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在已有建筑物的泥炭质土地基上进行静压注浆的加固方法与应用,并对其应用条件与加固效果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地基加固;静压注浆;泥炭质土地基
0、前言
镇江江奎集团因生产规模扩大,于2008年6月在装配车间东侧外伸6米构成36.00×6.00m2的三层办公兼生活的附属车间。附属车间为砖混结构,南北向展布,参照装配车间的地基勘察资料而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20米,基础埋深2.00米。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后,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量达285mm,最大沉降差16mm,墙体出现八字形雁形裂缝,其裂缝宽度最大值30mm,严重影响生产使用,必须即时采取措施。
1、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为古河道,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经补充勘察后,附属车间基础持力层为②层泥炭质土,该层土坡度变化大,底板埋深7~12m,有机质含量高,灼失量30-45%,可见腐烂的木质和大孔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天然含水量w=70.3~129.1%,w平均值=85.8,天然孔隙比e=1.65~2.39,e平均值=1.738,液性指数Il=1.95~2.93,Il平均值=2.15,Es=1.5~2.5MPa,本场地泥炭质土具有孔隙比大、高压缩性、低强度、有机质含量高、欠固结的特点。
2、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
(1)、未经勘察设计,盲目建筑;(2)、基础持力层为②层泥炭质土,地基强度显然不够;(3)、②层泥炭质土底板(下伏③层土的顶板)坡度大,南北向坡度15-18%,东西向坡度平均值21%,往东侧急剧加深,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由于地基强度不够,主要受力层压缩性高、坡度大易产生变形,综合考虑各项施工因素,经研究决定,采用地基加固补强措施。
3、确定泥炭质土地基的注浆方案设计
(1)、附属车间堆满设施,场地条件受限制,压密注浆具备施工条件,其他加固方法难以选用。
(2)、能否采用压密注浆方法?设计决定采取试验孔先行验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场地东南和东北侧的泥炭质土较厚地带15米的空地上,先行施工两个试验性质的注浆孔,下管深度2.70米,注入1.5T的灰浆,20天后开挖深度3.50米,开挖情况显示泥炭质土与水泥浆参和较好,结构得以加强,状态呈软可塑状,颜色变为灰-灰白色。开挖现场用取土器套取8组试样,对比压密注浆试验前后的结果,试验后泥炭质土的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且有机质的含量越小,注浆加固的效果越好,只要控制好注浆灰浆量就能满足拟建物的地基基础强度与变形要求,因此,可以选用压密注浆的加固方法。
(3)、扩散半径的确定: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考虑到本车间的勘察资料和实际情况,具体布孔的原则如下:⑴由于基础宽度较小,必须限制孔距和线距。经试验,注浆孔于沿内外墙边缘处布设,平面上孔间距1.00米,内外墙交叉布设,离墙处0.20米,绝对误差不允许超出该范围内的0.03米,要穿凿基础,注浆孔垂直度偏差不允许超过0.05;⑵不均匀沉降较大、地层坡度大的区域,孔距要加密至0.60-0.80米,东边线基本是0.60m;⑶考虑泥炭质土的软弱性,注浆量要适当增加,注浆时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尤其是地基浅部5.50-2.00m,应比深部每米平均注浆量增加至25-35%;⑷在泥炭质土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小的部位,应加强注浆量。
(4)、允许注浆压力的确定:通过注浆试验确定。泥炭质土地基强度低,注浆压力不宜太大,应采用低压慢注的方法,可采用静压注浆,本次注浆压力在0.2-0.5Mpa,实际施工一般采用0.2MPa。
(5)、灌浆材料的选择:针对本次灌浆的目的,即改善土的力学性能,矫正不均匀沉降,以及泥炭质土的特点,注浆材料应着重于补强、速凝、减水三个方面,并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选择以下注浆材料:⑴4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⑵早强外加济:水玻璃(玻美度35-40º);⑶水;⑷减水济:NN0(粉状亚甲基二奈磺酸钠)。配比:灰∶水=1∶0.53(体积比),水泥浆∶水玻璃=1∶0.20(体积比),水泥∶NNO=1∶0.01(重量比)。
4、施工
根据地层坡度情况确定成孔深度;所有钻孔均要求干钻;采用吸浆量在设计压力下为0并稳定5-10min为结束标准;施工流程:首先施工沉降量较大的部分,即八字形下开口部分,并适当增加注浆量,再施工沉降量较小的部分;注浆时应密切注意建筑物及裂缝的变化,从而决定注浆量;注浆时采用隔孔注浆;对于每个孔的施工,按以上原则把各孔编为两个工序,先对工序孔I进行施工,再对工序孔II施工。钻孔深度应控制在③层土的顶部,以进入该层土30-50公分为准。
5、注浆效果
(1)、施工结束15天后,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检测,静探Ps值前后对比有了较大的提高(约1.4-1.6倍);(2)、比较注浆前后的土工试验成果,其强度与变形指标可提高1.30-1.50倍。通过提高后的承载力与压缩模量检验地基基础强度与变形,可以满足设计要求;(3)、施工前在裂缝部位做了6个观察点(裂缝较大处),划上直线作记录,经注浆后裂缝宽度一般已收缩到规范允许范围,说明注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4)、该工程峻工后,设置了5个沉降观测点,经过3年的观测,沉降不明显,未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未出现新的裂缝,说明注浆是成功的。
6、结论
(1)、压密注浆方法对加固泥炭质土地基有一定效果,本场地的承载力提高系数可达1.3,变形控制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及土层坡度合理部署注浆孔方可取得效果;(2)、设计时须结合地基土层的实际情况经试验后、并注意控制注浆量方可取得较好效果。(3)、限于注浆方法和地基条件,本地基加固方法仅适用于低层次、荷载不大的建筑。(4)、有机质的含量越小,注浆加固处理的效果越好;由于条件不够,该工程中未能进一步确定有机质的含量与压密注浆加固效果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装配车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附属车间压密注浆报告》(地质队内部资料).
作者简介:
丁剑辉(1969.01-),男(汉族),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检测工作。
论文作者:丁剑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注浆论文; 泥炭论文; 地基论文; 有机质论文; 坡度论文; 车间论文; 裂缝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