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文关怀;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43-02
本文研究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包括男21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29至72岁,平均(55.9±4.8)岁;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为30至73岁,平均(55.6±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研究方法[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护理:(1)术前心理护理。手术过程及相关情况要在手术前向患者家属详细讲明,针对患者病情的进展要重点讲解。针对家属的心理状况采取安抚工作,缓解家属的紧张、担忧情绪。提升家属对重症监护室的认知程度与护理配合度,减少护理阻力。(2)术后人文氛围。术后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及时入住ICU病房,护理人员应使患者保持舒适、合理的卧位。使病室保持安静,避免打扰患者休息,及时清洁病室,随时调整病室内的光线、温度及湿度,尽量减小监护仪器发出的声音。护理人员要注意采取亲切、温和的护理语言,且举止要大方得体,切忌大声喧哗使患者反感,对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不要加以谈论,积极引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耐心与患者讲解作息规律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采取心理干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患者,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巩固护患关系。
1.3 评价指标[2]
采取Zung氏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量表的分界值为50分,超过50分为存在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SDS量表的分界值为53分,超过53分为存在抑郁症状,分值越高抑郁越严重。采取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的得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评分与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结果均为P<0.05。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65.66±2.59)分,对照组为(65.42±2.37)分,t检验结果为(t=0.4323,P=0.6667),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41.16±5.08)分,对照组为(52.82±5.73)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为(t=9.630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66.79±1.86)分,对照组为(66.48±1.57)分,t检验结果为(t=0.8055,P=0.423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40.29±5.17)分,对照组为(51.69±5.64)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为(t=9.423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为(20.23±2.16)分,对照组为(20.81±2.55)分,t检验结果为(t=1.0976,P=0.2757),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为(8.15±1.31)分,对照组为(14.68±2.82)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为(t=13.282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满意程度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往往承受着身心的巨大压力。首先,疾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使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的极大痛苦。其次,重症监护室对家属探视进行限制,患者极易由于缺乏家属照护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再加之住院费用等开销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导致患者产生悲观情绪,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重症监护室有必要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从而使患者感受来自护理人员的温暖与支持,提高重症患者的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相关研究指出[3],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出来,从而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细心呵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动态,极大地缓解和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够为患者提供满意、舒适的护理服务。通过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实施,患者的人格及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护理人员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时刻为患者着想,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另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根据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心理护理、生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休息护理等方面提供照护,重视护理的人性化色彩,提高了护理的整体质量,本实验与该研究的结论一致。
本院重症监护室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极大改善,具体体现在采取人文关怀护理的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t检验结果为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另外,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检验结果为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进一步说明人文关怀护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霍震.人文关怀运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对其抑郁、焦虑评分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160,163.
[2]吴维珠,刘小琼,黄妙婷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满意度及身心舒适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8):119-120.
[3]印伟.持续性人文关怀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保健文汇,2017(1):114.
论文作者:赵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重症论文; 人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