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改革开放战略模式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全面把握改革开放战略模式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的战略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格局论文,从总体上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总体战略部署:“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这个总体战略部署中,改革开放是最鲜明的时代主旋律。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已经并且继续给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今后十多年内所要完成的两项艰巨任务。为此,牢牢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的战略格局,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这个总体战略大体包含以下十方面内容:

1、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的决策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各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实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统一的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依据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并取得伟大成就的进程,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并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进程。当前,我们要完成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历史任务,必须进一步认识国情,正确估价中国生产力的现实发展水平,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更加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经济体制。要正确认识和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动作出正确的分析,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随时随地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要澄清种种疑惑,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面对社会变革时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处在对外开放、各国文化通过现代传媒相互交流和激荡的环境中,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并由此而产生种种疑惑,是难以避免的,其根本因素还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以及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只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够既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定地认同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决策依据,才能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党中央确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在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就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根据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制定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个发展战略,就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勇敢地开拓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其理论依据是,第一,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方面讲全。“我们所有改革的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

经过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党的十五大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又有了进一步认识,表现在:其一,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协调,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此,十五大把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提出了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其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是一时间的发展,而应当是可持续发展,即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当前发展与将来发展相一致,决不允许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短期行为。为此,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3、是自我完善,又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社会定性。 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他反复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他也同时指出,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必然引起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利益格局、社会阶层结构、社会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从其对社会影响的深度上说,改革也是一场社会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是,改革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将这种变革控制在社会基本制度稳定的范围内。否则,改革开放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对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如提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大胆利用;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等。这些新的突破必然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于是有人担心,这样的改革会不会导致产生一部分“食利者”,导致两极分化,甚至导致产生新的资产阶级?这样的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而问题就在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这些突破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的改革开放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会出乱子。”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下大决心解决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只要全党同志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社会定性,就能够防止两极分化。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充分的信心。

4、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推进主体。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有成效还是没有成效,最终也只能由人民群众来评判。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坚持以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的改革开放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参与。“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所谓胆子要大,“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群众商量着一起办事,决心要坚定,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不要使小的错误发展成大的错误。”改革开放中任何重大举措的出台,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既包括对改革开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包括对改革开放中必须作出的局部利益牺牲的物质承受能力。超过大多数群众承受力的改革举措,即使是很理想的举措,也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因而也是不会获得成功的。群众利益有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分,而一般说来,作为个体的人们,直接关注的还是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为此,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改革开放的舆论氛围,使人们从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的联系中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人民群众,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举措,天天都在关注,天天都在加以评说。这种评说既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既可以是当面的,也可以是背后的。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与,就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能够顺利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奥秘所在。

5、坚持“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检验标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推进改革开放,为什么一定要确立“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标准呢?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一切都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本本上有的都不能动,本本上没有的都不能做,那么就必然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改革开放就不可能迈开步子。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同志依据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与目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多次强调了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直到1992年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了这样的检验标准,人们改革开放的思路就得以大大拓展,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去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动活泼的新局面,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蓬勃的生命力。应当承认,直到改革开放进行了近二十年的今天,我们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特别是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包括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应当鼓励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大胆实验、改革与创新。同时对一些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正确引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决不能用行政的办法推行,更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阵风,一刀切。所谓“一股就灵、一股就化、一股就了”的简单做法,不仅于事无补,还将造成后患。一定要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重要条件。

6、整体部署,稳中求进——改革开放的实施步骤。 改革开放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仅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又包含着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物价体制改革等等多方面内容。改革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精神状态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改革开放的战略全局,必须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准确的战略选择。而在具体实施中,一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稳,就是创造并保持一个改革开放的稳定环境,其中包括政治稳定、政策稳定、社会稳定,还要争取国际局势的稳定。没有稳定,整天乱哄哄的,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进,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俗话说,仗要一个一个打,饭要一口一口吃,改革开放也不能齐头并进,四面出击,而必须在整体部署中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政治与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改革的着力点必须放在经济体制方面,并以此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稳中求进与敢闯敢干又是相辅相成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大,就是认谁了方向,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改革开放是要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新道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试验,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所谓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应当走一步,看一步,“一步步地走,一步步地总结经验,不对头,赶快改,不是大改,大的方针不会变了”。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

7、不搞无谓的争论——改革开放的策略手段。 邓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特点的发展道路。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做前人没有做的事情。因此,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东西对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利,哪些东西可能被我们学习、利用和借鉴,结论都只能产生于实践之后。离开国情实际的没有实践经验基础的抽象争论,只能是无谓的争论。所以,改革开放的先导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一项改革举措在付诸实验之前就对它的定性和利弊争论,不仅一时间难有明确的结论,把时间都争掉了,而且必然束缚手脚,最终什么也干不成。不搞争论,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不搞争论,就是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的成功就是这样闯出来的,其它新事物也都是这样闯出来的。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实践也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不搞无谓的争论,是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典范。这里的不争论,绝不是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不讲原则,不要理论的指导。恰恰相反,这里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具体做法上不搞争论,而不是美丑不辨,是非不分。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他特别要求深圳、浦东到本世纪末要交出两份满意答卷,以事实来证明特区姓社不姓资。江泽民同志也多次要求:“领导干部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注意一些基本界限。”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要继续鼓励敢闯敢干的精神,坚持不搞无谓的争论,同时必须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划清重大问题上的思想理论是非界限。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开放的操作机制。 邓小平同志明确地告诫全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必然带来一些坏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还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为此,他一再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全党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在改革进程中反复论述、再三强调这个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他提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他要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交出两份合格的答卷,“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有一些同志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一手硬成为十多年改革开放中一直存在的严重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党的十五大已经把“两手抓”的要求具体化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使之真正成为有措施、能操作、可检验、见效果的工作机制。

9、正确估价时代主题与国际态势——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十大报告中强调:“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判断国际态势,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领导我们重新确定了外交战略。邓小平同志总揽全局,把纷繁复杂的世界矛盾和问题高度概括为东西、南北问题。东西问题的核心是和平,一个重要的判断是“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南北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问题,“应当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并指出它既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由此得出重要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为了争取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称霸;强调尊重各国的政党和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去寻找自己的道路,解决自己的问题。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开展全球性外交活动,与各种类型的国家广泛接触,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建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内在保证。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在前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许多长期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的解决。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从改革开放刚起步之时就明确指出,“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他重申了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必须坚持,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动摇,并且要用适当的形式加以确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创造一个使改革开放顺利开展的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理解、支持并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要环节是把我们党建设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公共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干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而缺少监督和制约,又是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我们必须在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同时,把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江泽民同志严正告诫:“如果不注意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经济搞不好会跨台。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跨台。”党的十五大就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并且强调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一定要把反腐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概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格局,集中表现为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新贡献。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改革到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一起抓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格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深入研究各种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标签:;  ;  ;  ;  ;  ;  ;  ;  ;  ;  ;  ;  

全面把握改革开放战略模式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