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船舶机械维修设备维修后达到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论文_胡志恒,李家平

论船舶机械维修设备维修后达到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论文_胡志恒,李家平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4

摘要:机械维修是国民经济维持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做好机械维修工作,能使机械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达到维修费用最低,创造价值最高,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机械设备在制造维修时,为降低累积误差,通常是尽可能地提高零配件的加工精度,但是装配的结果往往精度提高不大.因此不能只依赖提高零配件的加工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装配工艺技术。

关键词:船舶机械;维修设备;装配精度;工艺方法

引言

随着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成本和技术本身的成熟程度都使得实施这些技术成为可能。因为状态维修的基础是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然而设备本身和有些故障的可监测性是有局限的,再加上监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某些监测诊断技术的高昂成本,使得在船舶机械中大面积推广状态维修会遇到困难。

1.针对性维修体制是按照设备综合管理原理和以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根据设备的型式、性能、使用条件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即状态维修、定期计划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等方式,并且对实行状态维修的设备推行以针对性项修为主的项修、大修两修制,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益最高的目的。针对性维修管理体制与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管理体制是不同的,状态维修通过状态检测了解设备的技术状态并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的优点是:科学、先进。问题是:这种技术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适用,也未必绝对有效,而且要有可靠的诊断技术为基础,投资大,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等。

针对性维修充分吸收了状态维修、定期预防维修、事后维修的优点,在三种维修方式中进行维修方式的优化,且把状态维修作为主要的推广方式。在状态维修中又对即将进行的维修类型进行合理的决策,从而形成了针对性维修体制的基本结构组成。因此,针对性维修体制的主要内容有:

(1)对设备进行分类,实行不同的维修方式(即状态维修、定期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等方式);

(2)实行点检制;

(3)定检定修(保);

(4)实行三检两修制(即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项修和合理大修);

(5)建立一整套维修和检测标准;

(6)调整组织机构和修订经济技术管理制度;

(7)加强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8)进行计算机辅助动态管理和辅助决策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针对性维修体制的特点是:

(1)它充分体现了设备综合管理的原则,并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

(2)它吸收并改进了设备分类方法,强化了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的维修管理,并按设备特点和状态,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充分发挥各种维修方式的不同适用性和有效性,以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

(3)在各种维修方式中,把状态维修方式作为主要推广的方式,并具体按三检两修制来实现,即在实行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项修和合理大修,并辅以必要的零修。这样,把维修工作的重心放到日常检查和日常保养维护环节上,把被动式维修转变为主动式维修;而且在维修工作中做到有的放失,防止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现象,体现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思想。

(4)充分利用故障诊断、信息管理和预测决策等技术,实行设备动态管理,使针对性维修活动建立在先进的科学基础上,将管理由经验方式向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科学方式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修配法在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中应用情况

修配法通常是指在零配件上预留修配量,在装配过程中,用手工锉、刮、研等方法修去该零配件的多余部分材料,使装一配精度满足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很高装配精度,而零配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可以放宽。缺点是增加了装配工作中的手工修配工作量,班组工时定额管理上不易预定,而且装配质量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在机械设备维修中采用修配法应注意的两点选择原则:

(1)在选择修配对象时,首先应选择只与装配精度有关的零配件作为修配对象,然后再选择易于拆装且修配面不大的零配件作修配件。这样选择装配质量有保证,手工劳动量也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2)合理确定修配件的尺寸及其公差,既要保证有足够的修配量,又不致使修配量过大.

例如:在修理船舶淡水泵时,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水泵发生滚键及叶轮键槽工作面磨损时,维修工作程序往往是先将叶轮键槽修补加工至标准尺寸,而把键作为修配件加工至预留修配量的基本尺寸后,经人工锉研配合安装以达到装配精度,这种选择过程就符合了选择原则的第一点,选择修配面不大的零配件作修配件的原则。

又如在柴油机滑动轴承的修理过程中,为保证轴承配合间隙和75%的接触面积,通常把轴承作.为修配件,轴承作为配件在制造中预留了合理的修配量,既保证有足够的刮、研修配量,又不至过大,装配时由工人进行刮、研,进而达到配合间隙和润滑等装配精度要求。在齿轮泵的修理过程中,出现齿轮两端面磨损严重的情况时,为保证齿轮端面与泵端盖的配合间隙在0.04一O.O8mm在内,通常是把齿轮或泵壳作为修配件进行机械磨削后,再进行手工研磨,保证表面光洁度在Δ8以上: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可见修配法在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应用,降低了配件的机械加.工精度,非常适合维修行业单件配制加工的特点,解决了因机械加工设备不足影响维修质量的问题,只是要求维修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3.促进船舶机械针对性维修体制实施的几点建议

目前在船舶机械中全面实施针对性维修体制可能还有一定的阻力,但是针对性维修体制所具有的诸多优点,无疑会使船东和其它方面冲破这些阻力。目前做好以下工作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1)积极宣传针对性维修体制的特点,让更多的船东接受针对性维修的思想。由于目前的船检规范中并未规定强制实施哪种维修方式,船东仍然可以在维修方式中进行选择。因此,使船东从传统的定期预防维修思想中解放出来,真正认识到针对性维修的优点,是决定针对性维修能否在船舶机械中推行的关键。

(2)建立社会化的监测分析机构。从船东和船级社目前的技术力量,要完成所有船舶机械中采用状态维修机械的监测和监测标准的制订工作是困难的。如何利用社会上现有的分析力量(特别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参与这项工作,是保证这项工作迅速开展的好方法。事实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所拥有的分析设备和人员,在船级社的指导和船东配合下,完全可以为船东和船级社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3)必须协调好简易诊断与精密诊断的关系。实施针对性维修,状态监测是基础,也是关键,日常的点检工作(简易诊断)与定期进行的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精密诊断)工作都很重要。让船员参与日常的监测工作是确保针对性维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为船员是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设备状态如何,船员最清楚。事实上,由于船舶流动性大,日常的监测工作(或日常点检工作)也只能由船员完成。

因此,在船上配备一些简易诊断仪器,在不给船员增加过多的工作量的情况下。让船员完成日常的监测工作和个别的定期点检项目,这样与岸上的检测机构的精密分析仪器互相配合,可以达到良好的状态监测效果,一些机械故障也可在开展这些日常监测工作的同时得到排除。

4.结束语

总之,在船舶机械中推行针对性维修体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维修费用,提高船舶运行的可靠性和营运效率。这项工作的关键是船舶机械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以及基于状态监测的维修决策。航运界等应把握机遇,积极开展工作,使针对性维修在船舶机械领域中得到推行。

参考文献:

[1]顾启成.浅议船舶机舱设备维修与保养的新思路[J].科技创业月刊.2015(19):67.

[2]田志国.船舶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J].科技风.2015(07):24.

论文作者:胡志恒,李家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论船舶机械维修设备维修后达到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论文_胡志恒,李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