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183;重点#183;措施——“九五”——201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我国农业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措施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根据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中国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和《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持续增长,膳食结构从小康型转变为营养型。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建成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科学技术要紧密围绕上述目标,实现四个结合、四个转化,即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逐步向知识技术密集转化;手工劳动与半机械化、机械化相结合,逐步向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转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化经营、科学务农转化;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大幅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体系。
到2000年,农业科技工作要为农业上新台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服务。
——粮食总产达5000亿公斤,棉花总产达525万吨,其他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农业科技重要领域达到8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从现在的35%提高到50%左右。在土壤改良、作物多抗性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多熟种植、高产栽培、生物防治等优势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种草种树,增加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控制耕地、草地退化沙化,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到2010年,农业科技要为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生活从小康型转变为营养型服务。
——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农业技术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提高到60%左右。
——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在耕、播、管、收等主要田间作业、畜禽、水产饲养以及农产品产后贮藏、加工等基本实现机械化、部分实现半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大力开发高技术、新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农业的主要生产、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应用于动植物育种和繁殖、病虫和疫病防治、农产品加工和农业食品等主要领域,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
——进一步开发食物源和营养源的科学技术,挖掘动植物蛋白质的增产潜力,加快食品、饲料工业的发展,为改善城乡人民的膳食结构,提供营养丰富、经济实惠、多样化的食品。
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重点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九五”——2010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在充分调查分析国内外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农业科技工作六大研究目标,为国家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农业资源环境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佳,后备资源不足。这些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和障碍因素。为此,在“九五”期间,要充分开展学科间的协作,针对农业自然资源紧缺和转换效率低的问题,重点研究资源的农业转换机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新技术、新方法;针对农业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的突出问题,研究退化成因、环境效应及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控制方法和技术原理;针对农业资源环境家底不清的问题,开展特定农业资源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及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为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和高效转化利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预期到2000年,在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综合利用能力及控制环境质量等方面,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技术原理和途径;部分技术成果直接进入市场,促进新兴技术产业的形成;农业资源环境的基础性研究得到明显加强。
2.植物生产力
目前,我国谷物、棉花、油菜籽、薯类等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花生、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大豆、甘蔗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农作物产品人均占有量低,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为此,在“九五”期间,要坚持以常规技术为主,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作物种质资源、高产优质抗性育种、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土壤培肥和提高化肥利用率、节水灌溉增产技术、旱作农业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用化等主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和新的突破。其中水稻、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小麦、棉花、谷子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旱作农业技术的自然降水有效利用率达到每毫米生产粮食0.4-0.6公斤,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5%-8%左右,一些生物技术开始实用化,使科技进步在增产中的份额有新发展。
3.动物生产力
目前,我国肉类、蛋类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我国畜禽出栏率低,生产性能低。草地沙化退化,超载过牧,生产力低。一些疫病死灰复燃,出现新的蔓延趋势,严重阻碍了动物生产力的提高。为此,在“九五”期间,以保护生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培育畜禽良种、改良和建设草地、蛋白饲料开发和畜禽主要疫病防治为重点,提高肉、蛋、奶产量和质量,使良种普及率提高到50%以上,饲料报酬明显提高,规范化良种瘦肉猪由5:1降到3.5:1,肉鸡由3.5:1降到2.2:1,蛋鸡由4:1降到2.5:1,控制和基本消灭重大疫病危害,使畜禽死亡率下降到10%左右,畜牧兽医科技接近或达到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4.主要类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五”以来,我国区域农业以中低产田改良、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进入九十年代,可持续农业已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刻不容缓地把区域农业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展主要类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要在“八五”五大片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主要类型区。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沿海外向型和城郊型农业综合试验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商品型农业综合试验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建立治理型农业综合试验区。在分析主要类型区农业要持续发展限制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包括提高农产品产量,改良农产品品质,节约农业自然资源,增强农业抗逆性,提高农产品价值含量和减少污染等方面技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和相应的科技支持咨询系统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试验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类型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实现:食物安全,即增加农产品总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改善农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环境,使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5.农产品产地加工转化增值技术
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产出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特、优新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和出口创汇能力,但是,农产品产地加工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收后产地贮藏保鲜和运输不当,损失较严重;加工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难以上档次;加工品种单一,商品质量不高,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又缺乏竞争能力。为此,在“九五”期间,要发挥农业系统优势,加强主要果品、蔬菜产地贮运保鲜原理及调控技术,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功能性食品和食品营养价值评定,以及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有害物质监测技术等研究,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
预期2000年,提出主要果蔬贮运保鲜技术和生理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提出农畜产品深精加工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出一批新产品和营养保健功能性食品;提出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6.农业和农村经济
在“九五”期间,迫切需要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开发:农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经济与结构分析,农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政策选择,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六大研究目标,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微观到宏观,“三个层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加强基础性研究)、“三类研究”(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覆盖了农业行业的主要问题,是一个既有广度又有重点的“九五”科技计划选题建议。
三、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措施
1.制定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要根据农业科技工作长期性、地域性、综合性和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特点,制定农业科研机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吸收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合理流动的政策;提高科研效率,多出成果、快出人才的政策,以促进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两级农业科研体制。通过深化改革,“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加快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步伐,建立起按农业区划设置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的农业科研体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属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应成为全国综合性的农业科研中心,优化学科结构,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着重研究解决全局性、方向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面向全国,组织重大科研任务和各项科技服务,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科学院,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着重解决本地区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对全省农业科研工作进行指导与协调。地、市一级农业科研机构,应在全省统一规划下,保留具有地区特色和科研优势的科研机构,纳入全省农业科研体系,其余的科研机构通过调整,逐步转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3.大力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根据农业科技工作以社会整体效益为主的特点,应建立国家投资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拨款制度,并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提高农业科技工作投资的强度,逐步达到占农业总产值的1%以上。
要从国家增收农产品技术改进费、耕地占用费、畜禽屠宰税和粮食发展基金中,提取1-5%的经费,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
农业科研机构要通过技术开发和创办科技企业等形式,增收创汇,以补偿科研机构的事业费不足。
4.培养跨世纪的宏大农业科技队伍。要通过进修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建立继续教育和定向进修制度。特别要加强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倡到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新问题,出国进修、考察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提高科技水平。
农业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招收结构。招收学位研究生,为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输送跨世纪的科技人才。
5.进一步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对重点室进行整顿、完善和更新。在配备常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配备大型仪器和成套设备,实现实验研究手段现代化,并继续筹建一批国家、部门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科研机构的试验场、基地,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基础建设,逐步实现各项田间作业机械化、系列化,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
6.积极推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各种途径,推进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私人团体双边或多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人才、技术、资金引进,着眼于提高科技能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