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科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方法:选取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与护理组(1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护理组中未发生DTV,对照组DTV发生率为26.67%,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取预防护理能减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201-02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比较常见,其诱发因素主要包含血液中凝血因子、血流速度缓慢以及血管壁损伤等[1-2]。髋关节置换术(THR)是临床髋部疾病较为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在髋部疾病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严重并发症,有效预防护理,能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与护理组(15)。对照组中,6例女,9例男,年龄为61岁-84岁,平均为(76.33±9.53)岁;病程为2年~4年,平均为(2.52±0.87)年;5例股骨头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护理组中,7例女,8例男,年龄为62岁~84岁,平均为(76.85±9.12)岁;病程为2年~4年,平均为(2.64±0.64)年;6例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饮食护理、肢体功能锻炼、伤口护理、宣传教育等护理内容。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护理:①术前预防护理。术前采取积极预防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伴发病,鼓励患者早期锻炼,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并对患者采取相关健康教育,介绍健康知识,加强患者健康意识,同时关注高危人群。②术中预防护理。术中主要是预防发生神经损伤,防止对髋关节过度牵拉或者是大范围活动,确保充足血容量,注意彻底止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正确体位,一旦发生休克症状,需及时扩充血容量,并采取抗休克治疗。③术后预防护理。术后预防发生伤口感染,能避免发生腹股沟静脉或者是髋部血肿,可通过负压装置吸引,但需注意术后不可于患肢抽血或输液,避免损伤血管壁,增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性。术后注射抗凝药物,并按照不同麻醉方式选取抗凝物质,比如对于全麻者给予小分子肝素注射。同时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严密监测,减少发生因注射抗凝药物而引起大出血。术后注意患者饮食,禁止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辛辣食物,避免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DTV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5.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例(%)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DTV发生率对比
护理组中无DTV发生,对照组中,4例DTV,DTV发生率为26.67%,护理组DT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1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护理组中,1例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2例感染,3例疼痛,1例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58,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3.讨论
在骨科中,髋关节置换术是常用治疗方法,为确保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需控制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痛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主要为下肢腘静脉,血液凝血因子、血流速度缓慢以及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管壁损伤是因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或者是弯曲所引起,在加上手术本身会对血管产生刺激,使得血管壁表面粗糙,导致凝血物质堆积,使其形成血栓。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血液脂类以及血液粘稠度增加,造成血流速度变缓,同时老年患者机体脏器、器官均有一定程度损伤,其心输出量也会随之降低,减缓静脉回流,受到组织缺氧、电解质代谢紊乱影响,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由于凝血因子出现变化,机体应激反应减低纤溶系统,使得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如果伴有基础疾病,会增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性[3-4]。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护理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着手,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前预防护理,能减少患者对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取量,使得血液粘稠度降低;术前健康教育能加强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使得患者与患者家属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术前控制基础疾病,能减少发生高凝状态,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身体、心理情况,为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制定奠定基础。术中预防护理,能减少损伤血管壁,避免血小板粘附聚集,确保充足血容量,保持患者正常血液循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着重要作用,早期屈曲运动、肌肉牵引,能促进患者手术部位肌肉功能的恢复,但不可对肌肉进行过度牵拉;术后注射抗凝物质,属于骨科常见护理措施,通常注射低分子肝素,这是因为肝素能对凝血酶活化产生抑制,抗凝效果显著,可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中未发生DTV,对照组DTV发生率为26.67%,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预防护理,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戚培莲[5]研究结果一致。总而言之,预防护理能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含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02):332-333.
[2]陈似霞,莫新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11):101-102.
[3]黄杰红.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4(05):53-54.
[4]隋显玉,张秀丽,聂伟志.骨伤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1(12):69-70.
[5]戚培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53-54.
论文作者:唐志娟,陆利芳,刘景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