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研究论文_朱小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研究论文_朱小珊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第二中学 541500

课标要求在课堂上实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价值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提供人生的发展基石为宗旨,它强调问题解决,关心生活实际。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等级考试通过率,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赋予人文素养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同时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概述

人文素养,指的是思想、精神上的修养沉淀,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修养两大部分的内容,是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而获得的。其中,人文知识修养是囊括了文学、艺术审美、哲学理论等多种修养的总称;人文精神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修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在人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依靠单一学科训练完成的,它是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综合教育所形成的结果。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其在发展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道路上有着突出的影响与作用。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给教学内容赋予人文素养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我们更注重对信息环境下讲究诚信、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信息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如:在完成Word的综合任务时,要求学生制作一套公益广告,内容可以涉及亲情、友情、爱国、环保、敬老、励志等题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所包含的情感,通过综合广告的制作,学生就会经受一种健康、温馨、崇高的情感洗礼,从而促进知识的更新。在教学知识中不断地释放教师的情感同时,人文因素也在不断地渗透于孩子们的心灵。

2.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首先,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而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教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信息及其特征”,我播放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一个片段,既让学生讨论信息的特征的同时,也教育他们的爱国情操。

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教”转到“学”上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与沟通的课堂气氛中,能更好地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

3.把人文素养与关注社会联系起来。

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观察社会现象,评价社会事件,这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巩固,也为学生情感的升华提供了契机。

比如:在讲述“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我选用了08年5月汶村大地震的事例。我先展示了报刊上关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国家、人民的经济损失的有关数据,在学生啧啧的叹息声中,我又分析了这次地震的关注度以及我国人民灾后反应和人民军队的救灾速度。通过对这件震惊中外的灾难的关注,强化了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助人意识。把课堂情感教育与关注社会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也容易养成学生把个人行为与祖国、与社会密切相连的思维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社会人格。

4.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在以往的技术类学科的教育中,侧重于追求教育的效率,追求教育过程的程序化、技术化,导致情感陶冶弱化,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学生本是有血有肉的人,却几乎要被培养成学习机器,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道理与行为分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重视建构知识的同时,重视师生人际关系的建构,要有强烈的教学激情,让课堂成为富有情感的课堂。

古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积极的“倾听者”,时时以高兴、满意、慈爱、鼓励的态度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5.通过开设实践活动课来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课丰富了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拓宽了培养渠道,也充实了人文素养的内容。

如让学生做《关于信息技术可能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调查表》等此类的调查表。学生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数据。因此,通过开设实践活动课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既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多方面的新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每个学生在智力、德行、感情、人格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于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归根结底体现于个体活生生的精神之中。因而,我们在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有形的知识及外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要注意无形的态度,从而在对于态度的培养中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论文作者:朱小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研究论文_朱小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