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构建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紧紧围绕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有:自然环境质量、资源与生态、社会经济等,并对各个评价内容的特征性指标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生态工业园区环评工作的开展助力。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企业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所获得的效益大于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的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经济绩效。这类方法包括通过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园区企业的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业内部、企业间物质、能量等要素的交换与利用。与此同时,生态工业园区要为附近的社区寻求利益以确保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积极的。目前,我国运用工业园、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形式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工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工业园区6000多个。单就山东而言目前就建立了大小上百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规划既不同于一般的单个建设项目,也不同于区域开发项目,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传统的单个建设项目环评和区域环评比较而言,具有一些独特性。因此,迫切需要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有关的环境影响进行研究。
1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1.1系统性与独立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由企业内部系统、企业间的网络系统、非企业系统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呈现出较强的整体性,所以,环评指标体系要能准确的反应出系统的特征以及各子系统间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关系,指标体系中不仅应包括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各个层面的状态以及发展的指标,而且还应包含反应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指标。此外,涉及到生态工业园区中不同层次和部门的环评,为了满足系统独立性的要求,还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所以,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多个维度,并且各个维度之间要保持独立性。
1.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了能综合、全面和正确地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时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但是,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制度和环境因素的变量,这些变量中有许多难以量化,甚至不可能量化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在整个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中又不可或缺,这样,必须要用定性指标加以描述。在评价分析时,再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近似值加以反映。
1.3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反映真实的结果状态,而且还要反映出系统演替的过程。结果状态主要表征的是生态工业园区能力和水平,但是因为生态工业园区的社会与环境效益在短期内无法获取真实值,而且生态工业园区是效仿自然生态系统而构建的,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所以,在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时,既要包含反映现实稳定性的指标,而且还要包含反映动态性的指标。
1.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力求能够准确反映城镇工业园区各方面的状况和特性,指标设置应少而精,在实际分析中易于计算应用和评价分析。
1.5结构层次性原则
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呈现出结构层次性。其一是使用对象的层次性,既包括决策者、专业人员,也包括公众,三者使用的指标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别;其二,构成中国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不同层次的很多因素。进行分层次评价不仅能够得到总的评价结果,而且能够了解到每个层次的评价状况。因此,中国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是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结果清晰。
2生态工业园区环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因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构建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数据不足以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方面性能,比如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等进行有效的验证。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工业空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特别是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控制工业区噪声污染,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提升固废综合利用率,减少对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的危害,实现资源、能源利用减量化,推动工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充分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升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
3.1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是实施评价具体工作的起点,背景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环境现状,辅助识别环境问题和为影响预测和监测提供信息一般情况下,背景调查包括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经济调查、生态与资源环境调查和环境政策研究。
3.2规划分析
规划分析是对规划本身进行系统分析,它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定性判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规划分析包括规划一般分析和缺陷分析,规划一般分析从规划内容、组织和过程三个方向进行规划内容分析是一般分析的重点,工业园区规划的内容分析包括规划目标分析、园区现状分析和规划方案分析,它是针对被评价工业园区规划,以及与其相关的其它规划具体内容进行也就是说,规划内容分析是整个规划分析的核心,因为不同的替代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或效果不同,对环境与资源系统的压力、强度、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不同,其选择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替代方案分析包括方案的成本,包括污染排放与生态压力导致的外部成本,还包括替代方案的效益和效果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都离不开其主体的参与和资源运用,因此,规划组织分析也是规划分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规划组织分析即对决策管理层、智囊咨询层、实际操作层、资源安排层的分析。
3.3环境指标筛选与补充
初步确定的指标数目比较多,为避免信息重叠和确保指标的针对性和独立性、全面性,应对指标进行筛选与补充,筛选后的指标体系才是评价中使用的指标体系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与补充应遵循如下思路:对由初步确定的所有指标采用广泛的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技术,并根据规划环境评价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与补充,专家咨询应采用面对面交流或署名的形式,进行多次反馈;公众参与则是公众通过多种参与方式如因特网、意见箱、电话参与由公众对指标进行筛选与补充,最后由专业人员整理后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4城镇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取
4.1自然环境质量指标
(l)大气环境根据《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评技术导则对工业园区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情况分析,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园区建设期产生的粉尘和废气;②园区营运期区内工业和居民生活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污染因子为SO2、PM10、NOx以及其他特征污染因子所以,选择评价区域主要空气污染物(SO2、PM10、NOx等)各项平均浓度(mg/m3)、空气质量超标区面积(km2)及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曝露于超标环境中的人口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控制指标,选择主要工业区及重大工业项目与主要住宅区的临近度反映居民对工业园区在空气影响方面的主观接受程度。
(2)水环境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园区建设期所产生的泥浆和生活污水;②园区营运期由区内工业产生工业污水和区内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pH、COD、BOD5、NH3-N、总磷以及其它特征污染因子。因此,选择区域行业主要水环境污染物年平均浓度(COD、BOD5、石油类、NH3-N、挥发酚等)(mg/L)、区域水环境溶解氧浓度(mg/L)、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其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作为反映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选择万元工业净产值工业废水年排放量(m3/万元)、万元工业净产值主要水环境污染物(COD、BOD5、石油类、NH3-N、挥发酚等)排放量(t/a)、工业废水处理率与达标排放率(%)作为园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指标。
4.2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利用指标
城镇工业园区区域自然资源与能源的优势,为城镇工业园区内企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在资源使用方面,压力及响应指标分别选取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消耗量和综合利用率;在能源利用方面,压力指标选取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量、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t标煤/(a•万元•km2)),响应指标选取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率、能源结构(%)、增加循环经济指标和低碳经济指标,即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
结语
与城市工业园区比较,城镇工业园区外部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城镇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选取就需要突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给工业园区带来的经济价值。城镇工业园区与周围存在的农村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城镇工业园区在生产运营期间要提高“三废”的处理率和资源能源利用率,使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城镇工业园区规划其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应有所不同,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而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也需要在实践中充分地检验、证明。应逐步完善城镇工业园区规划的环境影响指标体系,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HJ274-2009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06-23.
[2]魏强.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9):11.
[3]田刚,彭应登,王瑞贤.生态工业园区设计在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3).
论文作者:刘兆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工业园区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指标论文; 城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