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血液灌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2016年间救治的42例药物中毒患者作为对象,接受常规综合救治的21例作为对照组,接受血液灌流技术救治的21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救治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救治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95.2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昏迷、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可有效促进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药物中毒;血液灌流技术;抢救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38-02
药物中毒主要包含有农药中毒、安眠药中毒等,发病迅速且病情严重,患者通常会表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等症状,如未能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抢救会导致患者死亡[1]。本次研究在21药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后,抢救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2例2012—2016年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药物中毒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救治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1)、观察组(n=21)。对照组性别:男7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36.7±2.5)岁;中毒时间:2~49h。观察组性别:男8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37.3±1.8)岁;中毒时间:2~51h。组间患者中毒时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救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实施导泻、洗胃以及吸氧等相关常规性支持治疗,同时配合应用相应的解毒剂、拮抗剂进行综合性治疗。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血液灌流技术经股静脉实施穿刺操作,置入双腔静脉导管,实施血管通路建立。静脉滴注2000ml浓度为6%的葡萄糖,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碳肾、通道进行冲洗,给予35mg肝素补充。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剂量为0.5ml,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在救治过程中,血液流速保持在180ml/min,血液灌流时间为2h/次。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组患者接受救治之后的治疗有效率、昏迷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并做对比分析。
1.4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
显效:救治后,患者意识苏醒,症状完全消失,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有效:患在救治后8h内苏醒,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有明显好转,对并发症实施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无效:患者病情在救治后继续加重,甚至死亡。有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行t检验、χ2。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组间抢救效果比较
给予相应措施进行救治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16/21),其中10例为显效,6例为有效,5例为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20/21),其中17例为显效,3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表现出显著性(P<0.05)。
2.2 组间昏迷、住院时间比较
接受相应治疗进行救治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昏迷时间分别为(8.98±3.27)h、(4.65±2.31)h,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6.89±5.28)d、(12.57±4.59)d,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3.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药物中毒的发生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药物中毒患者发病急,且病情进展速度快,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类患者进行救治,会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血液灌流为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常见血液净化技术,其主要是利用树脂血液灌流器对存在于患者体内的毒物进行吸附,有效将大中分子进行清除,表现出较强的脂溶性,可快速将血液毒素清除,进而有效抑制毒素对机体中重要器官造成的损伤,同时能够使体内毒物重新分布[3]。该种技术尤其适应于重症中毒接受保守治疗措施后未能取得理想效果,且病情变化迅速或者脂溶性高的患者。受到毒物进入组织的速度极快、但是回流至血中的速度慢特点的影响,建议及时对药物中毒患者实施早期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技术应用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于中毒后6h之内对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此外,外力保证救治效果,建议重复进行1次或2次的灌流。因为第1次灌流后,血液中所含毒物浓度得到明显下降后,存在于组织中的高浓度毒物会进入血液。同时,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其机体胆碱酯酶活性会受到抑制,使得胆碱能受体活性出现异常,进而增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须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在本次研究中,在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后,该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药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可促进抢救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玉明.早期血液灌流抢救重症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5,11(08):508-509.
[2]李春园,王春美,刘建丽,等.加强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药物中毒对临床症状、血液中药物含量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14(07):221-222.
[3]张跃辉.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应用血液灌流急救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05(19):317-318.
论文作者:廖楚婕,马建飞,贾新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药物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技术论文; 时间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