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建筑工程当中,许多地下室的内外墙、顶板和底板等都应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运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释放混凝土浇筑后的约束力,但是,假如在施工过程中不依照施工设计和规范来操作,是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就比如渗漏开裂,甚至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肋。
关键词:设计意义;设计原则;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意义及作用
1.1 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的意义
后浇带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与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密切相关,依据施工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梁板与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同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通过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的探讨可以促进后浇带技术的提升,有效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的收缩不均而造成的有害裂缝。后浇带施工工艺是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环节,应该对此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1.1建筑工程后浇带作用
(1)有效处理沉降差
可以依照建筑物现场地基中的上部结构设置、基础形式及持力层的状况等来决定设置后浇带还是留永久变形缝。假如高层建筑荷载大、地基持力层厚度过大、主体跟裙楼间悬殊差较大及压缩性很高等,就会造成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楼间的沉降量变大,这时就不能设置后浇带假如地基持力层上质良好,例如高层主体基础设置于卵石层上,或是使用的桩基础,它的沉降变形量将很小,这时可以把高层建筑与裙楼基础连成一体,不用设置变形缝,应用后浇带技术把建筑主体与裙楼间的沉降差异进行释放。
(2)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混凝上在早期硬结中会出现收缩,而己经建好的结构受冷会收缩,反之则膨胀。通常混凝上硬结收缩在施工后的2月内就完成了,可是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却是经常性的。如果在变形过程中受到阻碍,这时在结构中间就有温度应力出现,有可能造成结构物产生裂缝。而通过设置后浇带,在施工时混凝上能够随意伸展,使收缩应力缩减。混凝上中的抗拉强度能够与温度应力相抗衡,进而让建筑物抵制温度变化能力得到提升。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设计原则
后浇带施工的开展要遵循设计原则,只有符合设计原则的后浇带施工才能维护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质量的稳定性。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来严格执行,再辅助以科学的后浇带技术参数与合理的后浇带施工程序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应该对后浇带施工工艺不达标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技术培训,对于后浇带设置及管控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更应该严格处置。因为后浇带在建筑工程的结构中会发生瞬间的变形以及产生裂缝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2.1合理控制钢筋材料及间距
合理控制钢筋材料与问距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又一质量控制要点,一力面要合理控制问距,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中的核心就在于使建筑工程的结构具有整体性与完整性,而问距设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对后浇带问距进行选择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施工情况来采取多样的计算力法而定的,比如:温度的变化对后浇带问距的仲缩也有影响作用。另一力面要合理选择钢筋材料,经过调查研究显小,钢筋数量的多少及钢筋的不同形式对后浇带的问距也有一定的制约,应该依据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功能与性质对钢筋的各个力面加以严格筛选,在钢筋达标的前提下更加有利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工艺。
2.2后浇带处浇筑混凝施工措施
后浇带在浇筑混凝时候,首先要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杂物,除去软弱混凝上层和表层疏松的砂石,同时把两边的混凝上凿出凹痕,之后清洗干净,使两边的混凝上保持湿润,并涂上界而剂。在后浇带混凝上浇筑的时候,混凝上的强度等级必须比两边提升一级以上,同时在混凝上中加入一定的微膨胀剂,这是为了方便混凝上浇筑之后收缩变形,要控制好温度,一般要与两侧浇筑的混凝上温度低一些,这些需要专人负责。在后浇带混凝上浇筑之后,一定要把混凝上的养护工作做好。
2.3后浇带处防水施工措施
地下室后浇带的防水措施是施工最重要的部分。底板和外墙后浇带与两边混凝上接缝位置的防水采用的是把钢板止水带设置在后浇带中间部分,止水带宽为30厘米,厚为0. 3厘米,内置和外露部分均为巧厘米。根据后浇带的通长来设置钢板的长度,施工过程中为了与差异沉降等相抗衡,在底板后浇带下而可以设置钢筋混凝上抗压板。另外,外墙后浇带于施工后必需做好外防水,墙外挡上板的配筋和规格与底板抗压板类同,并在挡上而上贴好防水卷材,卷材的两侧必需露出预制板50厘米,之后涂抹上聚氨脂防水涂膜及做好厚聚苯板保护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工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好坏与否和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以及各项事宜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案和质保措施保障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在整体上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好坏与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希望本文可以给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定的启示,使其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进而从整体上全面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少鹏. 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 江西建材,2016,06:23+25.
[2]张修法. 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探究[J]. 江西建材,2016,14:92+97.
[3]许蕾. 刍议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63.
[4]刘忠洪. 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 信息化建设,2016,07:152.
[5]丁玉岭.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6,44:28-29.
[6]李媛媛.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居业,2016,10:101-102.
[7]汤佳菲. 后浇带的设置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D].北方工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赵宝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温度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工艺论文; 底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