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_问题意识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阅读教学论文,高中英语论文,理性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把改革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问题意识、求异精神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本文拟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一些理性的思考与探索。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状况透析

自1998年10月开始至1999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以“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显示,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呈逐级降低的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初中生占13.8%,高中生仅占2.9%(报告全文参见网页:http://www.cycnet.com/sunyunxiao/e_edu/e_a_report/e_a_report06/001.htm)!现行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更为淡漠,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王源源,2004)。导致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问题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泛智主义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奉行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泛智主义的教育思想,把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认为学生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较多地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语法为纲,按部就班地讲授背景知识、分析讲解句子、解释语言难点。教师注重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语法、词汇与单句的分析、理解和翻译上,忽视他们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激发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育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教育评价重结论、轻过程,学生不会提问。

2.“去问题教育”的观念

有人把中国的教育总结为“去问题教育”,这不无道理。教育观念上认为有问题就是教育失败,学生只要有问题就说明自己教学的不成功。教师“去问题”,学生不愿提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问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

3.考试“魔棒”效应

一次性选拔考试对基础教育的“魔棒”作用“磁场”强大。在考试制度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思维,而不是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在这种只关注分数这个单一指标的教学评价体系中,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应试技能技巧的训练。教育者只注重学生解答问题的结果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若非一致,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到标准的答案上去。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不做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都被摒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

4.非批判性思维的传统厚重文化

我国传统的非批判性思维的厚重文化和忽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罗仕国,2007)限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综合技能,尤其是分析和评估技能的发展。在思维方式上,我国文化强调直觉内省和类比,忽视理性分析;在对文化传统的态度上,唯书唯上,注重传承,反对批判。教育与被教育者的界限十分清晰,这便是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服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所以,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是表明他没有学懂,就是表明他比别人笨,谁还会去提问题呢(薛学军,2007)!

三、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相关论述

《纲要》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纲要》强调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予充分尊重的教学观,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方向。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性思维”理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以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这种问题性思维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产生问题情境,分析情境并提出问题,试着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称为“封闭式”解决问题的阶段),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称为“开放性”解决问题的阶段),实施寻得的新方法,检验解法。其操作程序包括三个环节:(1)现实化。即把学生以前的知识和操作方式现实化。这不仅是指把以前的知识复现出来,而且包括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这一环节还有激起学生认识积极性的作用。(2)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操作方式。这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索。(3)运用——形成技能和技巧。主要是通过运用新知识解题,进一步巩固、检验所学的新知识。

四、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角色,深层次转换教育观念

陈坚林(2010)指出,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动态与综合的:课前角色——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课中角色——课程讲授者、组织者、培训者和评价者;课后——协助者和学习资源提供者。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英语教师也应扮演好上述角色。首先,教师课前要对课程精心设计,明确每个教学单元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以此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Project“Making a reference book”时,教师确立以学生问题意识为教学目标(见下页表1),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讲授背景知识、解释语言难点,而是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研究探索活动:建立研究小组、确立主题、磋商研究任务、展示成果等。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只是小组活动的一个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讨论是完成研究任务的主体步骤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饱满,积极主动,气氛热烈,他们学会了形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编撰提纲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合作学习、自我探索、沟通交流以及有效表达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协作研究,激励学生质疑、挑战权威,勇于提出不同观点;向学生示范如何运用问题意识的策略和技能,使他们不仅“敢于提问”,而且“善于提问”;作为评价者,教师应定期使用定性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或者定量方法(如作文评析法、CT测试法)评估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再次,课后,教师作为协助者向学生反馈CT测评结果,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CT发展状况,掌握CT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为资源供给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各种思辨材料和练习(董云兴等,2010)。

表1 课堂教学目标对比

2.教师应修身养性,努力提高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有策略、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上述目标:一是研读问题意识方面的理论专著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知晓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与策略;二是通过评估自己的教学录像、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观摩同行教学、撰写反思性教学日志等教学活动来发展、增强自身问题意识倾向与技能;三是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术研讨等科研活动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四是通过充分使用功能强大的媒体手段、文学批评、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哲学伦理问题争论等途径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3.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问题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从以课文、语言为中心的讲练,转变为以问题意识为中心的思想互动,以课堂为依托,以学生问题意识这一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为载体,充分使用讨论式、探究式,生生、师生互动,激起学生求新、求异、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对分歧的世界观保持开放性,对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保持自信心,并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和反思精神以及深思熟虑、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和自我校正的问题意识认知技能形成,变面向语言的教学目标为面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问题导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问题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模式理论为理论依据。其基本操作程序(流程)如下:

图1 高中英语“问题导学”阅读教学模式

如在教模块八第二单元Reading的“Turandot in Beijing”时,采用“问题导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手段,以问题为纽带,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为:1)设疑:①预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独立认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问在感悟的关键点: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点;抓住课文结构的关键点;抓住课文词语的关键点。问在内容的模糊点:敢于向文本质疑,能大胆提出自己的发现和不同的见解。问在文章的疑难点:课文难点是学生学习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障碍,却是引导他们质疑的契机。②收集学生问题,基于学生问题教师编制问题导学学案,然后呈递外语教研组全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印发给学生。2)激疑:运用学案自学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将阅读内容问题化。鼓励学生对文本实施多元解读,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产生不同的观点,促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质疑:组织课堂讨论与探究,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及时评估矫正。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4)解疑:依据前面讨论与探究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考具体要求,编制多样化反馈练习(如讨论题、语言知识检测题、变式训练、转换训练、拓展阅读理解等),巩固应用,延伸与迁移问题。

上述每一阶段都是师生、生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双向互动,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正如杜威说的那样,“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转引自瞿葆奎,1988:438-439)。

4.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契合点

(1)Jigsaw Reading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每次为学生提供三至五篇(全班分成五大小组,每组一篇)由不同作者针对同一主题撰写的文章,读完后各组在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证的严密性、论据的可靠性、词句的歧义性、结论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在评价他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一单元Reading的“Advertisements”,讨论人们对广告的不同看法和广告的利弊;模块五第三单元Reading的“The perfect copy”,讨论克隆技术是划时代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是与伦理道德相悖,还是毁灭人类价值观;模块六第二单元Reading的“The search for happiness”,讨论人们不同的幸福观;模块九第二单元Reading的“The Acropolis now”,讨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模块十第四单元Reading的“The fight against eybercrime”,则论及现代科技的利弊、网络犯罪与防范等。

(2)充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紧密结合英语课本阅读内容进行中西文化对比、中外影视赏析、中英名篇名著赏析等,引导学生批判性地阅读、解释、分析、评价他人观点,形成并说明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读写批判能力。《牛津高中英语》此类语料资源丰富,是上佳的选品。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Reading的“Cultural differences”,模块九第一单元Reading的“Canada land of the maple tree”,第三单元Reading的“National flags,colours and cultures”,第四单元Reading的“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可以让学生了解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文化差异,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模块八第一单元Reading的“Appreciating literature”,第二单元Reading的“Turandot in Beijing”,可以让学生获取有关经典文学作品的知识,深入了解如何评析作品以及如何写作文学作品评论;模块八第四单元Reading的“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观看、赏析影视剧,然后分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学情高涨,发言热烈,各抒己见,有观点,有论据,有效地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3)开设主题研讨课或辩论课

教师不失时机地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一些全球热点问题开设主题研讨课或辩论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说来,这些全球热点问题、社会热点话题有:气候问题、能源问题、经济与环境问题、名人与广告问题、遗传基因工程、网络与犯罪、毒品与犯罪、核武器与战争、宗教与民族纷争等。例如,模块四第三单元Reading的“Not just watching a film…”,谈论了虚拟现实能否代替真实生活中人际交流;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的“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涉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能否两全其美;模块七第三单元Reading的“The world on line”,则探讨了因特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等。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前广泛收集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掌握常用的英文表达法,以便课内展开研讨和辩论。通过开设这类课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主题的核心词汇,而且使他们大量接触新鲜事物,为思辨的大脑提供丰富的素材,并使他们有机会用英语有理有据地、充满思辨地、富有理性地发表对世界性问题的看法。

五、结语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精神发挥,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师生沟通交流与教学相长的促进,有利于促进师生双主体活动和民主型关系的建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我们应从三个层面上作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1)学校层面。需要学校在制度建设和鼓励举措方面提供基本条件。要营造建立英语通识教育教学的大环境,积极探索有助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体制。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研究性课程,开辟课外“第二课堂”,开展学科竞赛等各种创新活动,拓宽学生勤思、善问、质疑的时间与空间。

(2)教师层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尝试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构建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获得提问的愉快情感体验。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各种激励评价方式,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充分尊重不同声音,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解放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和思考。同时,教师应修炼自身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这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起着推动、激励、强化等作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3)学生层面。学生是提出问题的主体,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问题意识的主体。由于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而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性学习思维束缚,既提不起发现问题的兴致,也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学生会问、乐问、善问,将“问题意识”贯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有目的地加强自己的问题意识,自身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以保持好奇、怀疑、反思的活跃心理状态。

标签:;  ;  ;  ;  ;  ;  ;  ;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_问题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