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续篇研究的重大意义——写在《〈资本论〉续篇探索》一书问世之后〔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论文,续篇论文,马克思论文,写在论文,一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末,曾计划把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成果,以《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总标题,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成六册书来写作和出版。这六册书就是:第一册《资本》(其本身又分为《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第二册《土地所有制》;第三册《雇佣劳动》;第四册《国家》;第五册《对外贸易》;第六册《世界市场》。马克思后来完成的伟大著作《资本论》,就是在写作《资本》的《资本一般》篇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的。马克思在自己的经济学手稿和与别人的通信中,曾多次指出,在《资本论》之后,还应当有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的“续篇”。1862年12月28日,马克思在快要写完自己的第二部庞大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手稿)时,致信给自己的朋友库格曼说,他将先集中精力完成《资本论》,因为这是“精髓”,是人们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不包括“竞争”、“信用”等内容。在此以后,他如果有时间将按照六册计划继续写《资本论》的续篇,如果没有时间,别人就容易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去探讨了。《〈资本论〉续篇探索》一书(以下简称“本书”)就是我国学者按照马克思的遗愿,经过集体努力完成的专著。全书共11章,《前言》说明了本书的目的,第一章论述“六册计划”的形成,最后一章论述“六册计划”和市场经济理论。其余各章分别论述六册计划中各篇和各册的内容。
马克思的“六册计划”包含着他的经济学理论的庞大而完整的结构体系。它形成于1857年中期到1859年初期,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历时15年的思想结晶,是要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考察的计划,所依据的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它的体系安排遵循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进程和现实历史的进程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本书从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各种摘录笔记和方法论上探讨了“六册计划”的形成过程,考察了马克思在这期间先后拟定的九个计划方案。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就把他原来的“六册计划”放弃了。本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资本论》的内容相当于《资本》册的“资本一般”篇的内容,并在分析资本一般性质的限度内,论述到了《资本》册后三篇和《土地所有制》册以及《雇佣劳动》册的某些内容。《资本论》并没有取代“六册计划”。在《资本论》三卷中有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写“续篇”的想法。马克思的“六册计划”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分别论述“六册计划”的各篇和各册的内容时,本书的作者们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需要从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书信中,把有关论述、提示等材料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本人的方法论,探索马克思的思路,大致弄清六册书的基本轮廓和内容,绝不能离开马克思的思路任意发挥。作者们特别着力于挖掘《资本论》中没有提到或没有充分阐述过的观点和提法。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力图说明马克思的有关学说的现实意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客观现实情况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考察“竞争”篇的部分,论述了竞争学说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资本论》中关于竞争的论述与“竞争”篇的联系和区别,竞争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作用,竞争与价值、价格和供求的关系等。这一部分以相当长的篇幅分析了马克思关于市场问题的论述和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市场经济很有启发。本书论述“信用”篇和“股份资本”篇的部分,除论述了“信用理论”和“股份资本”理论的基本原理外,对信用和股份资本在马克思之后的现实发展作了说明,论述了它们在当今世界和各国经济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特别是论述了股份资本的发展如何导致了资本集中和垄断,论述了当代股票市场和证券交易所的性质和作用,并探讨了股份制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及股份制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等问题。本书在论述《土地所有制》册和《雇佣劳动》册的内容的章节,对马克思的土地所有制理论和雇佣劳动理论作了全面叙述。不但研究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论述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土地所有制和地租形式,以及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论述雇佣劳动的章节还分析了随着机器大生产而形成的“总体工人”形式,雇佣劳动的需要体系和劳动市场的工资波动。这些理论对于认识当今世界劳动市场的状况以及工会在劳动市场上的作用,对于我国培育劳动力市场都具有启发意义。
论述《国家》册的部分,对于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概述,叙述了国家经济职能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面,分析了国家如何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同时论述了人口问题以及“非生产”阶级的性质和作用。本书后面的论述《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两章,分别叙述了对外贸易、国际价值和比较优势的理论,特别是关于世界市场和国际经济关系的论述,补充了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世界市场发展的大量现实材料和新现象,特别叙述了当今时代生产资本国际化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国际信贷的发展和各种新形式、跨国公司、国际经济一体化各种形式的发展等,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世界市场上充分展开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本书最后一章全面论述了“六册计划”和市场经济理论,实际上是着重阐述研究马克思的“六册计划经济理论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的。本章说明,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体上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必然存在市场经济。和目前有些人否定劳动价值论相反,本章充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并展开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定与要素配置的关系、价值规定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等,阐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学术界,研究马克思“六册计划”经济理论体系尚属空白,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在国际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刚刚起步。本书最后设有“附录”,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研究这项课题的概况和各种不同观点,可供参考。本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1.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把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对象等同于《资本论》的对象,以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只抽象地研究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而不研究社会经济总体这个生动的有机体的现实运动,以致使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过窄。“六册计划”的研究,能使我们大开眼界,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作法,拓宽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建立能指导现实经济运动的经济学新体系。2.在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已经过时,从而否定劳动价值论,甚至有人“批判”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并不加批判地以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的经济学。本书的探讨用事实作出了回答,证明马克思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现实具有的重大指导作用。
注释:
〔1〕该书由汤在新主编,张钟朴、成保良副主编, 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于1995年9月出版。
标签:资本论论文; 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