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杨庄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我国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我国农产品需求相当庞大,因此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不断提升,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有很多问题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总结,然后对其逐步完善与优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1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征。而在我国农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没有随之进行调整和改革,这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是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如今的市场经济没办法很好的相互适应,进而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1.2 农业经济管理观念需要调整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如今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还与其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也直接使得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处于落后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观念进行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不断提升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如今我国有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还不够了解,对其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这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我国颁布的相关政策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并没有将农业经济管发展与农业管理进行统一,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与现实脱节的情况。
1.3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不够先进
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采用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才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但是在目前,我国还存在许多地区并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或者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同时其农业生产方式也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及时接受最新的消息,会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技术也无法得到完善。同时经费的缺乏也使得许多地区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严重不,对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科技对农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且科技的突出地位也不容忽视,所以说若没有农业就无法谈及农业发展,更不会有健康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体制,也无法让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稳健地推行。其实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经济体制变革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转变农村的传统管理模式,从原本的依靠人力进行生产,改成集约生产,将人力进行合理分配,做好每个产业项目的人员合理应用,避免为追求产量或者数量,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农产品的要求不仅有填饱肚子的需求,更需要有较好的营养和口感,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注意产品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在实施的时候可以开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在多项结合中,重视产业化链条的结合。
生态农业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业产品的直播和产业化建设。譬如,结合当地的农产品种类,做好全程的采摘、运输、加工的深度跟进。以现在比较流行的酵素发酵为例,若当地盛产水果,可以结合孝素发酵技术,现场为客户展示孝素发酵的全过程,并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很多客户自己在家没有发酵条件,所以需要委托代加工,这样售卖出去的不仅有水果农副产品,更有深加工产品,通过全程直播或者跟进数据的方式,让客户了解自己购买产品的情况,进而带动销售渠道。通过一项产业化的带动,让生产链条进行“结点”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农业观光类的活动,将各项活动最终汇总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农业产业链条,从原本的低级农产品售卖,走入高级的产业化链条。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需要对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评价,这样使农业建立在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中,通过现代化的评价体系能实现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
2.2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正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着信息化生产的角度进行转变。从世界经验上进行观察,为了提高农业收益,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真正应用到生产当中,实现智能化、精确化、科学化的管理与生产,促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实现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相对其他农业技术来说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从业者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的农村地区对农业信息化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办信息化技术相关的培训班,从政府部门开始,逐级加强思想意识,使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得到更大的重视,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再通过政府部门将这些思想意识向下进行普及,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得到足够的推广动力。其次,要加强资金投入,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加强。互联网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基础,若想要高效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便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投入和建设,做好互联网的普及工作,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求。相关地区必须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此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
2.3 加大技术投入
科学技术的投入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将传统农业向着技术化、科技化转型。传统农业的转变过程需要科技的支持。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能促进农业的快速转变,极大程度地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再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有效地市场引导和监督、调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科技方面的投入需要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这些人才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要让专业人才离开温室走向田间地头,将先进的技术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能得到技术上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个人素质。要让更多的拥有成功经验的农业生产者也投入先进技术的推广当中,与专业技术人才一起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应用指导,使农业生产效率得以全面提高。第二,要加大投入,促进高新农业技术的有效研发。利用产学研模式,合理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对新技术和新理论要加强实践验证,对新产品要加强推广,实现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化进行快速转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其经济管理问题包括金融渠道狭窄、经济管理较为混乱、管理责任不清等,加以完善有助于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总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云珍.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7,37(12):42.
[2]李鼎,黄英君,刘敏.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农业现代化研究演进与发展——基于CiteSpaceⅢ的文献计量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03):101-110.
[3]齐飞,周新群,吴政文,张学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工程化路径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05):16-25.
[4]刘振华.浅析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0+188.
论文作者:陈相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农业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我国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