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生态文明观及其现实意义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起
倪富静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部,北京 100091)
摘 要 :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就天人关系而论,孔子语人以“则”,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就人与万物的关系而论,孔子示人以“仁”,主张依时、依量地获取动植物,节约自然资源;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孔子教人以“克”,主张约束自己的贪念与私欲;就生态资源享用而论,孔子慨叹以“乐”。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的当下,挖掘并践行孔子的“则”“仁”“克”“乐”四字理念,有助于构建生态性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而更好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关 键 词 :孔子;乐山乐水;生态文明观
习近平同志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即要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确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努力维护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照孔子的看法,就是要践行“则”“仁”“克”“乐”四字理念,实现天人合一,达到乐山乐水的生态境界。习近平同志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因此,结合《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孔子诗论》等文献[注] 研究孔子的生态文明思想,应以《论语》为基本文献。此外,《孔子家语》《孔丛子》《孔子诗论》也都可以参考。《孔子家语》和《孔丛子》的真伪虽然仍可讨论,但因其在历史上产生过影响,所以也可以作为展现孔子生态思想的材料。当然,为严密起见,应尽可能地对所引材料找出旁证。关于《孔子家语》《孔子诗论》《孔丛子》真伪的讨论,可参看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语通解》,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版;李学勤:《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载《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第60—64页;黄怀信:《〈孔丛子〉的时代与作者》,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第31—37页;李存山:《〈孔丛子〉中的“孔子诗论”》,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3期,第8—15页。 ,充分发掘孔子的生态智慧,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寻找思想支持和智慧指导,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生态学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86年首次提出,用以指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17;当代生态学还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观则是对上述关系进行哲学思考,从而探索人类与其他生物存在的规定性。思考的契机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爆发,其根本指向在于确立人对于自然的道德责任,促进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协同进化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没有生态学、生态危机等概念,但生态文明观素来有之。从“三才之道”“天人合一”等思想可知,中国人从来都是以道德态度对待自然的。可以说,生态是“中国哲学固有的、本质的维度”,“儒家哲学就是生态哲学”[3]。“则天”的天人关系论、“仁”的生态德性论与生态共同体论、致力于“仁”的生态工夫论、乐山乐水的生态境界论等四方面内容,是孔子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亦是儒家生态哲学的应有之义。
一 、“则天 ”的天人关系论及其现实价值
“天人合一”是儒家天人关系论的普遍原则,表达了中国人根植于自然、协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生态性存在方式。“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的“则天”说,是孔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表述。孔子肯定天之生育万物的自然性,主张“则天而行”。
照片中,正在寻找行李空间的杰斯纳(Jessner)意外地打开了车尾的发动机盖;另一位编辑施巴尔(Sparrer)则在专心致志地编辑着短信,而这就是我们在制作选题时的日常。枯燥?当然不会。因为在这些乏味照片的背后,测试充满了乐趣与激情。
(一)天生万物
孔子认识到天所具有的自然意义,认为天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更是人类行为的参照。天所具有的“生”之特性的生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自然运行的善和目的性。
《论语》记载: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扩大文化资源受众群体或是提供更完善的受众服务,首先要突破传统媒介单一传播渠道,利用新型媒体社交平台,密切联系群众生活,提供相应服务。目前,在多类社交平台中,微信作为联系群众生活密切、受众年龄层次较多的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营销或文化推广平台。微信这一应用自2011年推出以来,用户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2月,微信全球用户月活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微信广大的受众基础可以为《清宫扬州御档》档案资料的推广提供极大的便利,使得档案资料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4]2526
从生态的角度看,孔子认识到天所具有的能够化育万物的生命性,人也应该参照天的运行规律进行活动,体现了孔子对于天的自然意义、价值意义的肯定。天生万物是其自然意义,天的运行给人的行为以启示则是其价值意义。孔子认识到天、地、人都处于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之中,与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勒的“生态系统”理论[2]20有相似之处。
天生万物的重点在于“生”,如果没有“生”之特性,就不会有生命的存在。因此,天生万物就是一种善。这也是天的目的性,正如蒙培元先生所说:“所谓‘生’的目的性,是指向着完善、完美的方向发展,亦可称之为善。善就是目的。”[5]我们认为,儒家哲学中所讲的天体现了宇宙生生不息的“合目的性”,即自然在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向着完美、和谐方向发展的态势[6]。当代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说:“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进化中的生态系统中,确实有着美丽、稳定与完整。这个世界有一种自然的、现实的朝向生命的趋势。”[7]在他看来,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也体现出一种生命性。
(二)则天而行
孔子认为,人应当“则天而行”。《论语》记载: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4]2487
何晏引用孔安国之解曰:“则,法也。美尧能法天而行化。”邢昺说:“则,法也,言大矣哉。尧之为君也,聪明文思,其德高大巍巍,然有形之中,唯天为大,万物资始,四时行焉。唯尧能法此天道而行其化焉。”[4]2487
尧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典范,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孔子对尧“则天”之行为大加称赞,表明他也是主张人类要“则天”而行的。《中庸》讲:“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朱熹注曰:“律天时者,法其自然之运。袭水土者,因其一定之理。”[8]这进一步说明孔子对于自然运行规律的遵循。
(三)现实价值
邢昺说:“此章言孔子仁心也。钓者,以缴系一竿而钓取鱼也。纲者,为大网,罗属著纲,以横绝流而取鱼也。钓则得鱼少,纲则得鱼多。孔子但钓而不纲,是其仁也。弋,缴射也。宿,宿鸟也。夫子虽为弋射,但昼日为之,不夜射栖鸟也,为其欺暗必中,且惊众也。”[4]2483“纲”是大网,所捞必多,对于鱼类,进而言之对于自然是多余的伤害。“弋”是带线的箭,“宿”是归宿之鸟。宿鸟归飞,幼鸟盼归。射杀宿鸟,幼鸟失恃,毁掉两代生命,断非仁慈之心所能忍受。此乃孔子以仁爱之心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鲜明写照。直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的谚语,这可以说是孔子“弋不射宿”思想在百姓生活中的表现。
所谓“克己成物”,就是不断克服自己的私欲,真正把仁爱之心用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实践中,成就万物之性。《论语》记载:
根据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10]5。同时,338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2 464天次[10]7。黄河、松花江、淮河与辽河流域呈轻度污染,海河流域呈重度污染[10]19-23。地下水监测点共有6 124个[10]28,水利部门流域地下水的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水质较差的测站比例为56.2%,极差的测站比例为19.8%;“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10]29。土壤侵蚀总面积达294.9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10]36。空气、水、土壤,哪一项不是直接关乎人类的存亡呢?可是,如今这些资源却被严重污染和破坏。试想,如果没有洁净的空气、健康的水源和土壤,就算人人金玉满堂,又能存活多久呢?因此,人类必须要反思生态环境现状,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倡导回归传统,从古圣先贤那里获得一些启示。只有重新审视孔子的天生万物理论,人类才能够明确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性联结,看到人与自然之间不可隔断的依存性联系;只有再次学习孔子“则天而行”的智慧,人类才能够真正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而言,孔子的天人关系论还是一种理念。但是,我们不能轻视这种理念。因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就是人的理念问题。只有人类彻底转变二元对立的观念,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然,把自然当作与人类平等的主体看待,进而有效探讨二者之间的主体性关系,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数据计算对比显示,实验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有效率85.71%对比参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 、“仁 ”的生态德性论与生态共同体论及其现实价值
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仁”德。“仁”之基本内涵是“爱人”。从“仁者爱人”的立场出发,孔子主张有道德地对待自然存在物,即依时获取动植物、依量获取动植物,节约自然资源。这样,孔子所讲的“仁”就不仅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德性伦理,也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
(一)仁者爱人
“立人”“达人”都是以己心推人心的表现,都是为他人考虑的善行,是爱的表现。具体来说,爱他人包含的内容很宽泛。《论语》中提到的凡是对人恭敬、宽厚、忠心、信任等高尚的情感,都是“爱人”的表现。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发展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的工农业生产。通过吸收资金和技术,利用区域内外的资源进行生产,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扩大,并对区域内其他产业和部门带来乘数效应,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工业化为城乡居民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业与人口的集聚也带动乡村土地流转加快,进而耕地也得到了保护,促进江阴经济的良性发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4]2504
邢昺疏曰:“子曰‘爱人’者,言泛爱济众是仁道也。”[4]2504也就是说,以仁爱兼济的态度对待众生,是仁道的核心内容。
当然,仁爱有一定次序,即以爱自己的亲人为第一要义。《礼记》记载: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11]1629
孔颖达疏曰:“先亲己亲,然后比亲及疏,故云‘亲亲为大’。”[11]1629“亲亲”的基本内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孝悌之道。
(二)推己及人
“仁者爱人”始于“亲亲”,但不止于此。孔子所讲的仁爱是一种由己及人,不断外推的道德践履。《论语》记载: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2479
孔子认为,“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论语》记载:
(三)仁爱于物
孔子继承黄帝“仁厚及于鸟兽昆虫”的思想[12]275,尊重动植物繁育生长的规律,教导人们依时、依量地获取动物和植物,节约和珍惜自然资源,以仁爱之情对待万物。在孔子那里,道德共同体的范围既包括人,也包括物。生态动植物观和资源节用观是孔子生态共同体论的主体内容。
1.使用有方。在古代社会,动物和植物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衣物、交通工具等事物的来源,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孔子重视自然,主张对于动物、植物的使用要有一定的规范。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4]2502
第二,作为衣物的动物。动物的皮毛可做衣服,即所谓的裘服。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4]2475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4]2478可见,裘服是比较贵重的物品。孔子讲:“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4]2494裘服的穿着搭配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第三,作为交通工具的动物和植物。春秋时期,马车既可以用于战争,也可用于日常出行,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四匹马所拉的兵车称为“一乘”,孔子所说的“千乘之国”即指拥有很多兵车的诸侯之国。在使用马匹的时候,孔子的高徒颜回主张不穷其力[12]222。此外,孔子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马融注曰:“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4]2473此处所说的“桴”就是用竹子所编成的小木船,是用植物制作的简单交通工具。
第四,作为礼物的动物和植物。春秋时期,人们初次见面所送的礼物称为“贽”。《左传》载:“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粟、枣、脩,以告虔也。”[13]可见,动植物是人们所互赠的礼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上面所提到的,学生初次去见孔子时送上的十条干肉,这可以说是学费,也可以说是见面礼。《论语》中还记载了阳货送一只小豚给孔子作为礼物的事[4]2524。
孔子认为,人们见面互赠礼物的这种礼仪是很重要的,不可废弃:
2012年围绕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上海市水务局搭建了满足市、区(县)两级统一应用的普查信息管理平台,在各专题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河湖、水务工程等9个专题基础信息的较为完整的水信息数据库。
币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14]149
马承源先生解释说:“《说文》云:‘币,帛也。’经籍或解释为钱、货、圭璧。帛为缯、缣素之类。《周礼·天官·大宰》:‘币帛之式’,郑玄注:‘币帛所以赠劳宾客者’,则是礼品的泛称。此处是由《木瓜》诗中‘琼琚’和‘琼玖’等所报赠玉器引伸(申)出来的礼品的称谓。”[14]149周凤五先生解释说:“古者相见必以贽,《周礼·太宰》‘币帛之式’,郑注:‘币帛,所以赠劳宾客者。’……简文论《木瓜》之朋友赠答,连类论及宾客币帛之不可废。”[15]
2.获取有道。既然动物和植物有巨大的使用价值,那么人们势必会采取一些获取它们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孔子主张用仁爱的态度,即依时而取、定量而取,反对赶尽杀绝、一网打尽。这是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周期的尊重,也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的遵循。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关联,因而是具有生态意义的。
第一,依时而取,遵循动物和植物自身的繁殖规律。孔子说:
柴于亲丧,则难能也;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恭而以恕,是以日。[12]141
高柴以仁爱之心对待初春时节的动植物,得到孔子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这足以说明,推己仁爱于自然万物是孔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孔子还举出商汤“恭而以恕”,即网开三面的例子进一步论证,足见其关爱动物之情。《礼记》记载: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11]1598
这里,孔子强调按照时节规定伐木狩猎,把尊重动植物的生命和价值、保护动植物的行为上升到了敬孝天地的高度。在这种观点之下,动植物成为和亲属一样值得予以道德关怀的对象。
“天脊化肥专营店”是天脊集团市场深耕终端发力的“桥头堡”。天脊集团以基层网络建设为重要抓手,把“给政策”扭转到“教技能”上来,积极推进重点门店向天脊化肥专营店发展升级。今年验收通过200家,在三年内至少建成1000家以上天脊化肥专营店,让其成为农民丰收交流、科学种田案例示范、增产增效成果分享、农民致富亲身体验的“新时代天脊助力乡村振兴喜悦舞台”。
孔子将不“以时”获取动植物的行为视为“非孝”,实际上也是想通过这样一种伦理警戒来教导人们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虽然孔子并没有生态哲学的概念,但他所倡导的这种敬畏自然和敬畏生命的态度却是现代生态哲学所重点强调的内容。
第二,定量而取,反对赶尽杀绝: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4]2483
毋庸讳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既是相互依存的,也是相互对立的。但随着私欲的膨胀,人类似乎忘记了这种依存关系,总是无限制地攫取自然资源,企图征服自然。20世纪以来,愈来愈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俨然已经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如恩格斯曾经所言的“自然报复”[9]。虽然生态环境危机始于率先启动现代化进程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如今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棘手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已经死亡的动物,孔子也以哀悯之心待之:
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则藏之以帷,狗则藏之以盖。汝往埋之。吾闻弊帏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焉。”[12]567
这是说孔子让子贡好生掩埋已经死亡的狗,由此可见孔子的博爱之情。
民生水利建设速度加快。全年解决了100万农村牧区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全国规划内新增的11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66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如期完成规划内61座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了85个中小河流近期规划治理项目,并加快实施120个2013—2015年规划治理项目。全力实施京津风沙源、坡耕地改造等重点水土保持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50万亩。
此外,孔子继承帝喾“取地之财而节用”的节俭美德[12]279,明确强调“节用而爱人”[4]2457和“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12]252,教导人们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孔子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4]2466,所以他以“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的节俭之行,作为贤明君王行礼之要[12]49。针对齐景公“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的奢侈行为,孔子说:“政在节财。”[12]161
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如财务专业,大型财务软件日益完善,已经取代普通的会计工作,这个岗位所需的人工越来越少。机器制造,流水线,已经让大批工人下岗。阿尔法狗的出现也进一步证实未来机器将取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人才培养一定要及时做出调整。就计算机专业而言,惊人的知识点及更新速度,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掌握全部。即使是一个专业,也有非常多的研究方向。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只知皮毛,未有精通的点,将难在就业时拥有核心竞争力。而任何一个专业的任何一个知识点,要想获得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就必须深入研究,付出大量的努力。
(四)现实价值
孔子所讲的“仁”到底是什么呢?仅是止于人伦关系的爱吗?显然不是。 由上述内容可知,孔子的“仁”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生命关怀。其中既有人伦关怀,亦有生态关怀。在这种生命关怀之下,人对于自然界担负有高度的道德责任。利奥波德认为,人类与自然物同处一个共同体当中,只是其中的平等一员。因此,人不应以征服的态度对待其他共同体成员[16]194。显然,利奥波德与孔子的思想是高度相契的。
丘闻之,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其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其渊;覆巢破卵,则凰凰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者也。鸟兽之于不义尚知避之,况于人乎?[12]265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自己文化中固有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力研究孔子的生态动植物观和资源节用观,积极宣扬这种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人类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本应该担负的道德责任,从而推动生态保护实践的进行。具体而言,首先,我们应该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各项保护动植物的法规,严厉打击非法贩卖动植物的行为;其次,必须要严格控制动植物等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强度和范围,尽量做到依时和依量获取,充分尊重动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
三 、致力于 “仁 ”的生态工夫论及其现实价值
只有仁者才能做到爱人,并以慈爱之心对待动植物等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并非天生就是仁者,“仁”的德性是需要不断修养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通过致力于“仁”的生态工夫实现的。行“仁”以孝悌为本基,以克己成物为动态发展过程。
(一)孝悌为本
孔子认为,行仁以“亲亲”为起点,即以孝悌为本基。《论语》记载:
有子[注] 此处虽引有子之言,但《论语》中称有若为“有子”,且此记载位列《论语》首章第二条,可知这条内容足以代表孔子的看法。 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2457
何晏注曰:“先能事父兄,然后仁道可大成。”[4]2457程子注曰:“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19]48
孝即善待父母,弟古同悌,即善待兄长。孝悌之道是人行仁之起点。无疑,一个人若能先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他才有可能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乃至自然存在物。
(二)克己成物
不能按计划开航的船舶应尽量提早通知港调和引航站,按照离泊船给在航船让路、顶流船给顺流船让路的原则,重新规划安排,充分保障各相关船舶的操纵安全。直接离泊操纵需时较短,开航船的离泊操纵对驶经的出口船的影响较小,双方可在离泊完成前商定出口次序。洋山港四期的出口船应尽量沿航道南侧航行,拉开与码头的横距,以减少开航船的等待时间。掉头离泊操纵需时较长,占用水域范围较大,开航船的掉头离泊操纵对驶经的出口船的影响较大,洋山港四期开航船应等待出口船驶过让请,尤其是小岩礁附近航道狭窄,洋山港三期1、2泊位离泊船舶应尽可能等待过往船舶驶过让清再实施掉头操纵。
第一,作为食物的动物和植物。孔子收徒讲学,允许学生以束脩,即十条干肉为学费。可见,动物之肉是重要的生活资料。食肉有一定的讲究,即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4]2495。据《论语》记载,“冉子为其(子华)母请粟”[4]2477-2478;“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4]2478。粟是古人食物的重要来源,对于冉有所请,孔子仍认为不宜多给。因为子华能穿轻裘,可知他并不需要资助,即所谓“君子周急不继富”[4]2478。对于原思的辞却,孔子则说:“以与尔邻里乡党。”[4]2478
马融注曰:“克己约身”。邢昺疏曰:“克,训胜也。己,谓身也。谓能胜去嗜欲,反复于礼也。”[4]2502朱熹注曰:“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19]131刘宝楠主张:“克”为“胜”意,此处可引申为约束之意,“约身”犹言修身也[20]。
从生态视角来看,“克己”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克制过分的贪念与欲望,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达到“成物”的目的。上文所提到的“启蛰不杀”“方长不折”“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都是以仁爱之心成物的表现。孔子强调的以“道”服乘良马[12]19,也是一种在使用物的过程中成就物的体现。孔子弟子宓子贱治理单父期间教民爱、长的[12]425仁爱之行,亦是一种成就物性的行为。
此外,孔子担任鲁国司空时,“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12]2。即区别五种不同类型的土地,从而教导人们因地制宜,使万物都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因地制宜是对土地之性的尊重,更是对土地上所生长的植物之性的尊重。因此,孔子的这一作为既是一种符合“土地伦理”[16]194的行为,更是一种成物的行为。
(三)现实价值
工夫论是一种道德修养实践活动,即将道德原则内化为道德自律、外化为道德践履,是中国哲学的特有内容。所谓生态工夫论,就是将生态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律准则,外化为生态保护行为。在孔子这里,生态工夫是“仁”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具体而言,是要爱亲、克己、成物。《孝经》讲:“天地之性,人为贵。”[21]那么,人何以贵呢?就在于其能够与万物共生。
但是,现实中,总有人违反自然规律,不敬养父母;总有人破坏自然规律,肆意攫取生态资源。这是因为,现实中的人是有诸多缺陷的,是不完善的。所以儒家讲工夫、讲践履,就是主张人应该在不断的道德修养过程中完善自己,能够止于至善。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这种思想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相容岗位分离,资金的收支与记账要分离,即会计和出纳的分离;二是要有凭据能够证明货币资金收和支合理合法;三是及时准确地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入账,并且要保证核准手续齐全;四是严禁现金坐支,现金要及时送入银行;五是要定期盘点现金,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保证账实相符;六是要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
当然,在儒家哲学中,人类的道德向度是有层级的、有差别的。即要先爱自己的父母兄长,然后才能论及他人,下一级方能涉及自然物。因此,生态工夫论也要从以孝悌为本讲起。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的人,又何谈爱护他人,甚至动植物呢?因此,我们认为,儒家的观点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为了生存,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是,是不是可以无限获取呢?很多人认为是可以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看到,诸多被利欲冲昏头脑的人,总是处处讲排场、讲阔气,任意铺张浪费,肆意暴殄天物;我们看到,盲目攀比之风盛行、奢侈品购买力增长;我们看到,一个个城市形象工程接连不断。与此同时,生态破坏、资源浪费亦愈加严重。毋庸置疑,人的私欲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应对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社会过程中,大力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的生态工夫论,克己约身,教导人们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每个人自身而言,克制私欲可以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生命更有意义;从人际关系而言,克制私欲可以使得交往生活更加顺畅;从人与自然关系而言,克制私欲可以让地球母亲更加美丽和健康。于公于私,孔子思想中的工夫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四 、乐山乐水的生态境界论及其现实价值
“则天”是农业时代必须顺应天时、善待土地才能有所收获的生产方式在思维中的反映,其极致是与自然审美的和谐相处成为一种人生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真善美合一的生态境界。正是因为肯定了自然之天的真实性,孔子才会有关爱动植物等自然存在物的善行,从而感知到自然万物所具有的道德启示意义,进而真正体会到乐山乐水的生态和谐之美。
(一)道德启示
于孔子而言,动物、植物、山水等自然存在物天然地就具有道德启示意义。
第一,麟、凤、龟、龙等灵异动物懂得规避不义之地,这启示有德之人要慎重选择入仕之地。《孔子家语》记载:
7) 业务类型:业务类型不同,应用的受众不同,推广模式也不相同,若非必要,用户更倾向于不安装新的APP。因此,若要快速推广,借助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或支付宝扩展程序是可行的。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过度使用动植物资源,致使越来越多的物种灭亡。2007年,根据第14届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CITES附录,我国受国际贸易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物种达1 999个[17]。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有420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0 102种高等植物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18]。根据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原油、天然气、电力等资源的消费都呈现上升趋势[10]47。试想,没有鸟鸣的清晨,没有花开的午后,人又何以能够独活呢?
这是说,灵异动物不会栖息于出现剖胎残害幼小生命、排干水捕鱼、破巢取卵等违背生态道德行为的地方,所以仁人志士也不会去那些肆意杀害贤者的地方做官。正是由于这样的信笃,孔子打消了去往晋国的念头。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感知,看到受伤的麒麟,孔子异常感伤,自此绝笔《春秋》:
耀眼酒红色表带搭配同色珍珠贝母表盘,将女性迷人气质优雅释放;表盘点缀闪耀锆石时标,典雅华贵,耀眼动人;精致音符组成星型透视窗口,别致优雅,从中探视机械机心永恒律动的惑人魅力。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22]2352
叔孙氏之车子曰商,樵于野而获兽焉……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周宗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于人,犹麟之于兽也。麟今出而死,吾道穷矣。”[23]
“西狩获麟”是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发生的事情,而《春秋》也是终于此年。后人认为,麒麟是仁兽,是王道昌明的象征。但是那时并没有明王,所以孔子非常感伤,遂不再继续整理《春秋》[22]2352-2353。两年后,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就去世了。
第二,像黄雀这种普通的动物也能为人们行事做人带来启发。《孔子家语》记载:
还在车上,钱镇长就给孙村长打电话。那头孙村长刚喂了一声,钱镇长就开骂,你个孙滑头,牛皮糖住院你晓得吧?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12]178
孔子由自然现象出发,教导弟子要谨慎选择自己所跟随的对象。正是因为孔子的教导,颜回能够根据鸟之哀鸣与人之哭泣之声相似,而判断出此哀泣之人“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12]224。总之,孔子视动物为一种有德性的存在,即他所说的“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4]2512。
第三,松柏、芝兰等植物能够启发人们的品格修养和锻炼。《论语》记载: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2491
这其实是通过描述松柏后凋的自然现象,来教导人们学习松柏固守常青的坚定德性。《孔子家语》记载:
子曰:“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12]244
芝兰又称蕙芷,是两种香草。孔子认为,人应该学习芝兰所具有的独立品格,不因外在的困厄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孔子还讲“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12]187,教导弟子们要与品德高尚的君子相处。
第四,通过观察高崖、深泉、巨海等自然景观,人们可以意识到颠坠之患、没溺之患、风波之患,从而警诫自己加强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孔子家语》记载:
孔子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则无累于身矣。”[12]269
所以,孔子强调“夫水似乎德……是故君子见必观焉”[12]101。《论语》记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2491
孔子站在河边,看见川水之流迅速且不可追复,而感叹时间的流逝也是如此这般。读来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时间和生命的珍贵而加以珍惜。
(二)乐山乐水
正是因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道德和价值意义,所以仁者会有一种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论语》记载: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2479
包咸注曰:“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4]2479朱熹注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19]90这是说,仁德之人能够看到山水所具有的可以寄托自身情感的独特价值。正是因为切身感受到自然万物对于人之道德修养的启发,孔子才会对曾皙融情于自然的志向加以赞赏,从而教导弟子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4]2500
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是讲为政之事,只有曾皙的志向是在大自然中作乐。孔子说“吾与点也”,实际是教导弟子们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同在。
(三)现实价值
孔子说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2525,这不仅是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讲,更是从道德修养的意义上来讲。对于孔子而言,自然界是值得敬畏的,自然万物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因此,无论是仁兽麒麟,还是普通雀鸟;无论是芝兰,还是松柏,其自身天然具有的某些行为或者特征均可以给人以道德启示。也正是因为这样,孔子总会在大自然中开展教学。
照孔子的看法,自然界不仅是物质资料的源头,更是道德启示的源泉。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是生命性的联结,更是道德性的联结。当人带着道德情感沉浸于美丽而健康的大自然中的时候,身体得到放松、心灵得到净化,对于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及多样意义也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所以,孔子会赞美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4]2500的向往,会有乐山乐水的慨叹。
如果仅仅从生命性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往往容易看到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而忽略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就无法真正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当然,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2479,也就是说并非人人都可以有这种境界,只有那些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真正热爱大自然。所以,我们非常强调生态德性和生态工夫。就现实而言,如果人人都能够认真关注和体会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境界,那么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还会远吗?因此,吸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意义重大。
余论
从长远意义来看,人与自然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是举国皆知的重大国策,这些年国家也确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是,仅仅靠制度就可以了吗?彭国翔说:“生态的问题,决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涉及人的世界观和存在方式。因此,解决生态问题除了需要不断发展的科技条件之外,更需要价值与观念的资源。没有充分的价值与观念自觉,科技的发展对于生态只能是徒增其害而已。”[24]诚然,生态问题在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只有人类正确看待与自然界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道德主体性,将自然提升到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才能够有效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孔子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以仁爱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这种价值与观念的自觉。孔子的生态文明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中的应有之义。因此,广泛学习和宣传孔子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EB/OL].(2017-10-28)[2018-04-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2]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乔清举.儒家生态思想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
[4]何晏,邢昺.论语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5]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
[6]乔清举.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维度[J].哲学研究,2013(6):62.
[7]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77.
[8]朱熹.中庸章句[M]//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37.
[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10]李干杰.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7.
[11]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语通解[M].济南:齐鲁书社,2009.
[13]杜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1779.
[14]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5]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M]//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162.
[16]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7]我国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生存基础渐缺失[EB/OL].(2010-05-25)[2018-04-20].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684688.html.
[18]陈吉宁.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40.
[19]朱熹.论语集注[M]//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刘宝楠.论语正义[M].高流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484.
[21]邢昺.孝经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553.
[22]何休,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23]傅亚庶.孔丛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97.
[24]彭国翔.前言[M]//TUCKER M E,BERTHRONG J.儒学与生态.彭国翔,张容南,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670(2019)01-0062-08
收稿日期 :2018-05-2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14ZDB005)
作者简介 :倪富静(1990— ),女,甘肃省武威市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儒家哲学、明清实学研究。
(责任编辑 :李智萍 )
标签:孔子论文; 乐山乐水论文; 生态文明观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