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颅脑损伤;并发症;手术;术后恢复;整体护理;预后良好
颅脑损伤包括颅骨损伤、脑损伤等,是一类常见的外科急重症。此病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瞳孔散大、脉搏浅弱、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等治疗颅脑损伤。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期间,需加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本文主要是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CON组(n=50)与ENS组(n=50)。在ENS组患者中,有男32例(占64%),女18例(占36%);其年龄为29~49岁,平均年龄为(41.52±2.93)岁;其中,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其他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有5例(占10%)、5例(占10%)、19例(占38%)、12例(占24%)和9例(占18%);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及其他手术的患者分别有20例(占40%)、15例(占30%)、6例(占12%)与9例(占18%)。在CON组患者中,有男30例(占60%),女20例(占40%);其年龄为30~47岁,平均年龄为(41.13±2.75)岁;其中,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其他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有6例(占12%)、4例(占8%)、18例(占36%)、11例(占22%)和11例(占22%);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及其他手术的患者分别有21例(占42%)、14例(占28%)、7例(占14%)与8例(占1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对ENS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方法是:1)术前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血压、瞳孔、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的程度。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需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2)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将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避免其发生低氧血症。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为其输注药物,维持其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配合医生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脑CT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等,明确其颅内骨折或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肿腔的位置和范围等。协助医生评估患者的伤情,为其确定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常规备皮,将其手术区域的头发剃除干净。(3)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和疾病史。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使其了解手术流程和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让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术后护理。(1)术后,为患者连接多功能生理监护仪,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将其床头摇高15°~30°,以利于其脑部血液的回流,减轻其脑水肿的程度。对于术后昏迷的患者,需使其保持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其发生误吸,同时积极预防其发生舌后坠。(2)对于术后留置颅内引流管的患者,将导管固定好,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
为患者留置鼻胃管,遵医嘱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避免其发生营养不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嘱患者家属每天按摩患者的四肢,以促进其四肢的血液循环,避免其出现关节痉挛、僵直、四肢肌力下降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情况。加强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每天对其呼吸道进行2次的雾化湿润,以促进其排痰。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需定期为其吸痰,以防其发生肺炎。(3)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颅脑损伤在发病后的1~2周内易发生应激性溃疡,从而可导致其发生消化道出血。术后,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定期抽取其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若其胃液的颜色发红,则表示其可能发生胃出血,需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另外,在对患者进行鼻饲时,避免其出现误吸或胃内容物反流等情况。(4)预防颅内高压的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高压是导致其残疾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积极预防其术后发生颅内高压。具体的预防措施是:术后将患者的床头摇高30°左右,以促进其颅内血液的回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避免其大脑缺氧的情况。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的体温每下降1℃其颅内压可下降5%)。让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避免发生便秘。嘱患者家属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防其发生感冒。(5)预防低氧血症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若发现其血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需及时对其进行鼻导管吸氧,并适当调高氧浓度和氧流量。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过低等情况,需遵医嘱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在围手术期,对CON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护后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如颅内高压、消化道出血、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所占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护后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卧床的时间
ENS组患者治护后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CON组患者,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EN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ON组患者,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所占的比例
ENS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CON组患者中此类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及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及时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挽救其生命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等治疗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表明,接受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其临床疗效除了与抢救的时间、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有关外,还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整体护理是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护理模式。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显著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建荣,王妮,唐小璐,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4):636-640.
论文作者:耿汝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