光疗的局部疗法和应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的全身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4]。
祖国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圣济总录》指出:“口舌生疮者,心脾经郁热所致也”。《寿世保元·口舌》说:“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其支者环唇内;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卢老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口唇为脾之外窍,直通胃腑,人之饮食,皆须从口而入,由口舌搅拌,经咽喉,食管送入胃中,脾胃因饮食不慎而伤,或脾胃素虚,致脾胃之运化受纳功能失常,食滞不化,积而生热;或因喜食炙煿厚味,习饮醇酒,以致湿热内生;或因脾胃虚弱,水湿不运,积湿日久,化热生火;或由于口腔不洁或被损伤,邪毒乘机入侵;或由于素体阴虚,加之劳伤过度,阴液亏耗,以致肾阴受损,水不济火,虚火上炎,均可循经上攻口腔,发为口疮,口糜,唇风等证。本证之发,本因湿、食停留日久,郁而化火,伏而不发,临床若苦寒直清其火,伏邪、郁热则难解,故常见此类病证初服有效,再服则不效,或停药旋即又发,乃郁热伏火在作怪。再加郁热内生,灼伤阴液,理应滋阴;阴虚所生内火更得滋肾坚阴清热之品以治;再者郁热、伏火必须疏泄宣散,卢老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采用“火郁发之”之法,不仅清热泻火,更需滋阴生津以清虚火,使深郁在内之火热外散。故选用泻黄散并行仿甘露饮之意自拟泻脾甘露饮方。方中泻黄散清泄脾胃伏火,藿香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宣通气机;生石膏泻肺胃之火;山栀清三焦郁热;防风疏风散邪,宣发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燥湿;黄柏清虚火,乃治口疮之要药;花粉养阴生津;生地滋肾阴、清虚热;苍术健脾燥湿,《本经》言其能“除热、消食”;茵陈清热利湿,具芳香之气,有宣发之能;杷叶清宣肺热;薄荷疏肝解郁宣散伏邪;枳实清热理气导滞;生甘草泻火解毒和中。用时随证化裁,阴虚甚者加天麦冬,石斛;病情反复发作者加仙灵脾补肾气,肉桂温补命门,引火归元。因此泻脾甘露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原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9):742-74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9.
[3]彭晓红.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95-96.
[4]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2.
论文作者:王辉,徐英姿,卢化平(指导老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口腔溃疡论文; 复发性论文; 郁热论文; 口疮论文; 黏膜论文; 甘露论文; 口腔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